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henzhubay.com

珍珠湾全球网

 找回密码
 用户注册

tag 标签: 真实故事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分享 八个农村老家的真实故事
稻草 2016-8-4 16:24
作者:李若 我的老家在河南南边,与湖北接壤,属于大别山区。 如今,农民靠田地致富已非常艰难,按照老家人的说法,累死发不了财。大部分年轻人背井离乡出外打工谋生活,留守的都是老弱妇孺,没有几个真正的劳动力。 种田的故事 种田向来都是重体力活,老家地处丘陵地带,现代化机械用不了,基本只能靠人工。 老人们种的红薯、玉米等产量高、水分大,田地远了,太沉的农作物就弄不回家,只能就近种种,远处的田地只好抛荒。 好好的田里长满了水草,或者长着树,都是屡见不鲜的。 现在农村最常见是景象是:老大爷在前面走,背着犁牵着牛,老大娘一手牵着小孙子一手拎着农具,还揣着水杯或者几块饼干,一起去地里干活。 四处看,田野里都是老人在干活,小孩坐在田埂上玩泥巴或是捉蚂蚱。 农历四月,是农村又割麦又插秧的抢天时。今年农忙时,我担心妈妈太劳累,就打电话说:“妈,我回去帮忙吧。”妈妈赶紧阻止我:“不用了,麦已收回来了,秧也插完了,你回来也是玩,还坐车跑来跑去的,既花钱又受罪,等过年再回来吧。” 我不相信这么快家里的庄稼活都能干完,于是请了一个星期假,买了张车票偷偷回家。 回到家天都快黑了,妈妈还没回来,左邻右舍说:“你回来的正好,你妈正在收麦子,你回来做饭也好,免得她忙完田地活还要回来做饭。” 我跑到田边一看,移栽田还是一汪水,秧在秧田里一点没动。“你不是说农活都干完了吗?秧插完了怎么怎么还是块大白田?” 母亲不好意思地笑笑,“我不想让你回来受罪,又热又累,我自己慢慢干就行了。” 回来的路上,田间地头上,除草剂和杀虫剂的药袋子随处可见,我问妈妈:“这些不都是有毒的吗,怎么还用得这么普遍?”妈妈解释道,年轻人都出去了,田地都是老人种。老两口种二十多亩地,靠人工拔草捉虫,白天黑夜不停也忙不过来,只有打药了。“药打轻了还治不了,得下猛药。买药不是一瓶一瓶地买,是成箱成箱地往家搬!” 村里的一个小孩打开一瓶敌敌畏喝了两口,还举到大人面前,说“这还挺好喝,给你尝尝?”(图:CFP) 在我们村,每年都有小孩误喝农药致死的事发生。粗心大意的家长,把农药随手乱放,小孩不认识字,以为是饮料,拿起来拧开盖子就喝。 前几年,村里的一个小孩打开一瓶敌敌畏喝了两口,还举到大人面前,说“这还挺好喝,给你尝尝?”大人一看,抱起小孩就往医院跑,可没跑几步孩子就口吐白沫了。 留守的故事 回家没几天,邻镇就发生了一件惨剧。 这家只有一个两岁的孩子和爷爷,孩子的父母都出去打工了,爷爷带着孙子在田里打油菜籽。 小孙子在田边自己玩,困了,就倒在油菜杆上睡着了。爷爷打完油菜籽,就像其他人烧麦秆一样,随手就把油菜杆点着了。这样做,一来不用费力往家运,二来烧了草木灰能肥田,一举两得。 火借风势,半间屋子那么多的油菜杆烧得噼里啪啦响。 等收拾停当准备回家,爷爷才想起孙子。他发疯一样在大火里找孙子,可是孙子早已被烧得惨不忍睹了。 或许是实在无颜面对儿子儿媳,或许是过不了自己心里这一关。在儿子儿媳妇往家赶的路上,这个爷爷就喝敌敌畏自杀了。 看病的故事 一个中午,烈日当头,我正陪妈妈在做午饭,听到村中传来阵阵鞭炮声。我问妈妈是怎么了,她叹了口气,“老汪头五十多岁,身体好好的,说死就死了。昨天中午,几个老头在村小卖部门口坐着抽烟聊天,快晌午的时候,老汪头说他该回家吃饭了,站起来刚迈步,就一头栽倒了。还没有送到医院,人就停止了呼吸,医生说是脑溢血。” “阎王让你三更死,绝不留你到五更。”妈妈不断感慨着。 在我们老家,人们常年都不体检,血压多高都不知道。小病挺,大病扛,头疼脑热就吃点感冒药。只要还能动,就不叫病。直到实在受不了的时候,才会去医院检查。可那时候早就晚了。 村里人都说老汪头身体好好的,没病就死了。是因为不体检,有病也不知道吧! 寡妇的故事 二姐夫善银比我大几岁,四十刚过就去世了,留下一家老小。 前年冬天,原本在新疆打工的二姐夫提前回了家,说身体不得劲,不想吃饭,感冒总是好不了。 他去医院一检查——肾癌晚期。 谁也想不到二姐夫年纪轻轻竟然得了肾癌,上有六十多岁的父母,下有几岁的儿女,怎么办? 二姐夫拿出这些年打工的全部积蓄,先在武汉住了半个月的医院,后来又辗转到郑州。那几个月,花钱如流水,病情却越来越严重。 一段时间后,二姐夫不认人了,他在病房里见人就打。二姐身上经常被打得青一块紫一块,老父亲也挨了打。医生没有办法,就用绳子把二姐夫捆在病床上,医生说:“他可能是无法接受自己得了绝症,情绪失控精神失常了。” 最终,在医院住了半年的二姐夫花光了全家的积蓄,撒手而去,留下了三个未成年的儿女。 过年时我见到二姐,她形容憔悴,瘦得剩一把骨头。我问她以后有什么打算,她说夫家的人担心她一走了之,把三个孩子抛给爷爷奶奶。于是在善银刚死的时候,夫家就规划好了:由大哥安排,他们一家老小全部搬去郑州。他们给二姐找了一份在酒店打扫卫生的工作,给老父亲找了份看大门的班,老母亲就在家洗衣做饭,照顾三个孩子。 现在,他们全家的希望都寄托在儿子身上,“只要把虎子供出来就好了。”二姐不断地念叨着。 “再过几年有那个本事考上大学更好,考不上就送去当兵……两个姑娘上到什么程度,就供到什么程度,如果上完高中不读了,就去打工……” “你还年轻,还不到四十岁,不打算再找一个吗?”我问。 二姐说,“谁愿意给你养三个孩子呢?” 另一个看病的故事 我叔叔家的堂弟祥子,是个命苦的留守儿童。九岁时妈妈肝癌去世,爸爸带着五岁的妹妹去江苏宜兴的石灰窑打工,祥子在老家上学,寄养在伯伯家。 直到妹妹要上学,爸爸就不再出去打工了,他在老家种田,或寻点开山炸石、捕鱼的活。祥子也算是过上了几年安稳日子。 初中毕业,祥子去餐馆当帮工,每天凌晨两三点起床和面、发面、包包子、磨豆浆、熬粥、炸油条。白天老板休息时,他还要帮忙看老板两岁的小孩,他干了一年后,就放弃了。第二年,他跟着亲戚去东莞打工,进模具厂干了几年。 到了二十多岁到了找女朋友的年龄,祥子又跳到苏州的一家电子厂打工。因为他听说电子厂里女孩多,好找对象。 在电子厂,祥子管化学品仓库,整天接触的是白乳胶、天拿水、白电油等东西。有人来领,就照单子发货;没人来就在仓库坐着,还挺清闲。这个工作一干就是五年。 突然有一天,祥子早上起床,感觉眼睛看东西很模糊,他去小诊所看医生,医生说他是高血压,吃点降压药就好了。坚持了一段时间,他的眼睛持续充血,视力越来越差,还开始断断续续的流起鼻血。祥子只好请假去大医院看病,检查结果出来了:慢性肾衰竭,俗称尿毒症。 祥子辞工回到老家,等到了武汉的大医院看病时,他的眼睛已经完全看不见了。医生建议他赶紧透析。 透析是个无底洞,三天一次,一次三百多。祥子打工几年的积蓄很快就没了。那时没有报销,花多少钱就少多少钱,眼看钱包越来越瘪,亲人们也欲哭无泪。 全家人你一百他二百的凑,加上亲戚朋友的钱,勉强挡了一阵。可是这终究不是长久之计,祥子的父亲不得不加入打工的行列,五十多岁的人为了儿子,和小伙子们一起修马路、搬砖块。 祥子说,他可能是在电子厂仓库里接触化学品致病的,可他又没有确切的证据证明。他想去找工厂索赔,可他一没有证据,二离不开透析,最后就不了了之了。 一次几个本家在一起聊天,聊到祥子。一位堂哥在背后议论:“自己没有狠气( 种 ),换谁都会自寻短见,明摆着治不好病,结果就是把家里搞穷,何必呢?只不过是多活几年,不如把钱留着给父亲养老。” 年纪大点的伯伯马上反驳道:“谁不怕死?越是这样的人越是怕死。人活一百岁还想望个亮呢!他自己有求生的欲望,总不能让他去死吧!” 后来,赶上国家出台了大病医疗保险的政策,报销一部分费用后,我们悬着的心才稍微放下点。叔叔打一年工的钱正好够祥子透析的费用,可他一年老一年,干不动了咋办? 赌博的故事 我实在想不通,老家穷乡僻壤,赌博赌注为什么这么大。 炸金花、斗地主、三公,大家赌得最多的是三公。一局大概五六分钟,坐门的一局最少要下一千,上不封顶,庄家输赢在两万左右,一晚上输赢二十万流水。抽水一局二百,一晚上能抽五六千,赌桌上清一色都是红皮,没有十块五十的。 春节时,去一个朋友家拜年,刚吃过晚饭,三三两两的“赌徒”们就都来了,大家开始聊昨晚谁赢了多少。 “你昨天赢了三万吧?”一个问,另一个答:“哪有那么多!我来时带了两万,走时带了四万,骗你是小狗。” 朋友家不是开赌场的,但赌徒们知道,警察不会去他家抓赌,就渐渐地聚到了那里。 像约定俗成似的,不用主家开口,每一局不管是谁输谁赢,都从点子最小的输家那儿抽两百块钱给主人家。当然,扑克、酒水、香烟、零食都一应俱全,炭火烧得旺旺的。 晚上八点多钟,该来的差不多都到了。其中一人说“开始吧”,其他人就纷纷附和,自己挑一个合适的位置坐下,主人家就把扑克拿来放在桌子上。 一般一桌坐门的六至八人,后边下注钓鱼的男女老少都有,三百五百地押,看哪门手气好就往谁面前放。有时候哪一门连赢几把,大家都把钱往他那儿送,几张一百的从中对折,都把自己的钱做个记号,要么折成三角,或者把钱卷成一卷,排队似得排一排。庄家要是赢了,把这一排钱统统收走,要是庄家输了,拿起一份问,“这是谁的?多少?”后面就有一个人说,“我的,八百。”庄家便“哗哗”数八百递过去。 赌博桌有赢有输,赢的人面前,钱越堆越高,像小山似得;输的就坐不住了,要求换扑克、换位置……赢了的随即把钱悄悄装到口袋里,桌面上只留几千元,免得输家向他借。 我出门时,正看到一个输家向朋友借钱,朋友拿出一沓对他说:“这是最后一万了啊,你悠着点,别下太猛了。手气不好就下小点,手气好时再下大。” 一晚上,朋友家人来人往,赢了钱的走了,也没有人挽留,刚来的又随即入座。那天晚上的庄家是在外面包工程的,带来一大提包钱,所有人都想分一杯羹。大老板也爽朗:“只要你点子比我的大,奉陪到底!” 不到两个小时,李老板的钱包瘪了一半,几个赢家先后都走了,输家继续拼。到了十一点多,输家没有钱了就喊数,拿烟包代替,往往一个烟包两千,一个打火机一千。 这时赌桌上有的人一脸死灰,有的人喜笑颜开。房间里烟雾缭绕,空气混浊,坐门的越来越少,赌局也接近尾声。 到后来,只剩三个人坐门时,再怎么招呼也没有人愿意坐一门,赌局就散了。输的也捞不回来了。 李老板输了十多万,依然沉着冷静面不改色,夹着提包,笑咪咪地走了。 另一个赌博的故事 老曹本名叫什么不知道,只知道他姓曹。 他不是本地人,是从别的地方到我们镇上做馒头卖的。一家四口在我们镇上住了好几年了,两个孩子读高中,他老婆会做衣服,每到下半年就会跟雇主出去做羽绒服。 去年中秋一过,老曹的老婆就跟雇主去外地了,儿子女儿在学校,一个星期回来一次。除了做馒头卖馒头,老曹大部分时间都是空闲的。 村里人打牌,老曹常常凑上去看,慢慢地,也开始心痒了。一开始,老曹只是和一帮老头玩玩斗地主。 老曹玩牌有个特点,一抓到好牌就手发抖,要是手上有三四个“炸弹”,他的手就跟“打摆子”似的,抖得厉害。渐渐地,凭着小聪明( 他记性好,会记牌 ),老曹玩起斗地主基本是包赢,大家都说他手气好,不大愿意和他玩了。 斗地主不过瘾,老曹炸起了金花,一场输一场赢,心很快就野了。没多久,就有人推荐他去“对口味”饭店,那儿有赌大的。 “对口味”饭店生意兴隆,聚满了好赌之人。那里人来人往,窑老板、村干部、街上做生意的都在。饭店老板也姓曹,老曹去了几次之后,就和他认成了本家兄弟。有了这层关系,老曹去得更勤了。 赌桌上哪有常胜将军?慢慢地,卖馒头挣的钱不够赌了,他就动存款。开始取一万,想着赢钱了就补上去,谁知一晚上就打了水漂。第二天不甘心,老曹又从银行取出一万继续赌,结果还是输了。等他输了十几万时,饭店老板感觉不能再让他捞了。 老板劝他:“兄弟,赌博是要讲运气的,你不适合赌大的,还是别赌了,一年一个赌运,等明年你手气好了再来吧。”老曹一听就不干了,“我一不抽烟、二不喝酒、三不玩女人,唯一的爱好就是赌博,如果连这个嗜好都被剥夺了,活着还有什么意思?” 谁都知道他是想翻本,担心他输多了不好交代。后来再聚赌时,饭店老板还把大门插上,堵着门不让老曹进,好几次,老曹就在外面把门砸得“咣咣”响。 小姑娘说:“我爸赌博把钱输完了,没有钱上学就不上了。(图:CFP) 在“对口味”的众多赌徒中,小朱手气最好。老曹的钱有一半是被他赢走了。据小朱讲,正好买车差几万块钱,想什么就来什么,“我这车四个轱辘是他( 老曹 )贡献的。”大家都劝他,小心老曹老婆回来找你拼命,小朱却不以为然,“愿赌服输。” 过年时老曹老婆回来了,大家都闭口不谈老曹输钱的事,好歹让人家过个祥和年。 纸是包不住火的,年后孩子开学时,老曹老婆终于发现卡里的十五万就剩下三千多了。追问老曹钱哪儿去了?老曹任凭老婆打骂,死活不肯说。 老曹老婆从街坊四邻才得知,存款全被老曹输了。她先去找了银行,说这钱是教育储蓄,除了孩子上学其他用途都是违规,不是开学的时候,银行让他一次次随便取钱,就是失职,她扬言要去告银行;又去找赌场,让他们赔钱,说赌场出老千、下套把她老公骗了,如不赔钱就举报等等…… 闹到最后,银行和赌场还真赔了三万块钱给她。 有一次在街上看到老曹闺女买菜,我问她,“小姑娘,现在还没有放假啊,你怎么在家啊?”小姑娘说:“我爸赌博把钱输完了,没有钱上学就不上了。” 很久没有看到老曹的老婆了,听人说,她和老曹离婚了。 养老的故事 前几天给妈妈打电话时,妈妈说五奶奶死了。 我很吃惊,五奶奶八十了,虽然满头银丝,但身体还硬朗得很,耳不聋眼不花。今年回去,我还和她开玩笑说,我要是八十岁的时候身体像她这样就好了。 听村里年纪大的人说,五奶奶原是陪嫁丫头,因为正房不生,为续香火,五爷把她收为小的。五奶奶挺争气,一口气生了三子两女。 几兄弟分家时,是口头协议,分工合作的:大伯父负责五爷的丧事和两个妹妹的出嫁;二伯父负责正房五奶奶的生老病死,五奶奶顺理成章就归三叔管。 五爷去世得早,丧事是大伯父一手操办的,后来两个妹妹出嫁也是他负责的。大伯父的任务算是完成了。 正房五奶奶分到二伯父家时,身体不太好,只在二伯父家住了一年多就一病不起,没有多久就撒手人寰,二伯父照协议把正房五奶奶送上了山。 五奶奶分到三叔家时,还不到七十岁,她帮着三叔家带小孩、做饭,养鸡喂猪,干了不少活。 随着打工大潮的兴起,三叔带着老婆孩子去大城市闯荡,留五奶奶在家闲呆了一段时间。而后,五奶奶的女儿接连生了孩子,五奶奶又去城里带孙子,一带又是十多年。 这期间三叔一直在上海打工,五奶奶就在两个女儿家轮流住。 前年三叔回来了,把老房子翻盖成了小洋楼——给儿子娶媳妇做准备。 五奶奶自觉得年纪大了,不能再在女儿家住下去了,“万一哪天一口气上不来,不能死在女儿家……毕竟女婿是外姓,得叶落归根。”她琢磨。 可是三叔的小洋楼却容不下五奶奶。 三叔振振有词:“你这么多年帮女儿家带孩子,不管我家的事,对外孙比对孙子亲,我回家,家里就像跑了人一样,院里野草长了一人多高,那时你在哪儿?如今我楼房建好了,你要回来,早干嘛去了?” 五奶奶说,“当初你们兄弟早就讲好了,他们的任务完成了,你的任务没完成我就该你管。”三叔不理五奶奶,过完年把门一锁又出去打工了。 五奶奶没有办法,只好找来族里德高望重的人评理,族人们和稀泥,又找来大伯父二伯父,让五奶奶在他们家轮流住,大伯父二伯父口头上答应了,但是心里却大不乐意,我们的任务完成了,这是老三的事,凭什么我们帮他赡养老娘?老三住起了小洋楼,我们还住的是平房, 太没有天理了。 五奶奶在大伯父家住下了,大伯母嫌弃五奶奶扫地像画龙,洗碗不干净。 住满三个月,五奶奶去了二伯父家。有一天我去二伯父家玩,五奶奶洗衣服去了,二伯母说:“前几天我走亲戚不在家,回来冰箱里的肉少了不少,坛子里腌的鸭蛋也少了,会不会是五奶奶偷着送给大儿子家了?”我赶紧宽慰二伯母,说有可能是记错了,这种事没有看见不要瞎猜,手心手背都是肉,五奶奶没有必要这么做。 下半年,五奶奶又轮到两个女儿家去住。年后,五奶奶再也不愿意在几个儿女家轮流住了,就借了村里一户人家的空厢房住,吃的米面由两个儿子提供,油盐归两个女儿管。 前一段时间,五奶奶烧开水时不小心被开水烫了,一瓢开水从胸部一直淋到小肚子,天气热,伤口发了炎,没有人带她去看医生,也没有人管。 过了一个星期,五奶奶就在借住的厢房里,孤零零地去世了。具体死因不详。
个人分类: 时事转帖|1503 次阅读|0 个评论
分享 旧金山的一个华人的真实故事
热度 1 稻草 2015-4-17 14:19
这个故事发生在19世纪美国的Sacramento市。那里是加利福尼亚州的首都,是淘金热的中心,也是华人聚居的地方,有很多华人到那里去淘金。那里有一条大河,叫三 acramento River,河上有桥。一天,满清政府有位领事,是一位武官,正在过桥。他身后有两个美国农民,或者美国矿工,也在过桥。两人看着这个中国官员穿着满清花花绿绿的官服,脑后拖着长辫子,很好玩,打赌这个中国外交官会不会游泳。于是两人一使劲,就把这位官员扔进了Sacramento 河。他不会游泳,淹死了。然后,什么也没有发生,也不会发生什么,就像这件事从来不曾发生一样。
个人分类: 时事转帖|1779 次阅读|0 个评论
分享 看《模仿游戏》有感
热度 8 岳东晓 2015-2-1 04:05
昨天看了《The Imitation Game》。这是一个基于ALAN TURING的真实故事编导的电影。片名中的”模仿”二字应该是指用机器模仿大脑。 阿伦-图林是一位杰出的英国科学家,他最重要的贡献是计算机理论。学过计算机的都应该知道 Turing machine,这是他在1936年提出的一个简化计算机模型。二战爆发后,图林参加了破解德国无线电通信的项目,设计制造了一种电子机械装置,使英美能够及时破译德国采用的极为复杂的加密方法。根据历史学家的估计,图林的贡献使欧洲战场提前两年结束,并且减少了1400万人死亡 (注一)。 但英国政府对这么一位天才科学家与英雄人物并没有多么加以保护与爱惜。战争结束后,图林因为是同性恋而被判处徒刑,被迫服用一种药物。1954年图林自杀身亡,年仅42岁。直到2009年,英国政府才为图林的遭受的对待道歉;2013年英国女王宣布对其赦免。 电影中,图林在读书时有个同性的好友,后来因病去世了;图林后来一直在构造一个计算机,取名就是他那位好友的名字。这一段应该是虚构。 但另一段故事,经查却有相当的历史依据:图林与女同事 JOAN 订婚,后来他告诉JOAN,自己是同性恋,未婚妻表示,早已经怀疑了,她不在乎,他们之间有很多共同语言,思想是相通的。但图林还是选择了分手。这似乎说明,光有精神上的偶合是不够的。 电影中,JOAN与图林一次谈话中使用了 indecorous 一词,图林先是一愣,说不知你说的什么,明白了之后,就使用了其反义词 decorous。 Decorous 这个词与装饰 (decorate-- 装饰)一词来源相同,可以翻成”体面“或者”高雅“。而 indecorous 是不体面或不雅的意思,与 indecent 一词来源似乎完全相同,但后者重多了。后来,图林正是被英国法院根据其1885年的刑法判处”indecency“罪。 图林被判刑而潦倒之际,已经结婚的JOAN来看他,他说她多好过着正常的生活,JOAN说也许正是因为他不"normal" 才想出”normal“的人未能想到的东西。这种态度与当时英国社会的不宽容形成鲜明的对比。看完电影,观众很难不对图林的遭遇感到同情。 注一:英国对破译了日本的无线电加密也起了关键作用, 参见 http://www.historytoday.com/john-crossland/emperors-codes-role-bletchley-park-breaking-japan%E2%80%99s-secret-ciphers
个人分类: 随笔|7473 次阅读|2 个评论
分享 三个真实故事反映一种思维方式
热度 8 岳东晓 2014-1-12 03:34
有些人啊,总是完全根据自己的经验与知识对外部世界进行定论,而且还对自己的这种狭窄的思维方式毫无自我意识。 (1)故事一 大学一年级放假,我坐火车从北京回家(湖南),途中在湖北某个地方靠站, 上来一女生坐在我旁边,闲聊起来,当然要互相介绍一下。发现她来自我们那个城市,在湖北某个卫生学校(大专还是中专)之类的上学, 毕业于我们那地方的一个非重点中学。我也自我介绍:一中毕业、北京大学物理系。听说我在北京,她立刻兴奋地说起一个她的一个高中同学,露出极为崇拜的 表情,说他从小如何如何厉害,现在在清华大学某某系,问我认不认识他。 我说当然认识。 这个女生说到:不知他现在在清华成绩如何?我说不知道,没有问过他。 女生挑衅式地反问到:“你敢问他吗?” 哈哈,我这才意识到,刚才这女生提那个“认不认识”的问题时的神态,就像某个明星的同学加崇拜者问其他人是否认识这个明星,而在崇拜者们的脑海中芸芸众生当然都应该仰望这个明星的。 这种反问,英文称为
个人分类: 小学启蒙|8108 次阅读|12 个评论
分享 比《卖火柴的小女孩》还悲惨的真实故事:《丢钥匙的小女孩-婉儿》 ...
admin1 2013-10-3 22:05
2 次阅读|0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珍珠湾全球网

GMT+8, 2024-11-11 03:49 , Processed in 0.034034 second(s), 11 queries , Apc On.

Powered by Discuz! X2.5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