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注册 登录
珍珠湾全球网 返回首页

菜鸟人生的个人空间 http://zhenzhucity.com/?148 [收藏] [复制] [分享] [RSS]

日志

1979年~1986年的中国农业-给清风同学的正式回应

热度 14已有 18880 次阅读2012-7-16 04:56 |系统分类:随笔评论| 中国农业, 1979, 国家农业政策

清风同学和我对中国1970至1986年的农业产值变化的原因有不同的看法。清风认为,导致1979~1985年农业大幅度增产的原因是自1949年以来的水利工程和自1970年以来的农作物品种改良和大量使用化肥等原因;而我认为是1979年开始的农村经济改革的国家政策,也或叫包产到户的是造成农业持续10多年高速增长的主要原因。

这里,我必须厘清我和清风的相同点和不同点。我们相同的是,我承认广泛使用良种,使用化肥,完善配套的水利设施,适宜的气候等都能导致农业产出的增加。不可否认这些因素对79年后的农业持续增长有所贡献,但我们不同的看法是:什么成为了最具有贡献性的因素。我认为清风提到的那些都是次要的。气候变化可以认为是一个随机的影响,只能导致农业产出在年平均水平上下波动,而良种和水利设施等其他因素,我在下面的叙述中,将逐步排除。

在过去的和清风同学探讨的文章中,我使用了容易引起混淆的数据和错误的数据分析,尽管我坚信自己结论的正确,但不完备的数据和错误的数据分析将导致读者对正确结论的怀疑。翰山同学和在美一方同学及时指出我的错误,在此我向他们表示感谢。

我这里使用的数据,主要是《中国农业统计资料汇编1949~2004》http://www.zhong1.cn/down/show-htm-itemid-36.html。如果本文中的图表来源于其他,将会特别说明。而我考察的时间跨度,只是从1970~1986,之前或之后不在考虑之列。

我使用的方法,主要是对比数据变化。在论证国家农业政策的影响时,由于缺乏农民劳动时间和劳动质量的统计数据,我只能对农业产出的变化的分析来和排除其他影响因素的方式来证明我的观点。目前我只能用定性的方法,尽管大家都知道定量分析更有说服力。但定量分析经济问题是一个高度专业化的科学分支,而我的知识背景完全不具备这种能力。不过我认为,就我和清风同学讨论的这个问题,只采用定性的方法,也能得出令人信服的结论。

当我们讨论农业产出增长时,必须把全部农林牧副渔的总产出量作为考察的指标,而上一篇回应清风的文章中,错误地仅考察了粮食总产量的变化。下图1清晰地反应出,中国农业总产值自1979开始的高速增长直到1998年后才转为较缓和的增长,但即使这种缓和的增长,也高于1949年~1979年的增长。

图1
 
耕地面积:从下图2我们可以发现,1979年~1986年耕地面积无明显变化,因而我不能归因于耕地面积。
 

图2
 

水利工程也不是增产的主要因素。原因1是如下图3所示,耕地的有效灌溉面积在1975~1986年间没有明显变化:

图3
 
原因2是全国水库的总容量自1973年~1985年没有明显变化。http://www.data.ac.cn/zrzy/ntBA32.asp?d=0+%C8%AB%B9%FA&p=%D7%DC%BF%E2%C8%DD&g=&z=&query=+%C8%B7%C8%CF+&m=BA32&k=1&r=9
年份       水库数量     总库容 (亿立米)
1973      72131         3650
1978      84585         4012
1981      86881         4169
1982      86900         4188
1983      86567         4208
1984      84998         4292
1985      83219         4301
  
当我们从量上比较农业水利设施的能力时,有效灌溉面积和水库总库量是考察指标。有效灌溉面积的增大,应该带来农业产出的增加;而水库总容量的增加,也能贡献粮食增产。但这些只是农业生产的条件,而不是必然。我们知道的是,在1979年前,农民没有什么劳动积极性,即使为其提供了良好的水利设施,他们也没有充分利用。

至于自然灾害,如下表1所示,1979年~1986年自然灾害成灾面积多数大于1970年~1979年,也就是说1979年前自然灾害小,而该年之后自然灾害大。

表1


这个说明,如果1979~1986年的气候如1970~1979那样较少自然灾害,那么农业总产出增长应该比实际增长还要高。从这个角度看,我可以说如果没有那些水利设施,1979年后的灾害情况应该造成更大的农业产出的损失,因为抗灾减灾功效的农田水利设施只能是减少损失,而不是增加产出(重复一下,水利设施能否增加农业的产出要看灌溉面积是否增大和水库容量是否提高,而这两项是基本无变化)。


由于1970~1990年代中国农业机械化程度较低,虽然具体数字我没有查到,但我想我能有把握地假设机械化对农业总产出贡献小。


在79年到86年期间,农业劳动人口从3.2亿增加到3.8亿。为消除由于劳动力自然增长带来影响,我用平均劳动者产出来考察如下表2:
 

表2

从这个表2可以看出,粮食增长每年在10%以下,而其他经济类作物的增长都很高。如果以1978年为基准,1986年为考察点,那么增长为:
粮食     棉花    油料      糖料    水果     肉类    水产
20%    53%    165%   130%   93%    88%    65% 
再回头考察图2“农作物播种面积构成”,我还发现,自1979年开始到1986年,粮食播种面积在下降,而其他经济类作物的面积在扩大,而同时,总耕地面积在缓慢减少。这个说明了,当时中国农业增长主要在于经济作物种植的扩大和肉蛋奶鱼的增加,而非粮食的大幅度增产。从这个角度,再加上良种普及率不可能在短短5年达到80~90%,我能否定优良作物品种是当时农业增产的主要因素。


对化肥的使用的评价,是个令人困惑的地方。我的看法类似于水利设施的作用,有如说是增产的原因,而不如说是为增产采取的积极性的方法。首先,从图4可以看出化肥使用量在增加:

图4
 
为能更一般化地了解化肥,农药,良种,机械等因素的影响,我采用农产品生产成本来研究这个问题。从如下表3可以看出,当时的生产成本的增幅远小于产出的增幅。

表3
 
由于无1978年前的数据,我只能假设:
假设1: 1970年至1977年的年化肥总使用量和1978年差别不大;
假设2:1970年至1978年的农业生产成本变化不大。

这就带来2个疑问:为什么化肥的使用量,1979年前后是个明显的分界点?在生产成本变化不大的条件下,为何1979年前的农民不愿意多使用化肥?
这里我的看法是,1979年前的农民不在乎生产的产出,不愿意投入成本购买使用化肥;而1979年后,出于提高产量的目的,愿意做出成本投入。
 
讨论:为评价1979年的中国农业政策对农业总产出的影响,我分析了农业总产值变化,各个农作物产出变化,农业从业人口的变化,自然灾害影响,种植面积,水利设施,良种,化肥,机械化,生产成本等多个因素,其目的是排除各种非决定性因素,以确认当时中国国家农业政策对农业产出大幅度增加是决定性的。由于国家农业政策是间接影响农业生产的,所以无法从数据直接得出结论,于是我采用排除法。

从数据分析得出的结论,让我比较吃惊的是,不同于我过去的偏见,中国1979~1986等农业大幅度增加的不是粮食,而是棉油糖肉蛋奶这些经济类作物或制品。仔细思考后,我认为,从单纯的经济收益看,明显地,市场价格高的经济类作物更能吸引农民的投入,于是带来了产出的大幅度增加。这种经济类农产品的大幅度增加,正是体现了当时中国农业政策的核心:让农民获得自由自主地生产经营权,让生产者根据市场需求自己选择种植生产什么农作物,如何生产这些农作物。而1979年前国家农业政策是国家强制农民违背意愿和市场需求的农业政策,导致市场缺乏糖油肉蛋奶,奇怪的是农民却以“投机倒把”的罪名被禁止生产交易这些产品。

1979年的中国农业政策被评价为解放了农业生产力,这是恰如其分的。1979年前的农田水利设施,化肥生产,机械化设备都应该足够让农业生产出保障当时中国人生活的农产品,但这些生产力到了1979年后才得以实现为农产品产出,才使中国人摆脱了农产品匮乏的境界。
 
结论:1979年后的中国农业政策是导致农业大幅度增值的主要因素。
 
后记:我既无统计学背景,也不是搞农业经济研究的专业学者,不过是用常规方法讨论这个问题的业余者。欢迎大家对我的数据,分析方法和结论指正。
 

路过

鸡蛋
12

鲜花
1

支持

雷人

难过

搞笑

刚表态过的朋友 (13 人)

 

发表评论 评论 (17 个评论)

回复 admin 2012-7-16 05:01
菜鸟PK清风的网页在  http://www.zhenzhubay.com/topic-1.html
回复 cat 2012-7-16 05:19
说到总产值时需要考虑通货膨胀的因素。
回复 中西部网客 2012-7-16 05:23
菜鸟化了不少工夫,这种对辩论的认真精神要献花。
回复 bl_518 2012-7-16 05:26
欣赏这样的讨论~~~~~
回复 cat 2012-7-16 05:26
减少了粮食的种植,增加了其它经济作物的种植应该是大幅提高产值的原因。但类似种植面积减少不没有引起粮食总产的多少变化就与良种、水利和化肥等有还大的关系。正是由于能够保持粮食总产量,才使得种植其它经济作物成为可能。
回复 鱼雷一号 2012-7-16 05:37
欣佩这种认真的辩论精神.
回复 陈营 2012-7-16 05:51
ZT   欣佩这种认真的辩论精神.

“中国1979~1986等农业大幅度增加的不是粮食,而是棉油糖肉蛋奶这些经济类作物或制品”这在实际上调整了民众的饮食结构,从单一的粮食为主转变成鸡鸭鱼肉菜全面品种的饮食构成,即丰富了营养,又降低了对粮食数量的需求,是个根本性的进步。其实在这个事实面前,讨论其原因是多方面的,单独强调哪一方面都是不全面的。而且历史虽然有阶段形态但是其连续的惯性和因果关系是绝对的。都江堰水利工程的效益直至今天依然起着重要作用,而历史已经翻天覆地了。
回复 中西部网客 2012-7-16 06:00
菜鸟的结论(1979年后的中国农业政策是导致农业大幅度增值的主要因素。)已经偏离了他当初把79年后的粮食增产作为论据来说明了老毛的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制度的失败。
回复 在美一方 2012-7-16 06:12
还没看呢,先献花儿。回头看了,要是想砍砖头也来不及了  
回复 人間的盒子 2012-7-16 06:13
非常支持菜鸟的观点(就这篇哈),老毛是抓了农业的,也确实对今后的农业发展起了非常大的作用,但是总体的农业政策(其实是整个经济政策)是相当错误滴,我们确实需要资本主义,就象美国其实需要点社会主义一样,老毛过于怕变修,过于相信自己能掌控人性,即便他自己确实够厉害的了。
回复 人間的盒子 2012-7-16 06:15
cat: 减少了粮食的种植,增加了其它经济作物的种植应该是大幅提高产值的原因。但类似种植面积减少不没有引起粮食总产的多少变化就与良种、水利和化肥等有还大的关系。 ...
重要的是放宽政策物质刺激等,这些是老毛反对的东西。
回复 在美一方 2012-7-16 06:25
看完了,基本上没有砖儿,可能有些小石头子儿砸你家玻璃
回复 中西部网客 2012-7-16 10:04
毛泽东的人民公社吃大锅饭政策明显地挫伤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也许有点急于求成了。甚至偏离了老共始祖马克思的理论。老马认为奴隶社会过度到封建社会,再过度到资本主义社会,资本主义社会的最高形式是帝国主义,其生产力得到极大的发展,到了一定的阶段资本主义落后的生产关系适应不了发达的生产力,必然再过度到社会主义社会,最后到所谓共产主义社会。

回过头去看看老马的理论,结合世界局势,好象还有点意思。

中国从封建社会直接跳过资本主义进入社会主义社会,所谓有社会主义先进的生产关系但生产力底下,只得回到资本主义去发展生产力,短短的30年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美国到了资本主义的最高阶段,生产力到了顶峰现在好象在走下坡路,连美国人都有说奥巴马总统的一些政策很有点社会主义的味道,诸位以为如何?
回复 VANO 2012-7-16 11:07
支持学者!
回复 清风摇翠 2012-7-16 14:23
这朵鲜花是送给您写这篇博文时的认真精神的。谢谢您的认真。
由于网站设置改动的技术原因,我目前看不到你们从美国等地上传的图片(只有及其个别的照片可以看到)。不过,我看了您文中的文字部分。今天我还有些事情,明天我会回复您的这篇博文。
谢谢您!
回复 cat 2012-7-16 21:16
人間的盒子: 重要的是放宽政策物质刺激等,这些是老毛反对的东西。
这个需要看当时的情况。当时是粮食产量不够高,能吃饱就不错了,哪还有土地来种经济作物呢?只有当粮食亩产上去以后才能腾出土地来种经济作物。而粮食亩产能够提高确实是良种(杂交水稻就是主要的一部分),水利建设,化肥等众多因素造成的,其中很大一部分还是毛泽东时代的产物。从70年代到现在中国人口几乎增长了一倍,如果我们的粮食生产水平还是停留在当时的水平,那肯定是不够吃的,其结果就是世界性的粮食恐慌!中国能够避免主要粮食短缺,还是主要归功于毛时代的努力。

所以我们站在当代看事物尤其是过去的事物时,不能脱离当时的环境。
回复 深海孤帆 2012-7-17 04:13
理性的风度,客观的数据!赞
1979年分田到户等农业政策的确提高了农民积极性,在一定的时期提高生产率,但这只能是权宜之计。
而规模化、集约化才是提高农业生产力的有效途径。

facelist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用户注册

Archiver|手机版|珍珠湾全球网

GMT+8, 2024-4-20 06:16 , Processed in 0.024213 second(s), 8 queries , Apc On.

Powered by Discuz! X2.5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