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henzhubay.com

珍珠湾全球网

 找回密码
 用户注册

tag 标签: 中流砥柱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分享 [转载] 真要掰扯掰扯了:中国战场上究竟谁在抗日
热度 1 霜天红叶 2016-8-28 19:39
真要掰扯掰扯了:中国战场上究竟谁在抗日 对于抗战题材的文章,一谈到国民党军队抗战失败的原因或说国民党军队消极抗战,有些人便神经过敏、气急败坏了!甚至是抢天呼地、捶胸顿足般发泄胸中异常不满的情绪。不仅如此,还***“祥林嫂”般不停地反复地念叨着国军荣耀的“一系列会战”和“国军伤亡惨重的数字”!以此证明国军是抗日了,而且是救人民于水火之中的民族英雄!   且不说中华人民共和国从来就客观评价国民党的抗日爱国行动,并把一些如:张自忠等国民党的抗日将士定为民族英雄而大肆宣传!但就历史的事实令人又不能不想到这些人已不折不扣地滑向了极端!即:全盘肯定国民党的抗日战争,对为什么丢失大半个中国并发生了本不应该发生的南京大屠杀等一系列的历史悲剧而不能有任何反思之意!   于是这样全盘肯定国民党抗日的结果就令人产生了许多不解!   不解这些人在他们的文中,只字不提东北是怎么丢的?蒙古是怎么丢的?华北是怎么丢的?国民党首都南京是怎么丢的?直至大半个中国是怎么丢的?   只字不提“七七卢沟桥事变”之前国民党在抗日上几乎无所作为,放任日军在东北做大做强,并成为进一步侵华的战略基地,而只在“西安事变”之后国民党才被动开始抗日?   只字不提为什么国民党军队除了极少数胜仗之外,几乎是每仗必败?从东北一溃千里里到崇山峻岭的大西南?   只字不提1931年“918”,甚至七七事变后的“淞沪会战”不思全力抵抗而是把中国的命运寄托与“国联”?   只字不提有时仅仅是日军一两万人就可以使数十万国民党军顷刻土崩瓦解?   只字不提拥有几十万驻防大军的国军抵不住几万日军的进攻,为了在后方有时间构筑新的防御工事竟然拔开黄河“花园口”大堤,日军没有阻挡住,却活活淹死了上百万无辜的百姓,并让上千万的百姓无家可归,任凭滔滔黄河水使豫、皖、苏三省四十四个县尽成泽国,田庐村陌皆付流水,历时近长达九年?   只字不提敌人未到,却草木皆兵的一大火将一座文明古城的长沙毁于一旦,成为全世界二十世纪灾难之一,并成为至今的全世界的笑柄?   只字不提进入抗日相持阶段以来,日军对国民党的正面战场主要进行局部的有限进攻,实施“政治和战略上”的压制性作战。每次作战通常在一个月之内,且往往在到达预定地区后即行停止或撤回。国民党军队则始终在战略上采取消极的防御作战,缺乏对敌军的主动进攻,因此在南昌、随枣、枣宜、豫南、上高、长沙等一系列会战中,尽管广大爱国官兵不乏英勇抗敌,壮烈牺牲,却往往不能打破日军的作战企图?   只字不提1941年12月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日军为了确保在中国的占领区,使之成为太平洋战争的兵站和基地,对敌后根据地实施了更加残酷的大扫荡和治安强化运动;对国民党则继续执行政治诱降为主,军事打击为辅的政策。当日军使用在华总兵力的72%对敌后根据地进行以“三光”政策闻名的最惨无人道的大扫荡时,国民党的正面战场反而沉寂了下来?   只字不提欧战爆发后,英美对华支援转趋积极。1940年10月,英国首先开放了封锁已达3个月的滇缅路,援华物质开始源源进入。1941年11月,滇缅边境情况紧急,为了确保滇缅路国际交通线的通畅,决定中英共同防御滇缅路。于是有42年初中国远征军入缅作战。由于各方面的原因,10万远征军作战5月有余,最终以损兵折将而告终。中国西南唯一的国际交通线被切断?   只字不提美国总统罗斯福对“蒋抗日屡屡失败”的感悟:“中国军队一心只放在监视共产军上,根本无心和日军作战。”(据罗斯福的儿子艾利沃特的回忆录)?   只字不提按照开罗会议的商议,中国军队将在1944年春季向缅甸日军发动进攻,可是届时中国军队却迟迟不动。罗斯福多次催促蒋介石出兵,蒋介石以美国不给10亿美元贷款为由,要把第二次缅甸战役推迟到1944年雨季以后。罗斯福被蒋介石的态度激怒,放出狠话:“如果阁下再不出兵,美国将断绝一切经济军事援助。”在罗斯福的强压下蒋介石才被迫出兵,1944年4月,何应钦率新军进入缅甸,开始了第二次缅甸战役?   只字不提1944年9月为解救在滇西龙陵的远征军,史迪威提出调围堵陕甘宁边区的胡宗南大军南下作战。蒋介石坚决反对,最终导致了史迪威的离任。从此罗斯福对中国军队的抗战彻底丧失了信心,连向中国军队提供武器的热情也冷却了。魏德迈上任后,向罗斯福提议用美式武器为中国军队装备三十六个师,并进行美式训练,被罗斯福搁置不理?   只字不提进入1943年后,美军于2月7日在瓜达尔卡纳尔岛战役的胜利,成为太平洋战争的转折点。从此日军开始走下坡路。1943年春夏,中共领导的敌后根据地在度过了最困难的时期后,开始进行局部反攻。到1943年底,基本恢复了原有的根据地面积。44年八路军和新四军发动了更大规模的反攻,大片国土被解放,日伪军龟缩到铁路沿线的狭小区域中?只字不提与之成为鲜明对照的是国民党的正面战场。由于日军在太平洋战场上连连败退,海上运输线被美军切断,急须在中国大陆打通一条从满洲到越南的陆上通道,并攻占美军在中国大陆的军用机场。1944年春季,日军结集50多万军队向豫湘桂地区大举进攻。驻河南的汤恩伯守军40余万,面对5万多日军的进攻,竟然全线溃败,前后不过38天,河南全省就被日军占领。守军司令汤恩伯首先脱离战线逃走。面对日军的进攻,中国守军无心抵抗,军官们则忙著把自己的亲属财产转移到安全的内地,在战场上甚至出现几百人的日军败走上万人中国军队的状况。在历时八个月的豫湘桂战役中,中国军队损失兵力五、六十万,丧失河南、湖南、广东、广西等省大部和贵州一部,丢失大小城市146座及美军空军基地7个,飞机场36个。在已成为强弩之末的日军面前,国民党军队遭此败绩,不由得蒋介石不感叹道:“国土丧失之广,战地同胞流离痛苦之深,国家所受的耻辱之重,实在是第二期抗战史中最堪悲痛的一页。”   只字不提是如何与日寇签订一系列丧权辱国的诸如《秦土协定》、《何梅协定》、《淞沪停战协定》、《塘沽协定》等等协议的?   只字不提包括国民党副主席汪精卫在内大量国军的投敌叛变,形成历史上让老百姓恨的咬牙切齿的“二鬼子”?   只字不提不见国民党军队有大快人心的集中大军、精心策划的干劲、彻底的消灭日本鬼子,却能够有大军,精心策划的坚决、果断的杀我抗日的新四军,制造震惊中外的“皖南事变”?只字不提国民党军队是那么积极联合日军,协同作战,默契的剿灭让日寇闻风丧胆的解放了包括中国北部重镇“多伦”在内的大片国土的吉鸿昌的抗日大军?   这些人更只字不提为什么在太平洋战争爆发后国军无论在路上还是天空上都已处于绝对优势的情况下(美苏这时候大力帮忙)几百万大军反倒不象全面抗战之初那样积极的频繁的大规模“会战”了?而是卷缩在大后方几乎无所作为地直至日本投降?   只字不提为什么国军直至日本投降也不见收复多少敌人占领区?只字不提为什么八路军新四军在敌占区在几乎没有任何外援的情况下可以以极其原始的装备在极其困难的条件下发展壮大并解放了一亿多人口,收复了大片日伪占领区(不要跟我说是日伪军愿意在自己的占领区放手发展自己的敌人)?   只字不提为什么大批爱国学生、知识分子、爱国华侨,甚至海外的如加拿大的白求恩,印度的可利华等等外国友人冲破国民党、日伪军的重重封锁线来到**党领导的抗日根据地参加抗日斗争?   只字不提国民党军总参谋长、美国人史迪威将军的断言:“······国民党政府是一个不可救药的政府”“他们的贪污腐败,指挥无能是不可能战胜日本人的”“抗日之希望在**党八路军。”!   ······   这些人不顾这些最基本的史实象鲁迅笔下的“祥林嫂”一样,只是一味的如数家珍般的数着国民党一些著名的“会战”!数着唯一能够“自豪”的国民党军队伤亡惨重的人数,以此得出国民党军队是“积极抗日”的结论!而只字不提为什么在几乎每次战役人数占绝对优势甚至武器装备也不差的情况下竟然让比自己少的多的日军进行了大规模的屠杀?尽管一些爱国的国民党将士拼尽了全力,甚至是撒下了最后一点鲜血,也终归失败,比如,李宗仁指挥的“台儿庄战役”;比如,国民党军的“第三次长沙会战”,这些局部胜利并不能解决全局问题,最后只得退却、退却、还是退却···   有人会说那时国军的装备不如日军!就假如是这样。然而时光回到中美大战的“朝鲜战争”,同样是中国军队装备远远落后与美军!为什么中国军队会一口气从鸭绿江边把不可一世的美军打到三八线附近?而且死伤的人数也要比美国的联合国军少的多?(别跟我说朝鲜战争中美军的装备不如二战时的日军)   退一步讲,当时国民党是执政党,外来入侵,它不抵抗谁抵抗?它不保卫国家谁保卫国家?徒有几百万国军这个时候不打仗什么时候打仗(蒋介石又不让广大人民一起抗日)?即便是为它自己政权的生存也该打仗吧?否则若不象国民党副主席汪精卫学习,就只能下大海味王八了!正是在这种情况下,一些人如数家珍的国军“会战”发生了!而战争的结果却是令国人十分沮丧的!悲哀的!甚至是愤怒的!   ·····   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国民党抗日如此“窝囊”?(居然还有人把这样的窝囊抗日试图作为“中流砥柱“?真是笑话!)   有些人以为现在风向似乎变了,可以肆无忌惮地为国民党的“积极反共,消极抗日,特别是1938年武汉会战后的消极抗战”翻案了。以为用一系列为保证国民党政权生存的被动防御最终还是仓皇溃退的“会战”和用低级的“肉弹战略、战术”的豪赌就可以为国军是“中流砥柱”了?以为用铺天盖地的肆无忌惮的“几百倍的夸大国民党军队的战绩”就可以把历史的失败转瞬间变成历史的荣耀了?   ……   真是自欺其人!   难道国军从东北败到西南,几乎大半个中国都丢掉了!伤亡将士无数!不是事实吗?难道政府军几十万不放一枪就让日军一两万人的部队赶出了东北,不是事实吗?难道“西安事变”才促使蒋抗日,不是事实吗?难道拥有几百万国军最终又丢掉了尚有守城部队十几万的国民党首都南京极至丢掉了几乎大半个中国,不是事实吗?难道国民党数百万大军退守在易守难攻且崇山峻岭的大西南无所作为,不是事实吗?   更蹊跷的是难道不是少数日军就可以大规模的屠杀抗日的国军(除了投降日军的国军外)吗?   不错国军是进行了许许多多“会战”,是死了包括几百位将军在内的大量国军!我们向这些为民族而战的英雄们致敬!而且我们永远不会忘记这些抗日英雄!但是我们更不要忘记是如何发生这样大量的国军被少数日军“轻易“屠杀的?有人解释说是因为“日军太厉害“了。是这样的吗?   ······   我们是要反思,但不是走向极端!国民党曾经抗日过,没错!但其握握囔囔的战争,我们是要吸取教训的。一个不依靠人民的、一心只为自己着想的、贪污腐败、指挥无能的政府、军队是不可能实现自己的战略企图的,也是不可能最终战胜敌人的。即便武器再精良、再先进,即便一些将士们再拼死抵抗,牺牲无数,即便这样的被动防御“会战”成千上万,也会发生抗日战争中日军只凭小股力量就可以轻易对国民党军队的大规模屠杀的!   不能控制战场上的主动权,只有被动挨打、不成比例的被“屠杀”;不能有效实现自己的战略企图,只有“会战”一拼了事之后仓皇溃逃的;不能有效协同对敌作战,只有期望“外人”帮忙的军队是没有资格称自己是“中流砥柱”得!   实际上我们在这里本不想说什么,但是实在看不得有人为了“某种政治企图”,不顾历史的惨痛的事实,借一些或个体的国民党军队的英勇抗战来为国民党“整体消极抗战”粉饰、翻案,试图逃避丢失山河、国破家亡、死伤同胞3500万的历史责任。   更甚者不是反思为什么几百万国民党军队竟然打不过区区几十万日军?不是反思为什么国民党军队有大量的德械师、苏械师、美械师,甚至还有绝对的制空权,却老是让“日军以少胜多”的“大规模屠杀”?而是争抢什么抗日的“中流砥柱”。如果你仗打的好,如果你不是丢失了大半个中国的国土,如果你没有丢失首都南京,······你不用挣,你也不用“意淫夸大几百倍,甚至上千倍的抗日战绩”,这个“中流砥柱”既是你的。可惜呀仗打成那样,最后不得不卷缩到崇山峻岭中,无所事事,甚至在日本投降后竟发生国军想接受却鞭长莫及,非定在美国的帮助下,做火车、轮船、飞机千里迢迢急急赶赴接收被**党得八路军、新四军及其它一切抗日武装包围的、解放的敌占区的尴尬境地。   当今,国民党的抗日“神剧”在大陆泛滥成灾,让今天的污蔑的无知的孩子们以为“原来国军是那么的强大”啊!   嘿嘿,这正是“误人子弟”啊!   当今的“政治者”,以为用几个文人编制的“通过夸大十几倍、上百倍、甚至上千倍国民党军队抗日战绩的意淫”就可以试图一叶障目,不见昨天“被日寇铁蹄如何蹂躏下的蒋介石的民国”的,不见以及蒋介石军队的那种让人难以启齿的如何“窝囊”抗战!!!   我想,如果不是“某种政治企图”,那么这种“阿Q”般的精神胜利法会让中国再度变成“东亚病夫”的!!!
个人分类: 分享|7214 次阅读|2 个评论
分享 谁是抗日的中流砥柱?--- 作者:凡此种种
热度 6 霜天红叶 2015-8-31 17:53
谁是抗日的中流砥柱?---作者:凡此种种 7月23日,人民日报发表文章,用大量的事实证明毛泽东的人民武装是抗日战争,特别是1938年进入相持阶段后全民族的抗战的中流砥柱。 这话没有错,说的很客观,符合历史的真实! 有人不承认毛泽东的人民武装的中流砥柱作用,是不是中流砥柱,我们用事实说话。 中流砥柱,是什么? 就象屹立在黄河急流中的砥柱山一样,他不是拦河大坝,它却因为独立而岿然不动,给人以巨大的震撼与力量。 此成语是比喻坚强独立的人能在动荡艰难的环境中起到支柱作用,就像一座支撑大厦的擎天大柱,如果他倒了,这座大厦就轰然倒塌了。 而在14年的异常复杂、艰难困苦的抗日战争中,毛泽东的人民武装恰恰成为了支撑这座抗日战争大厦的擎天大柱——中流砥柱。 如果没有这个中流砥柱,整个抗日战争就有可能轰然倒塌,这绝不是危言耸听! 是不是这样,我们还是看看下面的事实: 从1931年918开始中国东北主要是共产党独立领导着东北抗日联军在英勇的抗击日本鬼子,白山黑水,雪原、丛林,……到处是抗联壮士顽强不屈的身影,就是这样的壮士消灭了18万日伪军,托住了几十万日本鬼子,致使大量的日伪军不能南下,减轻了在中国其它战场上的压力。 1937年77事变后,日军从东北一路南侵,是毛泽东的人民武装在敌后坚持抗战。 特别是1938年武汉会战之后,日本的三次近卫声明及蒋介石1939年制订的“溶共、防共、限共、反共”的反共方针后,日军与蒋介石国民党军队正式、完全合流共同反共、共同“抗击”毛泽东的人民武装,这种另世界不解的的独有的抗战局面,促使毛泽东的人民武装的敌后战场不得不承担起作为主导战场的力量抗击着日军70%的兵力和几乎全部的伪军。 也就是说,从1939年开始抗日主战场就从全面抗战之初的国民党正面战场转到毛泽东的人民武装打击日伪军的敌后战场上来了! 从这个时候开始,在中国的大江南北上,即上演了一场中国共产党主导的由广大的人民参与的伟大的人民战争的历史伟剧。 从时间看,1931年到1945年,毛泽东的人民武装坚持抗战14年,而蒋介石的正面战场是8年,如果抛转1938年武汉会战后相持阶段的国民党被动消极的抗战,实际上国民党在中国战场仅仅积极抗战了一年有余(其它则是日军进攻,进入国民党防区,被动的应战)! 从抗战的次数来说,仅毛泽东的新四军、八路军对日作战就达12.5万次,共产党领导的东北抗日联军消灭日伪军18万,牵制了日伪军40多万,在加上在中国广东和海南岛的华南纵队,几乎牵制了日军在华兵力的 70%,伪军中的绝大部分。如果从这个时候开始将日本的几十万军力和200多万的伪军和不打日军专打毛泽东的人民武装的国民党顽军加起来,也就是说毛泽东的人民武装用它的不及蒋介石国民党军队的五分之一的力量打击和托住了几乎在华兵力(日军+伪军+国民党顽军)的绝大部分! 而国民党对日作战主要的是“22次会战”和近3万次的中小规模的抗战。 从抗战的主观意愿和效果来看,蒋介石寄托“国联”洋人,不相信自己的能力;蒋介石的军队一溃千里,让日军制造了一系列大屠杀,自己还搞了一些让人匪夷所思的、震惊中外的犹如自杀式的“黄水抗战和焦土抗战”。 在国民党军队中及整个国统区普遍存在着浓重的失败主义情绪,普遍存在着“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人民对蒋介石的正面战场悲观失望,看不到胜利的希望! 而和蒋介石的正面战场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毛泽东把战胜日本法西斯的希望寄托自己和人民上,而不是“国联”和洋人。 在国民党军队不断南逃的大背景下,向着敌战区挺进挺进,坚持抗战,不断夺取日伪占领区,不断扩大抗日根据地,让中国人民真真切切的看到了中国胜利的未来希望。 从结果上看,蒋介石国民党丢失了几乎大半个中国,丢失了近几亿的人口,被日军制造了一系列的如“南京大屠杀”的大屠杀,在几乎所有的正面战场上几乎没有解放一块丢失的土地,没有解放一个丢弃的人民;而毛泽东的人民武装则解放了被蒋介石丢弃的包括150多座城市在内的大片国土和解放了蒋介石丢弃的一亿多中国人口。 正如中国战场的盟军总参谋长——美国人史迪威说:“国民党一心只放在监视共产军上,无心抗战”“它们的贪污腐败、指挥无能是战胜不了日本军队的,中国抗战之希望在共产党、八路军……” 综上所述,谁是中流砥柱,答案不言自明了!!!
个人分类: 时政和关注|6236 次阅读|17 个评论
分享 国军抗战将士英勇牺牲换不来国民党的“中流砥柱” (ZT)
热度 3 霜天红叶 2014-9-7 16:37
国军抗战将士英勇牺牲换不来国民党的“中流砥柱” (ZT) 对于抗战题材的文章,一谈到国民党军队抗战失败的原因或说国民党军队消极抗战,有些人便神经过敏、气急败坏了!甚至是抢天呼地、捶胸顿足般发泄胸中异常不满的情绪。不仅如此,还如同“祥林嫂”般不停地反复地念叨着国军荣耀的“一系列会战”和“国军伤亡惨重的数字”,以此证明国军是抗日的主力和救人民于水火之中的民族英雄。   且不说中华人民共和国从来就客观评价国民党的抗日爱国行动,并把一些国民党的抗日将士定为民族英雄而长期宣传。就历史的事实看,令人又不能不想到这些人已不折不扣地滑向了另一个极端。即:全盘肯定国民党的抗日战争,对为什么丢失大半个中国并发生了本不应该发生的南京大屠杀的历史悲剧而没有任何反思之意。   于是这样全盘肯定国民党抗日的结果就令人产生了许多不解!   不解这些人在他们的文中,只字不提东北是怎么丢的?蒙古是怎么丢的?华北是怎么丢的?   国民党首都南京是怎么丢的?直至大半个中国是怎么丢的?   只字不提“七七卢沟桥事变“之前国民党在抗日上无所作为,放任日军在东北做大做强,而只在“西安事变”之后国民党才开始抗日?   只字不提为什么国民党军队除了极少数胜仗之外,几乎是每仗必败?从东北一溃数千里直到崇山峻岭的大西南?   只字不提有时仅仅是日军一两万人就可以使数十万国民党军顷刻土崩瓦解?   只字不提拥有几十万驻防大军的国军抵不住几万日军的进攻,为了掩护逃跑或者说在后方有时间构筑新的防御工事,竟然明知百姓要遭殃,却炸开黄河花园口大堤,日军没有阻挡住,却活活淹死了上百万无辜的百姓,并让数百万百姓无家可归,滔滔黄河水使皖、苏三省四十四个县尽成泽国,田庐村陌皆付流水,历时近长达九年?   只字不提进入相持阶段以来,日军对国民党的正面战场主要进行局部的有限进攻,实施“政治和战略上”的压制性作战。每次作战通常在一个月之内,且往往在到达预定地区后即行停止或撤回。国民党军队则始终在战略上采取消极的防御作战,缺乏对敌军的主动进攻,因此在南昌、随枣、枣宜、豫南、上高、长沙等一系列会战中,尽管广大爱国官兵不乏英勇抗敌,壮烈牺牲,却往往不能打破日军的作战企图?   只字不提1941年12月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日军为了确保在中国的占领区,使之成为太平洋战争的兵站和基地,对敌后根据地实施了更加残酷的大扫荡和治安强化运动;对国民党则继续执行政治诱降为主,军事打击为辅的政策。当日军使用在华总兵力的72%对敌后根据地进行以“三光”政策闻名的最惨无人道的大扫荡时,国民党的正面战场反而沉寂了下来?   只字不提欧战爆发后,英美对华支援转趋积极。1940年10月,英国首先开放了封锁已达3个月的滇缅路,援华物质开始源源进入。1941年11月,滇缅边境情况紧急,为了确保滇缅路国际交通线的通畅,决定中英共同防御滇缅路。于是有42年初中国远征军入缅作战。由于各方面的原因,10万远征军作战5月有余,最终以损兵折将而告终。中国西南唯一的国际交通线被切断?   只字不提美国总统罗斯福对“蒋抗日屡屡失败”的感悟:“中国军队一心只放在监视共军上,根本无心和日军作战。”(罗斯福的儿子艾利沃特的回忆录)?   只字不提按照开罗会议的商议,中国军队将在1944年春季向缅甸日军发动进攻,可是届时中国军队却迟迟不动。罗斯福多次催促蒋介石出兵,蒋介石以美国不给10亿美元贷款为由,要把第二次缅甸战役推迟到1944年雨季以后。罗斯福被蒋介石的态度激怒,放出狠话:“如果阁下再不出兵,美国将断绝一切经济军事援助。” 在罗斯福的强压下蒋介石才被迫出兵,1944年4月,何应钦率新军进入缅甸,开始了第二次缅甸战役?   只字不提1944年9月为解救在滇西龙陵的远征军,史迪威提出调围堵陕甘宁边区的胡宗南大军南下作战。蒋介石坚决反对,最终导致了史迪威的离任。从此罗斯福对中国军队的抗战彻底丧失了信心,连向中国军队提供武器的热情也冷却了。魏德迈上任后,向罗斯福提议用美式武器为中国军队装备三十六个师,并进行美式训练,被罗斯福搁置不理?   只字不提进入1943年后,美军于2月7日在瓜达尔卡纳尔岛战役的胜利,成为太平洋战争的转折点。从此日军开始走下坡路。1943年春夏,中共领导的敌后根据地在度过了最困难的时期后,开始进行局部反攻。到1943年底,基本恢复了原有的根据地面积。44年八路军和新四军发动了更大规模的反攻,大片国土被解放,日伪军龟缩到铁路沿线的狭小区域中?   只字不提与之成为鲜明对照的是国民党的正面战场。由于日军在太平洋战场上连连败退,海上运输线被美军切断,急须在中国大陆打通一条从满洲到越南的陆上通道,并攻占美军在中国大陆的军用机场。1944年春季,日军结集50多万军队向豫湘桂地区大举进攻。驻河南的汤恩伯守军40余万,面对5万多日军的进攻,竟然全线溃败,前后不过38天,河南全省就被日军占领。守军司令汤恩伯首先脱离战线逃走。面对日军的进攻,中国守军无心抵抗,军官们则忙著把自己的亲属财产转移到安全的内地,在战场上甚至出现几百人的日军败走上万人中国军队的状况。在历时八个月的豫湘桂战役中,中国军队损失兵力五、六十万,丧失河南、湖南、广东、广西等省大部和贵州一部,丢失大小城市146座及美军空军基地7个,飞机场36个。在已成为强弩之末的日军面前,国民党军队遭此败绩,不由得蒋介石不感叹道:“国土丧失之广,战地同胞流离痛苦之深,国家所受的耻辱之重,实在是第二期抗战史中最堪悲痛的一页。”   只字不提是如何与日寇签订一系列丧权辱国的诸如《淞沪停战协定》、《塘沽协定》等等协议的?   只字不提包括国民党副主席汪精卫在内大量国民党高官和上百万国军的投敌叛变,形成历史上让老百姓恨的咬牙切齿的“二鬼子”?   这些人更只字不提为什么在太平洋战争爆发后国军无论在路上还是天空上都已处于绝对优势的情况下(美苏这时候大力帮忙)几百万大军反倒不象全面抗战之初那样积极的频繁的大规模“会战”了?而是卷缩在大后方几乎无所作为地直至日本投降?   只字不提为什么国军直至日本投降也不见收复多少敌人占领区?只字不提为什么八路军新四军在敌占区在几乎没有任何外援的情况下可以以极其原始的装备在极其困难的条件下发展壮大并解放了一亿多人口,收复了大片日伪占领区(不要跟我说是日伪军愿意放手在自己的占领区让自己的敌人发展)?   只字不提为什么大批爱国学生、知识分子、爱国华侨,甚至海外的如加拿大的白求恩,印度的柯棣华等等外国友人冲破国民党、日伪军的重重封锁线来到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根据地参加抗日斗争?   吉鸿昌将军只是要抗日,竟被蒋介石杀了!看看吉将军的绝命诗吧!"恨不抗日死,留做今日羞!国破尚如此!我何惜此头!"   只字不提负责中国战区的美国人史迪威将军的断言: “……国民党政府是一个不可救药的政府”“他们的贪污腐败,指挥无能是不可能战胜日本人的” “抗日之希望在共产党八路军。”!   从1931年9.18到1941年珍珠港事变整整十年有余,遭受了南京大屠杀,经受了无穷伤害,国民党政府却居然还不敢对日宣战,居然还一直跟日本保持着外交关系。直到日本袭击珍珠港、美国对日宣战后的第二天才匆匆忙忙跟着美国正式对日宣战。   这些人不顾这些最基本的史实象鲁迅笔下的“祥林嫂”一样,只是一味的如数家珍般的数着国民党一些著名的“会战”!数着唯一能够“自豪”的国民党军队伤亡惨重的人数,以此得出国民党军队是“积极抗日”的结论!而只字不提为什么在几乎每次战役人数占绝对优势甚至武器装备也不差的情况下竟然让比自己少的多的日军进行了大规模的屠杀?尽管一些爱国的国民党将士拼尽了全力,甚至是撒下了最后一点鲜血,也终归失败,比如,李宗仁指挥的“台儿庄战役”;比如,国民党军的“第三次长沙会战”,这些局部胜利并不能解决全局问题,最后只得退却、退却、还是退却……   有人会说那时国军的装备不如日军!就假如是这样,把时光回到中美大战的“朝鲜战争”,同样是中国军队装备远远落后与美军!为什么中国军队会一口气从鸭绿江边把不可一世的美军打到三八线附近?而且死伤的人数也要比美国的联合国军少的多?(别跟我说朝鲜战争中美军的装备不如二战时的日军)   退一步讲,当时国民党是执政党,外来入侵,它不抵抗谁抵抗?它不保卫国家谁保卫国家?徒有几百万国军这个时候不打仗什么时候打仗(蒋介石又不让广大人民一起抗日)?即便是为它自己政权的生存也该打仗吧?否则若不象国民党副主席汪精卫学习,就只能下大海喂王八了!正是在这种情况下,一些人如数家珍的国军“会战”发生了!而战争的结果却是令国人十分沮丧的!悲哀的!甚至是愤怒的!   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国民党抗日如此“窝囊”?(居然还有人把这样的窝囊抗日试图作为“中流砥柱”,真是笑话!)   有些人以为现在风向似乎变了,可以肆无忌惮地为国民党的“积极反共,消极抗日,特别是武汉会战后的消极抗战”翻案了。以为用一系列为保证国民党政权生存的被动防御最终还是仓皇溃退的“会战”和用低级的“肉弹战略、战术”的豪赌就可以认为国军是“中流砥柱”了?真是自欺其人!难道国军从东北败到西南,几乎大半个中国都丢掉了!伤亡将士无数!不是事实吗?难道政府军几十万不放一枪就让日军一两万人的部队赶出了东北,不是事实吗?难道“西安事变”才促使蒋抗日,不是事实吗?难道拥有几百万国军最终又丢掉了尚有守城部队十几万的国民党首都南京极至丢掉了几乎大半个中国,不是事实吗?难道国民党数百万大军退守在易守难攻且崇山峻岭的大西南无所作为,不是事实吗?更蹊跷的是难道不是少数日军就可以大规模的屠杀抗日的国军(除了投降日军的国军外)吗?不错国军是进行了许许多多“会战”,是死了包括几百位将军在内的大量国军!我们向这些为民族而战的英雄们致敬,更不要忘记是如何发生这样大量的国军被少数日军“轻易“屠杀的?有人解释说是因为“日军太厉害“了。是这样的吗?   我们是要反思,但不是走向一个极端!国民党曾经抗日过,没错!但其窝窝囊囊的战争,我们是要吸取教训的。一个不依靠人民的、一心只为自己着想的、贪污腐败、指挥无能的政府、军队是不可能实现自己的战略企图的,也是不可能最终战胜敌人的。即便武器再精良、再先进,即便一些将士们再拼死抵抗,牺牲无数,即便这样的被动防御力量,就可以被敌人轻易对国民党军队实行大规模屠杀的!   不能控制战场上的主动权,只有被动挨打、不成比例的被屠杀,不能有效实现自己的战略企图,只有“会战”一拼了事之后仓皇溃逃的;不能有效协同对敌作战,只有期望“外人”帮忙的军队没有资格称自己是“中流砥柱”!   实际上我们在这里本不想说什么,但是实在看不得有人借一些或个别的国军部队的英勇抗战来为国民党“整体消极抗战”粉饰、翻案,试图逃避丢失山河、国破家亡、死伤同胞3000万的历史责任。更有甚者,不是反思为什么几百万军队竟然打不过区区几十万日军,而是争抢什么抗日的“中流砥柱”。如果你仗打的好,如果你不是丢失了大半个中国的国土,如果你没有丢失首都南京,你不用争辩,这个“中流砥柱”就该是你的。可惜呀,仗打成那样,最后不得不卷缩到崇山峻岭中,无所事事,甚至在日本投降后竟发生国军想接受却鞭长莫及,非得在美国的帮助下,乘火车、轮船、飞机千里迢迢急急赶赴接收被共产党八路军、新四军及其它一切抗日武装包围的、解放的敌占区的尴尬境地。
个人分类: 时政和关注|5681 次阅读|6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珍珠湾全球网

GMT+8, 2024-6-5 09:36 , Processed in 0.043051 second(s), 9 queries , Apc On.

Powered by Discuz! X2.5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