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注册 登录
珍珠湾全球网 返回首页

水壶灌满的个人空间 http://zhenzhucity.com/?32 [收藏] [复制] [分享] [RSS]

日志

二十八.“资本主义”齐国

热度 1已有 2688 次阅读2016-7-5 05:24 |系统分类:转帖-文学| 资本主义


二十八.“资本主义”齐国

 
管仲的学识之广,见地之深,可以说是令人叹为观止。想来,这与他士的出身密不可分,因此他能够知道民间疾苦,能够知道国家最需要做的是什么,能够实施从老百姓的角度出发去考虑问题。
 
  如果以为管仲仅仅懂得农业,那就太错误了。让我们继续看看下面管仲的治国策略,你会惊叹,管仲简直不是几千年前的总理,就算现在来做总理,他也是全世界最称职的总理。 
    不夸张地说,管仲治理下的齐国,已经具备了资本主义萌芽。
  不信吗?接着看。 
 ——第七,靠海吃海,靠山吃山  既然管仲不把农业作为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那么,国家财政靠什么维持呢?盐,还有铁,也就是山海资源。俗话说的靠山吃山,靠海吃海,就是从管仲这里来的。
  齐国是沿海国家,盛产海盐,内地国家的盐主要是靠齐国供应。管仲曾经做过盐生意,他发现,天下所有的盐贩子都是齐国人,盐都从齐国贩到各地。可是,盐的价格始终上不去,因为齐国盐贩之间的竞争非常激烈,属于典型的内部恶性竞争。
  管仲进行了一个世界史上最大胆并且意义深远的改革,将盐场收为国有,盐的交易由齐国国家专营,大幅度提高价格。于是,财政收入大幅增加。
  盐业的专营对于齐国人来说尽管增加了负担,但是与农业税和商业税的减免对比,显然微不足道。但是对于其他国家来说,他们就不得不支付更多的盐钱。也就是说,从前齐国的财政收入靠齐国老百姓,现在成了外国人来贡献齐国的财政收入了。
  对于铁来说,也是一样收由国家专营。所谓的铁,并不是单单指铁,它包括所有矿山资源譬如金银铜等等。这一项,也为齐国财政带来很大贡献。
  正是从管仲开始,其后的几千年直到现在,盐业都是国家专营,因此,管仲被奉为盐政和盐商的祖师爷。
  毫无疑问,这是一项影响深远的伟大举措。  吃盐的时候,应该想到管仲。
  ——第八,控制通货膨胀 
   市场经济受到鼓励,农业受到保护,国家的基础很牢固了。可是,管仲比任何人都想得远,他竟然想到了控制通货膨胀的问题,而且还懂得运用货币政策。天哪,活在今天,管仲一定是绝不亚于巴菲特的股神。
    “人君挟其食,守其用,据有余而制不足,故民无不累于上也。五谷食米,民之司命也,黄金刀币,民之通施也。故善者执其通施以御其司命,故民力可得而尽也。”换成今天的说法,那就是CPI指数与人民群众生活息息相关,货币政策决定了人民群众的财产性收入,好的宏观调控可以通过货币政策来改善人民群众的生活,这样才能够实现调控的真正目的。
  对于黄金,管仲认为,国家如果太俭省,黄金的价值就会降低,那么对于国家的事业就会不利;如果太奢侈,那么黄金就会涨价,商品就会贬值,对资源不利。等到商品消耗光了,才发现不足;或者等到产出了,才发现多余,这都是不懂得计量和调节的结果。
  要控制通货膨胀,就要限制商品价格,让商家薄利多销。
  平衡法是管仲另一项具体的控制通货膨胀的办法,这个办法就是在丰年的时候低价收购农民家中多余的粮食,灾年的时候加价卖给大家,当然,加价的幅度不能太大。这样,即控制了价格的过度波动,国家还有得赚。
  不知道周小川通读过《管子》没有。
  ——第九,加强军工生产  管仲对军工生产非常重视,他认为打仗需要八个方面的无敌,其中的第二条和第三条就是战车的工艺无敌和战士的武器无敌,因此,军工生产非常重要。
  管仲派人收购了天下各地的战车和武器样本进行研究,从各地请来最好的工匠和武器制造专家。鲁国一向是战车的最大生产国,因此,大量的鲁国工匠被高薪挖来。与此同时,大量收购最好的战车生产材料和武器用金属,研制新式武器。
  所有生产的兵器参加春秋两季的军事演习,质量上乘的战车和武器才允许入库,不合格的一律淘汰。
  齐国的战车质量在很短时间内追上了鲁国,成为当时最好的战车,齐国的武器也是最坚硬最锋利的,齐国的弓箭也是射程最远的。  齐军战力能够在短时间内迅速提升,与他们拥有当时最先进的战车和武器密不可分。
  ——第十,神奇理财术  老百姓富了,国家也有钱了。有钱了怎么办?要理财了。
  管仲说:你不理财,财不理你。
  管仲是一个理财天才,如果股市给他做庄家,大家都要倾家荡产,因为钱都被他赚了。
  管仲的理财方法多得惊人,《管子》一书的后一百页基本上都在说理财。所以大家可以知道,管仲当初做生意不挣钱实在是运气不佳。
  有兴趣的人可以自己买一本《管子》去研究,这里不再一一赘述了,只给大家讲一个管仲理财的故事,看看是不是匪夷所思。
  有一天,管仲给齐桓公上完理财课,齐桓公听得是目瞪口呆,佩服得五体投地。
  “还有别的理财办法吗?”齐桓公问。 
 “还有啊,多着呢,譬如有一种方法叫做御神用宝,想不想听?”
  “想听想听。”齐桓公兴趣十足,听这名字就很带劲。
  “北郭有个人,挖地的时候挖出来一条龟,这条龟就值一百亩地。” 
 “真的?”一条破龟就值一百亩地,齐桓公不信。
  “那等着瞧吧。”管仲笑了。
  第二天,管仲派出十乘车的使团前往那个人家,赐给他黄金一百两,用金制大盘把那个龟给“请”回来,一路敲锣打鼓,说那个龟是东海海神的儿子。回来之后,供奉在大台上,每天杀四头牛祭祀它,号称无价之宝。当然,牛肉最终都拿去卖掉,一点也不浪费。  四年之后,齐国出兵攻打孤竹,打听到丁家粮食够大军吃五个月。于是,管仲去找丁家,说是把无价之宝抵押给他,换他的粮食。丁家受宠若惊,收了那条龟回家供着,而齐军出征孤竹的粮食问题就这么解决了。
  这就叫御神用宝,说白了,利用国家的威信忽悠老百姓。如今股市上炒权证,炒期指,其实都是御神用宝的变种。还有中国股市上从来不分红的那些公司,跟那个号称东海海神儿子的乌龟有什么区别? 
 ——第十一,统计学的应用  “田有轨,人有轨,用有轨,人事有轨,必有轨,乡有轨,县有轨,国有轨。不通于轨数而欲为国,不可。”
 什么是轨?统计。上面一段话就是说凡是需要统计,不懂得统计理财,那就根本无法治理国家。统计学,在管仲这里非常重要。据黄仁宇说,中国长期处于封建王朝,没有现代化的原因,就是因为统计学没有建立起来,“无法用数目字管理”,那是因为后世没有贯彻管子的思想,否则不会是这样。
  管仲专门成立了一个负责统计的机构,他们的统计非常全面,人口、土地、产出、总值、男女劳力等等,都要进行统计,之后,根据统计结果进行各方面的决策,同时也根据统计结果来进行下一个年度的预测。这也是现代会计学预算和决算的来源。
  统计和预测的结果全部保密,以防止商人从中谋得利益。那么,谁可以从中谋取利益呢?政府。通过统计,政府掌握各种借贷的时机,从而赚取利润。也同样通过统计,国家也设立各种便民措施,譬如到了春天老百姓需要什么,到了秋天老百姓需要什么,所有这些,政府都提前做好准备。
  所以,老百姓被政府赚走了钱,无话可说;而政府给他们提供的便利,他们又会非常感激。
  最早把统计学原理应用在政府管理中的,一定是管仲了。  中国国家统计局是不是该供奉一座管仲的雕像?我看行。
  ——第十二,规划和计划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管仲是一个规划的高手,因此总能在困难来临之前做好准备。
  “春天只有二十五天可以耕种,因此,这二十五天一定要还给老百姓。否则,就会出问题。”管仲看问题历来是这么一针见血,他的原则是国家不能耽误农时。
  可是,又有别的问题。
  农民丰衣足食了,他们就会看轻爵位,就不愿意为国出力。怎么办?
  管仲的办法是,耕种的时候政府贷款给他们,秋收的时候用粮食抵贷款。等粮食涨价的时候,让老百姓缴纳兵器,给他们相应价值的粮食。这样,兵器有了,而由于粮食的差价,国家又赚了,老百姓又亏了,而他们无话可说。这样,丰衣足食又有点仅够花销的意思了,大家对爵位又有了兴趣。
  按照粮食的收成,国家每年应该有十分之三用于储蓄,三年下来就储备了一年的粮食。当遇上天灾没有收成的年份,国家就修建宫室楼台,政府办公大楼,雇用老百姓,给他们就业的机会。所以,修建宫室不是为了要好看,而是国家的宏观经济政策的需要。用今天的话说,就是扩大内需,增加就业,利用这样的形式来把国家的钱分给大家。二战之后经济大萧条时期,美国就这么干过。
  那种不分春夏秋冬都在大兴土木的君主,有钱就盖豪华大楼的政府部门,他们根本就不懂得规划的意义。
  在那个年代管仲就懂得了这些,不可思议,因为直到今天,真正懂得这些道理的人都很少。
  ——第十三,福利制度和社会保障  别以为只有社会主义有福利制度,也别以为只有资本主义有福利制度。  两千多年前,齐国的福利制度和社会保障制度相当健全。
  管仲的福利制度共分为九种,第一叫作老老,第二叫作慈幼,第三叫作恤孤,第四叫作养疾,第五叫作合独,第六叫作问病,第七叫作通穷,第八叫作振困,第九叫作接绝。
  每个城市都设有“掌老”官,七十岁以上的老人,一个儿子免除兵役,官府三个月送一次肉;八十岁以上,两个儿子免兵役,每月有肉送;九十岁以上,天天有酒肉送。所有老人去世,国家负责丧葬费用。这叫老老,用句时髦的话——晕,我们现在七十岁以上也就享受坐公共汽车不买票而已。
  每个城市都设有“掌幼”官,对于家庭条件不好的,三个小孩的就可以免除征收的布帛,五个小孩的政府配备保姆,发给两人份额的粮食,直到孩子长大。再晕,这叫慈幼。
  每个城市都设有“掌孤”官,凡是孤儿,有亲戚邻里收养的,收养几个就免几个兵役,“掌孤”官定期了解孤儿收养情况,必要时进行救助,这叫恤孤。
  每个城市都设有“掌养疾”官,对于那些因为各种残疾生活不能自理的,住进国家设立的“疾馆”生活,由国家负责养活,直到去世。这叫养疾,就是福利院制度。
  每个城市都设有“掌媒”官,负责撮合鳏夫和寡妇,给他们田宅,三年之后还为其中的男人提供公职。这叫合独,多么人性化的管理啊,现在世界上最发达的国家,他们有这项制度吗?
  所谓问病,就是凡士民有病的,由官府来加以慰问:九十岁以上的,每天一问;八十岁以上的,两天一问;七十岁以上的,三天一问;一般病人,五天一问。重病的,向上报告,国君亲自慰问。所谓通穷,就是若有贫穷夫妇没有住处的,贫穷宾客没有粮食的,其所在乡里要及时上报。所谓振困,就是凶年的时候,官府发放仓粮来救济百姓。所谓接绝,就是对烈士亲属给以抚恤。
  齐国真是个福利社会啊,怪不得大家纷纷移民齐国。
  ——第十四,监察巡视制度 
 什么都做了,效果怎样?这需要监察巡视。管仲规定了八观,就是从八个方面去监察巡视这个国家的情况。
  巡视一个国家的田野,观察它的耕耘状况,计算它的农业生产,这个国家的饥饱状况就知道了;巡视一个国家的山林湖泽,看看它的桑麻种植,计算它的六畜,贫富之国,就能区分出来;观察一个国家的宫室、车马、衣服,奢俭之国,就能区分出来;考察灾年的饥馑情况,计算服役的人数,看看楼台亭阁的建设,计算财政开支的费用,虚实之国,就能区分出来;考察国家的风俗,了解人民怎么接受教化,治乱之国,就能区分出来;来到朝廷,观察君主的左右,了解百官的情况,看朝廷重视什么和轻视什么,国家的强弱就能区分出来;根据君主的立法出令和从政治民的情况,兴灭之国,就能区分出来;估量敌国和盟国,了解君主的想法,考察他们的农业和财力,存亡之国就能够确定。
  ——第十五,干部选拔制度 
 在人才培养和干部选拔方面,管仲建立了自上而下的监督制度;设立了“庭燎待士”,并配套以“赋禄以粟”制度,还提出了“官事无摄”的主张。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推行了“三选法”的官吏选任制度。
  三选制的整个过程包括三个环节:一是乡选,即各乡乡长,各属大夫将本乡、本属内符合任官条件的人才选出,上报国君。二是官选,即把各乡属选出的贤才俊士分配到有关的衙门实习做事,实习期满后,由衙门长官选择其中的优秀者,并写出鉴定书上报国君。三是君选,即国君亲自选拔。
  官选出来的人,有衙门长官的鉴定书,又到原籍查验了历史根基,都确信无疑了,国君便将此人召入宫中进行面试策问。一般是当场提出一些治国理政的疑难问题,让其说出解决办法,若国君满意其回答,便可任命为高一级的官吏,有的还可以做上卿的助手。这就是君选。三选制的特点是将推荐与选拔相结合,政绩与策问相结合,再经过由上而下的往复考察过程,把那些既有治国牧民理论,又有实际工作能力的文人和武士们选拔出来,任以为官,这样就使太公的尊贤尚功路线有了制度保障。
  ——第十六,年终总结和考核制度  年终总结很重要,考核制度很重要,否则谁还干活?
  每年的腊月最后五天是年终总结,齐桓公亲自临朝听政,议定罚、罪、刑、杀。
  年终总结之后,就是全年考核。每年正月初开始,就是齐国的考核期。考核也是五天时间,也由齐桓公亲自进行。
  年前年后这十天,是齐桓公全年最忙的时候,平时基本不用干活,因为管仲内阁把什么都搞定了。
  考核的内容就不用多说了,管仲早就拟定好了。考核的对象是五乡乡师和五属大夫,考核之后,做得好的有赏,最后一名会受到批评警告。在今天,就是末位淘汰。
  考核结束之后,开始法律学习班。新的法令在正月初一向百官颁布,但是在初六开始召集五乡乡师和五属大夫进行学习,认真领会法律精神。为什么五乡乡师和五属大夫要专门有一个学习班?因为他们还要负责把法令传达到各地。学习班结束之后,五乡乡师和五属大夫回到各自的管辖范围,必须第一时间把新法令公布出去,然后才能回家,否则这叫做“留令”,属于死罪。
  在齐国当官,不容易啊。
  ——第十七,君主的管理  老百姓和百官都要管理,那么,国君可以胡作非为吗?管仲说:NO。国君也要管理,不能想怎样就怎样。
  对于君主的管理,管仲有大量论述,《管子》中的“戒”、“君臣上”、“君臣下”、“禁藏”、“明法解”都是在说国君的管理,其核心大意主要是三个方面:第一,要以身作则,要求臣民的,自己要先做好;第二,法令一旦颁布,就不能轻易改动;第三,赏罚都要根据法令来进行,不能凭自己的好恶来进行。
  除了原则上的限定之外,还有一些具体的规定。
  譬如国君只能在春秋两季出游,春天出去调查农事上有什么困难,这叫做“游”,秋天出去是要考察人民生活上有什么不足,这叫做“夕”。除此之外,出去吃喝老百姓,劳民伤财的叫作“亡”,在外面游乐得不想回来的叫作“荒”,这两种严格禁止。
  国君的义务是选拔贤良,知人善任,严格禁止事必躬亲,同样严格禁止干涉官员职责内的事务。
  正因为管仲对齐桓公有了原则的和具体的约束,齐桓公基本上不扰民,也不干预官员的事务,真是想犯错误都没机会。
  有没有一点君主立宪的味道?
  ——第十八,信访制度 
 那时候就有信访制度了?别以为这是社会主义特色,老老祖宗黄帝那时候就有明台作为信访办来处理群众投诉了。
  管仲设立了“啧室”,啧是什么意思?就是七嘴八舌吵吵嚷嚷的意思,“啧室”就是信访办。
  “察民所恶,以自为戒。”这是管仲设立“啧室”的目的。
  信访办的门口写着四句话:法简而易行,刑审而不犯,事约而易从,求寡而易足。翻译成现代话就是:法律是不是简明易行,刑罚是不是审慎公正,政事是不是简单而不扰民,税收是不是少而且方便缴交。什么意思?就是说在以上这些方面有投诉的,无任欢迎。
  直接批评国君的过失的,被称为正直之士,他们的意见都会被受理。
  这不就是言论自由吗?  负责信访办的是东郭牙,因为他很正直,而且敢于和齐桓公争论。
  ——第十九,军事制度 
 在军事方面,管仲强调寓兵于农,“做内政而寄军令”,将军事编制隐于行政编制之中。规定国都中战时组成军队,每户出一人,一轨五人,五人为一伍,由轨长带领。一里五十人,五十人为一小戎,由里有司带领。一连二百人,二百人为一卒,由连长带领。一乡二千人,二千人为一旅,由乡良人带领。五乡一万人,立一元帅,一万人为一军,由五乡元帅率领。齐桓公、国子、高子三人分别担任三军的主帅。这样就把居民行政、生产组织与军备、战斗组织紧密的结合在了一起。
  每年春秋以狩猎来训练军队,让士兵们在训练中团结协作,让他们“守则同固,战则同强”,从而培养了团队的协同作战能力。
  为了解决军队的武器装备问题,管仲对军备和军赋制度进行了改革。他规定:鄙野中,六里见方的区域命名为暴,要出兵车一乘,(一乘配四匹马,二十八个甲士,二十个盾牌手,三十个民夫)。并且还要承担黄金一镒的军费。(没有黄金的,可用丝绢和布代替)。
  管仲还规定了用盔甲和武器来赎罪的办法。犯重罪的人,可用甲与车戟赎罪;犯轻罪的人,可以用皮盾与车戟赎罪。犯小罪的人,可以用铜铁赎罪。这样就大大补充了军队的装备,解决了军备不足的问题。
  ——第二十,教育和尊师 
 尊师重教决不是从孔子开始的,因为管仲早就作了这方面的规定。
  《管子•弟子职》通篇就在讲弟子应当怎样尊重老师,简单介绍一下。
  早上,弟子给老师打洗脸漱口的水。打扫干净教室,老师进来讲课。讲完课,老师第一个走,弟子们起立。
  吃饭的时候,弟子们摆好饭菜,老师先吃,老师吃完,弟子们才能吃。
  扫地应该从西南的角落开始扫,都扫到门口收拾垃圾。
  到了晚上,弟子们替老师铺床,第一次要问老师头朝哪边。老师休息后,弟子们还要互相交流学业。
  ——第二十一,自我批评 
 如此伟大,即便如此伟大,正因为如此伟大,管仲很重视自我批评。 
 “怕的是自身不善,不要怕别人不了解自己。个人可以有错误的行为,但是人民不会有错误的评价。总之,人民的眼睛是雪亮的。”  “善于责备自己的,人民就不会责备他。只有不肯责备自己的,认为自己永远伟大光荣正确的,人民才会去责备他。所以,承认自己的错误,那是‘强’的表现;修养自身的节操,那是‘智’的表现;不把责任推到别人身上,那是‘仁’的表现。所以,英明的国家领导把过失归于自己,把功劳归于人民。” 
 有这样的精神,管仲怎么会治理不好齐国呢?  篇幅所限,只能简单介绍管仲的治国方略了。  我要移民去齐国!!!!  看完这段,是不是你会有这样的冲动?  春秋那年头,齐国的绿卡比现在美国的绿卡值钱多了。



待续。。。。。。 


路过

鸡蛋
1

鲜花

支持

雷人

难过

搞笑

刚表态过的朋友 (1 人)

 

评论 (0 个评论)

facelist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用户注册

Archiver|手机版|珍珠湾全球网

GMT+8, 2024-6-24 21:32 , Processed in 0.026099 second(s), 7 queries , Apc On.

Powered by Discuz! X2.5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