用户注册 登录
珍珠湾全球网 返回首页

水壶灌满的个人空间 http://zhenzhucity.com/?32 [收藏] [复制] [分享] [RSS]

日志

十三.楚国和南联盟.

已有 2699 次阅读2016-6-28 08:20 |系统分类:转帖-文学| 南联盟

十三.楚国和南联盟

 
为什么宗教的生命力远远强于王朝?因为宗教的神秘感。
 
  神是万能的,但是神又是骗吃骗喝的骗子,因为他们从来不出手,从来不干活。但也正是因为如此,他们就永远不会失败。
  所以对于任何一个王朝来说,多看少动,多说少动才是正经的,动不动就出手,就必然动摇根基。
  回顾一下,西周从穆王到宣王,因为出手而削弱了权威。到了平王、桓王,则进一步丧失这种权威。
  平王的糟糕之处在于他自降身份,与郑国交换人质,于是每个诸侯国都会想:凭什么郑国跟你平起平坐,我们就不行?
  到了桓王征讨郑国失败,之后忍气吞声,诸侯国们就将周朝王室看成了纸老虎,他们也不过就是如此。于是,从内心里,没有人再尊重他们。
  对于二流强国来说,周王室已经没有什么用处,因此根本不必将王室放在眼里。于是,后面就发生了诸侯讨伐王室的事情。
  奇怪的是,强大的诸侯反而更尊崇王室,至少在表面上如此。为什么?不是他们真的畏惧王室或者在道德上更高尚,而是王室对他们来说还有用,他们可以携天子以令诸侯,他们的实力可以保证他们玩得动王室这个木偶。
  也正是由于对于大国还有利用价值,周王室还能够苟延残喘几百年。
  而最直接的后果就是,诸侯之间的战争更加肆无忌惮了,而一向有野心的诸侯开始蠢蠢欲动了。
  野心膨胀,谁?向南看,楚国。
  ——楚国的来源 
     楚国在南方,建国在荆,也就是今天的荆州,国都丹阳,也就是今天的枝江。
  按着惯例,还是从祖先开始说起。
  最上边,还是黄帝,略过不说。再后,因为在点火和燃料方面有专长,被封为“祝融”。祝融是什么?就是中华上古传说中的火神。  在古代,如果有人告诉你“祝融光临你家了”,你就该哭了,因为你家着火了。这个祝融,就是楚国的祖先。
  所以,懂得一技之长是很重要的。
  祝融的儿子叫陆终,陆终娶了鬼方国君的女儿。鬼方是哪里?没人知道。就是因为没人知道,所以叫鬼方。也许是越南,也许是印度,也许是阿联酋,还可能是意大利。管他哪里,总之,不是中国的。
  鬼方的公主很厉害,一胎怀了个六胞胎,这在今天也是世界纪录了。六胞胎那是什么概念?肚子大得几乎爆炸,顺产是不可能的了。于是,剖腹产,《史记》记载叫做“坼剖而产焉”。也不知道谁动的刀,一刀下去,左边生了三个,还不行,再来一刀,右边又生了三个。  这证明,中国在远古时期就掌握了剖腹产的技术。而这六个孩子,就是混血儿。
  六个孩子都是儿子,而且个个健康。不仅个个健康,而且个个有出息。老六名叫季连,姓芈。到商朝末年,季连的后代叫鬻熊的,那是相当的厉害。
  鬻是什么意思?是卖的意思。所以鬻熊翻译成今天的意思,就是“卖熊的人”。换到今天,那就是偷猎者。
  鬻熊的后代就姓了熊,卖熊的人就姓了熊,那么姓马的祖先是不是卖马的?不能这样简单推理。
  按理说,卖熊是体力活,卖熊的人没什么头脑。可是鬻熊不一般,他很有学问,周文王、周武王都曾经向他请教。《史记》中记载他“子事文王”,也就是文王的干儿子。到周成王的时候,分封一部分先贤的后代为诸侯,于是鬻熊的孙子的儿子熊绎被封在楚,子爵。熊绎那时候还留在伟大首都辅佐成王,把楚国给儿子管理。
  楚国那时候属于荆蛮之地,还没有开化。
  熊绎是许多姓氏的始祖,熊、苗、楚、上官、伍、屈、潘、班、查、庄、严、卓、莫、景、成等姓氏,都是熊绎的后代。
 什么叫天高皇帝远?
  什么叫广阔天地,大有作为?
  周朝的子弟和大功臣们当初都被封在了中原,那时候黄河流域还是青山绿水,因此他们都很富足。但是有一样,他们没有发展的空间了,更糟糕的是,他们处于王室的监控之下,缺少自主权。
  而楚国不一样,身处荆蛮,周王懒得管也没法管。向南向西向东,大把土地可以侵占,大把人民可以征服。
  带着中原先进的文化,熊绎的子孙在荆蛮之地如鱼得水。没有人是他们的对手,他们不用去理会周朝的那些破规矩,不用去理会中原诸侯的勾心斗角,他们一门心思向外扩张。楚国很快占领了湖北全境,之后湖南全境,之后臣服了江苏、浙江、四川大部,实际上,楚国后来的地盘已经比周朝更大了。
  事实上,楚国是当时中国最为好战的国家,如果连续七年不对外侵略,那就是他们的奇耻大辱。当他们的邻居是很痛苦的事情,因为他们就像老虎一样,随时需要找人磨牙。
  周朝王室基本上忘掉了还有这样一个诸侯国,中原诸侯则根本不屑于与落后野蛮的低级国家楚国打交道。
  到了周夷王时期,周朝王室的号召力已经大大减小,楚国则到了熊渠作国君的时代。
  “我夷蛮也,不与中国之号谥。” (《史记》)熊渠那一天站在城楼上高呼,类似毛主席站在天安门城楼上高呼“中国人民站起来了”。什么意思?我们是蛮子国家,不接受周朝的封号。
  分裂祖国。简单地说就是分裂祖国,简称“楚独”。
  熊渠说到做到,他很气愤自己这么强大的势力还只是一个小小的子爵,他决定自己不仅要当王,还要当王他爹;不仅要当王他爹,还要当三个王他爹。熊渠自封为楚王,将三个儿子也都封为王,大儿子熊康封为句亶王、二儿子红为鄂王,小儿子执疵为越章王。
  不过,熊渠还是有些心虚。到周厉王的时候,由于厉王十分暴虐,熊渠害怕了,他怕厉王会来讨伐自己,因此自觉取消了王号。
  第一次楚独失败了。
  让熊渠觉得很没趣的是,不管是宣布称王还是取消王号,都没人理他,似乎他根本就不存在。
  时间来到了熊通为楚国国君的年代,熊通很不爽,因为他不是王。世世代代过去,很多诸侯的爵位都升了,可是楚国还是子爵。
  他在等待时机,他要当王。
  那一天,有人从洛邑回来——事实上楚国在洛邑一直有间谍,或者叫做驻京办,当然,是地下的。对于中央的精神,尽管没有什么约束力,但是还是要随时关注的。
  “主公,周桓王讨伐郑国,结果被郑国打得满地找牙,狼狈而逃。如今桓王再也不提讨伐郑国了,白挨打了。” 驻京办主任这样汇报。  熊通笑了,原来周朝王室就这一点料了。
  “老子要当王。”熊通说道,他要搞楚独。
  “慢着。”令尹斗伯比说话了。令尹是什么?就是中原诸侯的上卿,楚国叫令尹,也就是现在的总理。
  难道斗总理比熊主席爱祖国?比熊主席更有大局观?
  “老斗,你反对?”熊主席是个脾气暴躁的人,当时就瞪眼了。
  “主公,我怎么会反对?楚国地大物博,物产丰富,人杰地灵,甲兵十万,天下无敌。主公您英明伟大,慷慨激昂,当个王有什么了不得的?不过。”斗总理说,世界上最怕的就是“不过”这两个字,因为这两个字后面必有学问。
  熊通听了很高兴,谁都喜欢被拍马屁,他要听“不过”后面是什么。
  “贸然称王有些不妥,那就是搞分裂了,分裂祖国,那是不得人心的,而且也会有些麻烦。我有更好的主意,主公有兴趣吗?”斗伯比很聪明,基本上,他可以算上楚国的祭足。
  “说。” 
 “我的主意,就是一国两制。” 
 天哪,早在春秋,就有了一国两制的思想。
  当然,那时候不叫一国两制,但是事实上就是一国两制。
  怎么个一国两制?
  依然尊周朝为中央政府,但是,让周朝封楚国为王,统管整个南方,同时周朝可以邀请楚国帮助维持中原的秩序。
  一国两制:名义上周朝还是老大,实际上大家都是王,各管各的地盘,各有各的制度,互不干涉。对外,还是一个周朝。
  还有一个更大的好处,实行一国两制,楚国的爵位就在所有中原诸侯之上了,今后什么晋国齐国郑国宋国等等,那是见面就自动矮半级,在楚国面前都要老老实实恭恭敬敬装孙子。
  斗伯比没有想到,他当初的伟大构思在几千年以后还会被用到。
  “哈哈,你太有才了。”熊通感叹。 一国两制的设想很好,这是当然的。
  但是,具体实施起来,需要技巧。
  楚国是不可能自己跑去周朝申请封王的,几百年不朝贡了,去就要求和周王平起平坐,那不是自找没趣?况且,周朝那么多人,会说话的人一大把,一顿圣贤理论就能把你说得哑口无言,心怀惭愧,说不准就地就自绝于人民了。
  那么谁去说?这是个学问。
  “大王,你看,除了北面是中原诸国之外,西面、南面都是我们的势力范围。如今,北面的郑国正强大,我们不要轻易惹他们。东面有一个随国,一向与中原诸国往来,基本不跟我们玩。随国是周朝王族,又是侯爵,如果能为我们去找周朝商谈一国两制,就比较理想了。”斗总理想得周到,看来早就考虑了这个问题。
  “老斗,你的主意好是好,可是,随国凭什么去为我们办事?” 
 “这个简单,我们先派人去要求和他们签署和平共处条约,若是他们不签,我们就有理由打他们,征服他们之后,就可以提出这样的条件了。”这是斗总理的第一方案,俗称先礼后兵。
  原来,楚国虽说是蛮夷之国,但是公族那是中原过去的,祖上还是教授,所以他们懂得中原的规矩,也懂得蛮夷的不规矩。但凡征服南面的蛮子国家,那就采用蛮横的方法,打你就是打你,才不跟你讲道理。如今要打中原国家,就要先找个借口。
  革命的一手和反革命的一手,楚国是两手都准备,两手都很硬。
  前706年,熊通亲自率领大军出发,直抵随国,来到了瑕这个地方。之后派大夫薳章去随国,要求签署和平共处五项基本原则。如果随国不肯签,那就毫不客气,打他。
  楚国的国书很快到了随国,随国国君随侯一向瞧不起楚国蛮子,不过还是有些忌惮楚国的实力。如今看见楚国来使,心想这个蛮子国家不是来敲诈就是来勒索的,等到看到国书,是希望建立睦邻友好关系的,当时就放了心。
  “主公,不要高兴太早。”大夫季梁提醒,他一向研究国际形势,对楚国相当的了解,“楚国是个大国,我们是个小国,楚国无缘无故来搞什么睦邻友好,一定有什么企图。”
  随侯一听,没错啊,黄鼠狼给鸡拜年,什么时候安过好心?
  随国君臣随后展开讨论,并且对楚国的国书进行了研究,最后的结论是:国书没有文字陷阱。看不出楚国有什么不良企图。
  那就签吧,签了有什么坏处还看不出来,可是不签的坏处那是明摆着的。
  于是,随侯写了一份热情洋溢的国书,表示愿意跟楚国建立睦邻友好关系,随楚两国人民世世代代友好下去。
  信写好了,随侯派大夫少师前往楚营回报。
  在知道随侯派少师前来之后,斗伯比笑了。
  “大王,随国虽说不大,也不算小,在汉东一带是小国的领袖。如果他们发现我们军力强大,必然害怕,然后团结起来对付我们。如果我们让他们以为我们是纸老虎,他们就一定不会团结周围的小国,那时候再收拾他们,就是轻而易举了。因此,把精兵藏起来,弄些老弱病残给少师看看。”斗伯比研究随国政治多年,知道这个少师是个靠裙带关系爬上去的没用的东西。
  “老斗啊,你这主意好是好,能瞒得过季梁吗?”熊通问。季梁是随国的贤臣,足智多谋,不好糊弄,熊通也知道这个人,总想着什么时候把他请到楚国来。
  “不碍事啊,我们对少师好一点,这样他回去一说,随侯就会更信任他,那不是好事吗?”
  熊通听了斗伯比的话,热情接待了少师,还请他检阅了三军仪仗队。结果少师发现,楚军简直就是一帮杂碎,根本不可能有战斗力。  少师从楚营回来,很得意。
  “主公,楚军都是些老弱病残,只要我们出击,一定消灭他们。”少师果然这样建议,随侯一听,动了心。
  这个时候,季梁说话了。应该承认,季梁是个人物,连楚国君臣都敬佩的人物。唯一可惜的是,他生在了一个太弱小的国家。
  “主公,楚国的强大那可不是吹出来的。明摆着他们是在引诱我们出战,守好自己的城池才是我们该做的。”季梁说得很清楚,果然被熊通猜中了。
  随侯听了季梁的话。
  第二天,楚军撤退。
 “老斗啊,这次算是白跑一趟啊。”熊通有些失望。
  “意料之中啊,别急,咱们还有第二步呢。”斗伯比那也不是吃素的,下棋看三步,斗伯比至少看了三步。
  斗伯比的第二步是什么?盟会。  盟会在一年后举行,为什么?因为斗伯比得到准确线报:少师当上随国总理了。
  “仇有衅,不可失也。” (《左传》)斗伯比说,翻译成现代文就是:这个傻冒当权了,机会来了。
  楚国发出邀请,请周边各国来楚国的沈鹿参加同盟大会,主题无非就是加强区域合作,共同发展一起强大这一类,实际上傻瓜都知道,盟会必然要推盟主,那盟主必然是楚国。
  当然,楚国的邀请函暂时还不会发到中原诸国。
  邀请函发出之后,周边小国纷纷由君主亲自前来,哪些国家?巴国、庸国、濮国、邓国、耰国、绞国、罗国、郧国、贰国、珍国、申国、江国等十多个国家。对于他们来说,楚国就是他们的天然统治者,楚国放个屁,他们也要说是香的,楚国要开会,他们怎么敢不来?  只有两个接到邀请的国家没有出席——黄国和随国。
  同盟大会在楚国国君熊通的热情招待下,在斗总理的主持下,在友好热烈的气氛中进行。宾主双方就共同关心的国际问题进行了广泛的交流,在多个领域达成共识。由巴国和江国倡议,各国赞同,成立了南方蛮夷联盟,简称南联盟,共推楚国为盟主。
  大会取得了空前的圆满成功,最后,熊通盟主宴请了前来参加大会的各国君主。
  一切都很好,熊通很高兴。作为盟主发表讲话,看着小国国君们一个个讨好的表情和此起彼伏的马屁声音,他觉得很受用。
  可是,他还是想当王。
  他更想当王了。
  南联盟的谴责信很快送到了黄国和随国,指责他们破坏本地区的安定团结,同时警告必须立即改正错误,加入到南蛮联盟的大家庭中。否则,将承担由此引起的一切后果。
  黄国国君立即意识到了事情的严重性,作为一个赢姓的子爵小国,黄国国君无论如何是不敢得罪楚国的。之所以没有来参加大会,是因为国君那几天心情不好,一时糊涂没有来。如今看到了谴责信,当时就吓清醒了。
  黄国国君亲自来到楚国,当面解释了没有来的原因:时间弄错了,而且最近抗洪救灾比较忙。
  总之,黄国国君不仅来了,认了错而且认打认罚,痛哭流涕,痛改前非。好在熊通原本也不是要收拾他,而且还要给随国做样子,因此很和蔼地原谅了他,说些“觉悟自有高低,革命不分先后”之类的屁话,让他在南联盟的同盟书上也签了名,然后回家去了。
  随国国君没有来。
  “去你妈的南联盟,还北约呢。”随国总理少师这样答复南联盟的特使,他根本瞧不起这帮南蛮子,一帮没文化的东西。
  斗总理笑了,第三步将顺利展开。
  南联盟第一次军事行动开始了。
  以楚国为首,南联盟组成了联军。说是联军,实际上主要还是楚国军队,其余的小国要么出几百号人,要么就是派个类似军事观察员性质的特使,他们的任务主要是观看楚国怎样杀敌,好更加死心塌地地听从楚国的指挥。
  南联盟军由熊通亲自带队,浩浩荡荡渡过汉江,直抵随国。  “主公,先派人去讲和吧。如果楚国答应,那是最好。如果他们不答应,那么他们一定会轻视我们,而正义在我们这边,士兵会愤怒,百姓更团结,此长彼消,还可以与楚国一战。”季梁对形势的判断是很正确的。
  “什么?讲什么和?送上门来的肉,不吃白不吃。主公,立即出兵,慢了他们就跑了。”少师不耐烦了,他根本就瞧不起楚军。
  于是,随侯亲自率军,出城抗击侵略者。
  战争,一触即发。
  在历史上,这不是一场著名的战争。但是,这次战争的意义是重大的,它将影响整个历史的进程。
  对于楚国来说,这既是一场战争,更是对中原诸侯实力的投石问路。如果楚国被击败了,那么这就是他们第一次对中原侵略宣告失败,对于他们的信心和野心都将是一个沉重的打击,南蛮各国就会重新审视楚国的力量,南联盟就将面临分崩离析。
  因此,这一仗对于楚国来说十分重要,许胜不许败。
  对于随国来说,敌人就在家门口,胜利则保住家园,失败则面临国家灭亡。

待续。。。。。

路过

鸡蛋

鲜花

支持

雷人

难过

搞笑
 

评论 (0 个评论)

facelist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用户注册

Archiver|手机版|珍珠湾全球网

GMT+8, 2024-6-28 18:48 , Processed in 0.035909 second(s), 8 queries , Apc On.

Powered by Discuz! X2.5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