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henzhubay.com

珍珠湾全球网

 找回密码
 用户注册

tag 标签: 柴静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分享 可怜的柴女士
热度 1 他乡异客 2015-3-6 21:37
可怜的柴女士 视屏《穹顶之下》火了,由此连带着早已过气儿的媒体人柴静女士又火了一把。 但人们都很清楚,就凭柴女士个人的才力、财力,是万万搞不出这样一部片子的。 有同行曾一针见血地指出:“柴静依托央视平台和老男人饭局成名,并已经成 为他们的工具和代言。在推杯换盏、口若悬河的饭局上那群老男人面前,柴静只是一个负责斟酒撑场的邻家小妹。” 好;那我们就来看看柴女士《穹顶之下》的制作团队吧! 罗永浩:锤子科技创始人 。李伦:原《看见》的制片。汪韬:《南方周末》绿版记者,探究中国大气的第一记者。袁凌:著名调查记者,曾发表过数十万字小说、诗歌,出版诗集《石头凭什么呼吸》。史航:编剧、策划,影评人。东东枪:文字/创意工作者,网络红人。丁文山:湖南卫视频道声音形象代言人,和柴静相熟于湖南卫视时代。郝俊英:《看见》“三剑客”之一,著名编导。土摩托:三联生活周刊的专栏记者。 其策划既有原《看见》团队的范铭和郝俊英出身央视的铁磁闺蜜新闻“三剑客”,也有资深制片人李伦,更有平面媒体、《南方周末》的资深记者等横跨电视、平面、网络等多个行业,既通过不同的群体,用共同的追求,用同一项目将其整合,群策群力,从创意、策划到制作、修改、发布都按照互联网发散而后聚合,去中心化而又引爆热点的模式进行,《穹顶之下》项目(注意项目这个词)模式正是互联网艺术众筹下面的一个成功模式。 各位;你在这里看到有柴女士什么事吗? 有啊!她付出了自己曾经的名气和在镜头前讲故事的本事,当然她还付出了自己最宝贵的——亲生女儿。 火了;是一帮老男人们理念的胜利,败了,由柴女士一人扛着,唉!可怜的柴女士。 据微信爆料,高层已下令各网站撤下和《穹顶之下》相关的文章。 高层终于也回过味来了! 《穹顶之下》开篇第一句话柴女士是这样说的:“这是我和雾霾之间的私人恩怨。”随后《穹顶之下》告诉人们:造成如此严重雾霾的罪魁祸首又是谁呢?——中国政府! 这是在呼吁人们关注环保吗?这是柴女士抱着在肚子里就被中国雾霾毒害成肿瘤患者的女儿,从美国归来要向中国政府讨个说法来了! 《穹顶之下》的制作团队,企图利用互联网形成强大的舆论攻势,施压中国政府将石油、石化国有骨干企业私有化,向世界开放中国的能源市场。 人们注意到,在《穹顶之下》最后的致谢名单中,出现了“NRDC"(美国自然资源保护委员会)的名字。NRDC由美国Liberal党派(就是所谓的右翼,布什家族代表的那一派),于1970年通过福特基金注资40万美金成立。目前已成为美国最大的环保产业促进组织,下携大小会员140万,净资产1亿8200万美元,是美国最大也是最有影响力的跨两党的环保界代言。显然,美国人介入了《穹顶之下》的项目是不争的事实。 中国NRDC创始会长Richard Liu曾在演讲中说:“我们和很多大的基金会,比如像洛克斐勒基金会、洛克斐勒兄弟基金、福特基金会还有包括像克林顿基金会,我们都有非常长的合作历史,他们是重要的赞助人,我们每年有很多项目是他们提供赞助的。” NRDC中国项目主任在2013年2月发了篇文章《中国急需一场减少和防治污染的全民环保战》,“美国自然资源保护委员会的中国项目自2005年以来就致力于推动环境信息公开和公众参与环保。七十多年前毛主席领导过一场人民战争,现在我们急需另一场人民战争,一场减少和防治污染的全民环保战。” 呵呵,这不;由柴女士出面挑头的“全民环保战”不是已经开始了吗! NRDC是否赞助了柴静团队制作、推广费用?如要查那是国安局的事,但NRDC究竟赞助了什么以至于柴女士的制作团队要感谢他们? 可怜的柴女士,不仅成了一帮老男人手中的枪,也成了美国人手中的枪! 使老朽不明白的是:已年近40的柴女士这样奋不顾身地玩命,究竟是为了“个人恩怨”?为民请命?还是为了找回昔日的名气?亦或是为了人民币、美金? 问一句柴女士:你真的很需要那些东西吗?!
个人分类: 异客异论|4598 次阅读|0 个评论
分享 一个39岁女人的高调回归
热度 4 他乡异客 2015-3-6 20:10
一个39岁女人的高调回归 对柴静女士,人们并不陌生,曾是央视的著名主持人和记者,报道过非典出过书《看见》。 在2012年末2013年初的那场被称为”砍柴“运动中,被有的女性指责为“小三”,被有的男同行斥责为“依托央视平台和老男人饭局成名,并已经成 为他们的工具和代言。”之后又传出去美国生子,2014年10月被曝低调从央视离职。经过“砍柴门”和“产子门”,柴女士已经逐渐淡出了人们的视线。 2015年的2月28日,柴女士忽然以自由媒体人的身份,在人民网上推出了一部自称是“自费耗资百万”拍摄的《穹顶之下》视屏高调回归,赚足了人们的眼球。 老朽对这部片子不感兴趣也不打算看,倒是出于好奇心看了不少“挺柴派”和“倒柴派”的文章。归纳起来,“挺柴派”们认为:不论视屏的动机、数据、逻辑、推理、结论如何,引起人们对雾霾的关注总是好的,而“倒柴派”们却认为:正是由于数据的造假、逻辑的荒谬、推理可笑、结论的荒唐,甚至作者个人非环保的生活习惯 , 都暴露出柴女士“非理性”的不良动机。 老朽不得不承认,抓住国人高度关注的雾霾和空气污染问题,作为高调回归公众视线的一种营销策略,年已39岁的柴女士此役大获成功。 人们不禁要问:一个硬要把孩子生在美国,开排量4.o豪车的老烟枪,会去真心关注中国本土的空气污染吗?! 有人会说了:你这是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举个不恰当的例子,一个性工作者,发表文章大谈道德情操、家庭责任感,你不觉得很好笑吗? 在赚足了公众眼球的同时,柴女士也把自己推到了风口浪尖上。 柴女士从自己的孩子得了肿瘤说起,引申到雾霾问题,从雾霾问题引申到了燃煤问题,从燃煤问题引申到了燃油问题,从燃油问题再引申到石油企业问题,最终的结论就是,国有石油企业耽误石油取代煤炭,所以……赶紧卖了吧,我们都等不及了。这就是柴女士的逻辑,这就是柴女士要告诉大家的,这就是热捧柴女士的媒体们的潜台词。 须知空气污染问题,是个技术含量很高的命题,文科出身的柴女士,在没有做足功课的情况下就贸然出击, 怎能不漏洞百出洋相出尽呢!中国的雾霾、空气污染已有30年了,怎么柴女士就从没有感觉到?只是当女儿在自己的肚子里得了肿瘤,一生出来就被美国人抱上了手术台时才恍然大悟,哦,原来罪魁祸首是中国的雾霾!呵呵,你怎么知道不是高龄怀孕、长期服避孕药、熬夜、吸烟等不良嗜好造成的呢?当然谁都知道雾霾不是好东西,以自身是雾霾者受害母亲为切入点打悲情牌,的确是“柴徽因"惯用的的拿手好戏。 戏再 好,也总有收场的时候,这一回,柴女士是喜忧参半或是得不偿失,天知否 ?
个人分类: 异客异论|5779 次阅读|2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珍珠湾全球网

GMT+8, 2024-6-8 03:54 , Processed in 0.036458 second(s), 8 queries , Apc On.

Powered by Discuz! X2.5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