缘起,依因托缘而生起,谓之缘起。因为缘起,果为缘生。缘起亦名“依他起”、“一合相”等等。
释迦牟尼佛所悟唯是缘起。《释迦谱》“菩萨以天眼力。观察五道。起大悲心而自思惟。三界之中无有一乐。如是思惟至中夜尽。尔时菩萨。至第三夜观众生性。
以何因缘而有老死。即知老死以生为本。若离于生则无老死。又复此生不从天生。不从自生。非无缘生。从因缘生。因于欲有色有无色有业生。又观三有业从何而生。即知三有业从四取生。又观四取从何而生。即知四取从爱而生。又复观爱从何而生。即便知爱从受而生。又复观受从何而生。即便知受从触而生。又复观触从何而生。即便知触从六入生。又观六入从何而生。即知六入从名色生。又观名色从何而生。即知名色从识而生。又复观识从何而生。即便知识从行而生。又复观行从何而生。即便知行从无明生。
若灭无明则行灭。行灭则识灭。识灭则名色灭。名色灭则六入灭。六入灭则触灭。触灭则受灭。受灭则爱灭。爱灭则取灭。取灭则有灭。有灭则生灭。生灭则老死忧悲苦恼灭。如是逆顺观十二因缘。第三夜分破于无明。明相出时得智慧光。断于习障成一切种智。尔时如来心自思惟。八正圣道是三世诸佛之所履行。趣般涅槃路”。
佛教大概有四种缘起:业感缘起、阿赖耶缘起、法界缘起、真如缘起。总体来说就是诸因缘聚集、相应、和合而现起。“一切色心依正,迷悟染净诸法,都是仗因托缘而现起的如幻假有”。
《瑜伽师地论》给缘起的定义:无我,无常,暂住,依他。离作用,因果相续,因果相似转, 自业所作。
《杂阿含239经》:缘起倍复甚深难见。
《中阿含97经》:“世尊告曰。阿难。汝莫作是念。此缘起至浅至浅。所以者何。此缘起极甚深。明亦甚深。阿难。于此缘起不知如真。不见如实。不觉不达故。念彼众生如织机相锁。如蕴蔓草。多有调乱。匆匆喧闹。从此世至彼世。从彼世至此世。往来不能出过生死。阿难。是故知此缘起极甚深。明亦甚深。”
《分別緣起初勝法門經》云:復言:世尊!如餘經說:緣起甚深。云何應知如是緣起甚深之相?世尊告曰:即依十一緣起略義,應知緣起五甚深相。何等為五?一、因甚深,二、相甚深,三、生甚深,四、差別甚深,五、流轉甚深。應知緣起甚深之相,復有五種。何等為五?謂相甚深,引發因果諸分甚深,生起因果諸分甚深,差別甚深,對治甚深。應知緣起復有五種甚深之相。何等為五?謂攝甚深,順次甚深,逆次甚深,執取甚深,所行甚深。
《杂集论四卷》云:甚深者:因甚深故,相甚深故,生甚深故,住甚深故,转甚深故;是甚深义。谓即由此无作者等义,显缘起法,五种甚深。
由二种义,显因甚深。对治不平等因、无因论故。
由一种义,显相甚深。是无我相故。
由二种义,显生甚深。虽从众缘,果法得生;然非彼所作故。
由二种义,显住甚深。实无安立,显现似住故。
由四种义,显转甚深。因果流转,难了知故。又诸缘起法,虽剎那灭;而住可得。虽无作用缘;而有功能缘可得。虽离有情;而有情可得。虽无作者;而诸业果不坏可得。是故甚深。
业果不坏者:虽内无作者;而有作业受果异熟。又诸缘起法,不从自生,不从他生,不从共生,非不自作他作因生。是故甚深。
不从自生者:谓一切法,非自所作。彼未生时,无自性故。不从他生者:谓彼诸缘,非作者故。不从共生者:谓即由此二种因故。非不自作他作因生者:缘望果生,有功能故。又有差别。谓待众缘生,故非自作。虽有众缘;无种子不生。故非他作。彼俱无作用,故非共作。种子及众缘,皆有功能;故非无因生。是故如是说:自种有故,不从他;待众缘故,非自作;无作用故,非共生;有功能故,非无因。若缘起理,非自非他,遣双句者;犹为甚深。况总忘(此)四句。是故缘起,最极甚深。
《瑜伽师地论十卷》云:問:如世尊說:緣起甚深。此甚深義,云何應知?
答:由十種相應知緣起甚深義。謂依無常義、苦義、空義、無我義說。
依無常義者:謂從自種子生,亦待他緣。又從他緣生,亦待自種子。又從自種子及從他緣生,而種及緣,於此生事,無作無用;亦無運轉。又復此二,因性功能,非不是有。又諸有支,雖無始來,其相成就;然剎那剎那,新新相轉。又緣起支,雖剎那速滅;然似停住,運動相現。
依苦義者:謂緣起支,一味苦相,而似三種相現。
依空義者:謂緣起支,雖離有情,作者,受者;然似不離,顯現而說。
依無我義者:謂緣起支,雖不自在,實無有我相;然似我相顯現。依勝義諦,諸法自性,雖不可說;而言諸法自性可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