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henzhubay.com

珍珠湾全球网

 找回密码
 用户注册
珍珠湾全球网 标签 俄罗斯 相关日志

tag 标签: 俄罗斯

相关日志

分享 俄罗斯无私把技术给中国吗?
热度 5 岳东晓 2013-6-27 01:38
我在《 一边倒是毛泽东的雄才伟略 》以及《 毛泽东的雄才伟略是庸人们无法理解的 》分析了毛泽东为什么先与苏联结盟,其后却与美国建立准同盟关系。 在涉及战略科技的问题上,我分析道:“通过朝鲜战争,中国不但通过维持北朝鲜这个缓冲区、保证了东北边疆的安全,而且确立了自己在东方阵营里的地位,从而促使苏联将大量核心工程技术转让给中国。这些从重视知识产权与技术优势的美国人手里是不可能轻易得到的”。 而“中国的穷光蛋可以跟苏联人互称同志,根据马克思、列宁主义提出各种要求,包括请苏联退出东北,提供核武器资料等等”。所以中国必须先与苏联结盟。 “一旦中国成为真正的世界性强国,毛泽东考虑的就是与美国恢复关系,发展中美贸易,以实现经济的发展。这一点其实老毛在其《论人民民主专政》一文中就说清楚 了。中国要发展,只能在与世界强权平等的基础之上。尼克松这位反共人士之所以主动访华,正是中美两国有识之士都意识到美国与中国将是未来世界的主宰。” 毛泽东的科学战略是那些只会弱者恐惧思维的人们所无法做到的。 有读者在问,为什么美国不向中国出售先进武器,而俄罗斯却比较大方? 首先,我要说的是,任何一个国家都没有义务把自己的先进技术转交给别国。换个角度考虑,如果哪个中国人把中国的核心军事科技(比如说J10设计图)出卖给潜在对手(比如说美国),此人肯定被作为卖国罪被公安逮捕。苹果没有任何义务把自己的技术转让给三星。如果一个公司的员工把自己公司的科技交给潜在竞争对手,说不定会坐牢。当年,中国政府就严禁外国人把蚕带出中国,以维持对丝绸的垄断,这个垄断维持了一千多年,直到有人偷偷将蚕卵带出去,自己开始生产丝绸。 地球上各民族理当自己独立发展,先进民族没有任何免费给落后民族提供技术与知识产权的义务。中国可能把先进的战斗机技术交给巴基斯坦,但不一定给越南或者朝鲜,但这并不意味着越南与朝鲜是中国的敌人。如果越南与朝鲜人抱怨中国把技术给了巴基斯坦,却不给他们,肯定被中国人视为小儿思维。 同理,苏联、俄罗斯、美国都没有任何义务给中国任何技术。如果这些国家向中国提供了任何技术,中国都应该表示感谢,而对他们拒绝提供核心技术,中国没有理由怨恨。美国人虽然没有把核武器图纸给中国,但美国的大学让中国学生邓稼先等学习了相关的量子物理知识,而且让他们带着这些科学知识回到中国,至少美国没有把科学知识保密。苏联虽然提供了部分原子弹假数据(而且是核心数据),但也提供了大量的真图纸,对中国的研发起到了巨大的帮助。特别是苏联人,知识产权概念不那么完善,在提供技术产品时往往把涉及图纸免费提供,中国因此获益不浅。对这些,我们应该表示感谢。 中国的歼轰七等战机的发动机都是当年英国出售的技术,虽然是老一代的东东,对中国来说,已经不错了。中国当时是喜出望外。自己研制可能要几十年,有了这个技术,突进了几十年。俄罗斯的飞机发动机技术也是英国在二战时提供的,当时斯大林高兴坏了,说丘吉尔怎么这么蠢。 苏联解体之后,俄罗斯出于自身生存的需要,向中国出售了Su-27战机及其图纸,这对挽救俄罗斯的军事工业起来很大的作用。但俄罗斯并没有提供最先进的战机。Su-27属于老一代用于对付F15的战机。但对于中国来说,能造Su 27就是提升了一大截。 总的来说,西方对于科学技术是开放的,对于知识是开放的。很多原来属于战略性的东西,现在都已经开放了源代码。比如说,Sun公司就把其SPARC芯片的全部设计代码公布,任何人都可以依照这个设计生产高性能芯片。中国目前自行设计的芯片都是参照美国已有的、公开的技术。 中国一个蚕的技术藏了1千多年,西方把所有现代科学都公开,而且一般也愿意把老一代技术转让,正是中西发展速度差异的原因。西方通过不断的竞争获得提高,而不是什么都当成祖传秘籍、固步自封。 前一阵,有一个中国科学家在问我,他的(基础)科学论文有没有知识产权。我觉得很遗憾。牛顿为F=ma申请专利了吗?没有!为什么?因为西方法律规定自然规律不是知识产权。而真正学通了牛顿定律就可以造一流的飞机。 有人说,中国今天的东西都是自主创新出来的,这完全无知。中国独立创新出来的东西屈指可数,聊聊无几,而且大多是毛泽东时代完成的。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在科技上没有世界性的突破是令人尴尬的事情。 西方的专利制度的最终目的并非技术垄断,而是技术共享。而西方科学是没有任何知识产权的,所谓科学无国界。 如果不明白这个道理,就根本无法理解西方文明在过去三百多年的巨大进步,更无法超越。 目前西方的开放概念,包括开放源代码,可能使其科技进入一个新的爆炸性阶段,中国必须有所准备。
个人分类: 地缘政治|5920 次阅读|2 个评论
分享 1941年六月22日是俄罗斯历史上可悲的日子
热度 3 燕山红场 2013-6-22 16:59
1941年六月22日是俄罗斯和和前苏联其他国家历史上的可悲日子。这一天纳粹德国进攻了苏联。 德国将军们指望利用闪电战,在几个月的胜利进攻后到达莫斯科边缘。头几个月他们的计划似乎得到实现,尽管受到了苏军的顽强抵抗。历史学家们提出问题:苏联是否对它和德国的战争作好了准备? 毫无疑问,苏联对战争进行了相当认真的准备。但斯大林担心在边境集结大量力量会挑动德国。俄罗斯科学院世界历史研究所科学工作者列别杰娃说: 然而,德国并不需要挑动,无论如何它必然会袭击。担心是完全不对的。斯大林试图对希特勒示好,希望这能防止德国的进攻。结果,在德国发动进攻后来不及把军队调到边界。敌人到达了莫斯科边缘。 苏联称对它的袭击是背信弃义。但是,可以认为这是突然的袭击么?要知道斯联军事侦察机关己提供了关于准备进攻苏联的证据,但它们没有得到苏联领导的注意。“历史纪念”基金会研究计划领导人西明杰伊说: 的确,虽然己有关于德国在边界集结兵力的情报,但苏联领导认为德国不会在侦察机关认定的日期,即六月22日发动进攻。也许这里有德国方面散布的战略假新闻。 现在西方掀起了歪曲事实浪潮。其实质是要把第二次世界大战归咎于斯大林。似乎是他自己计划袭击德国,但希特勒却抢在他前头。 斯大林应该对国家没能迅速扑灭德国的侵略负责。我想,他自己也理解这一点。但说他挑动了战争,那是完全荒谬的。相反地,斯大林尽量避免了可能挑起这个战争的行动。 战争初期,头几周和几月对苏联正是最困难和可悲的时期。然而到秋天己清楚,德国司令部打错了算盘。因为希特勒曾指望在1941年秋天“把斯大林赶到乌拉尔山后”,开始挺进伊朗、伊拉克、埃及、苏伊士运河地区,然后进入印度。可是这些计划是注定不能实现的。 1941-42年冬季莫斯科近郊的战役,此后德国在斯大林格勒、库尔斯克的惨败扭转了第二次世界大战进程。苏联军队官兵的英勇善战,苏联军事领导人的高明指挥使苏军在1945年春就攻陷了柏林。在很大程度上,正是由于他们的行动,在地球上消灭了惨无人性的法西斯学说。
个人分类: 俄罗斯资料|1976 次阅读|3 个评论
分享 俄罗斯印象
热度 2 燕山红场 2013-6-22 06:40
  我在清凉的夏日早晨抵达莫斯科。办完所有手续走出机场,清晨6点的太阳刚刚从地平线上升起,空气里有一股泥土混杂青草的芬芳。   一位身穿制服的俄罗斯男人正坐在路边的石椅上抽烟,40岁上下,若有所思、凝视远方。“你能说英语吗?”我急于贴近这座城市,忍不住小声试探。他不看我,依然凝视前方。良久,转头答了一句“不会”—用的倒的确是英语。随后,他慢悠悠地起身走开。 这就是我对俄罗斯的最初印象。空气新鲜,绿树成荫,普通人生活闲散,似乎都有烟瘾,一副爱搭不理的慵懒姿态。随后的一周里,这一印象一再得以加强—无论是在餐馆还是商场,服务员永远爱搭不理地站在一边;如果17点下班,请别期望还能在17点01分叫点什么吃的。   这是一座完全陌生的欧洲城市,却隐隐约约带着似曾相识的味道。    孤独的俄罗斯女人   莫斯科街头美女如云。目力所及,满大街都是长腿、翘臀、细腰、大胸的姑娘们,她们自然、大方、开放、独立,只要男人愿意,一切都有可能,但我们的导游小张笑着说,“我只觉得她们热情得可怕”。小张来自内蒙古,如今在莫斯科大学攻读研究生。与大部分在外留学的学生一样,靠假期做导游维持留学生活的日常开支。   小张介绍,他所在的班级中,一半以上是女生。在人口比例上,俄罗斯似乎一直没能从大清洗和卫国战争中恢复过来,男女比例一直严重失调,“俄罗斯寡妇”(如今称“俄罗斯单身女人”更合适)成为一种社会现象。据俄罗斯2012年的调查数据显示,国内男女比例为1000∶1147,人数分别为6700多万和7700多万,整整相差1000万。俄罗斯的《新消息报》也曾发表题为《婚姻合同》的文章,说俄罗斯现在每100名妇女只能分到97名男性,而俄国非传统性研究专家认为,如果再刨去酒鬼、烟鬼,每名俄罗斯女性大概只能分到0.6名男性。   “三十岁就当奶奶,干活的都是老太太”是小张对俄罗斯姑娘一生命运的概括。一般人很难辨认出俄罗斯少女的真实年龄,她们一般在十四五岁的时候已经含苞待放,而东正教不允许堕胎的规定让一些女孩儿早早就做了母亲。“这种命运往往是一代传一代,所以三十岁左右的女人当奶奶也没什么奇怪的。到了晚年,她们不像中国人那样会有子女赡养,莫斯科的离婚率又奇高—这两天最热的新闻不就是普京宣布离婚了吗?所以,注意观察,莫斯科大大小小的博物馆、广场、景点里,管理人员都是白发苍苍的老太太。她们的晚年只能依靠自己出来做点事来维持。” “七姐妹”建筑群   在能够眺望莫斯科全景的麻雀山上,我看见了几乎可以用巍峨壮丽来形容的国立莫斯科罗蒙诺索夫大学,也就是惯称的“莫斯科大学”。   “这是苏联时代的印记。”讲起旅游景点的历史,小张信口就来:“苏联在二战中以极大的代价取得了胜利,也崛起为世界第二强国。但在斯大林看来,在莫斯科城里,红色建筑却极为缺乏。存世的瓦西里大教堂、红场、克里姆林宫等等都是之前的历史建筑。赫鲁晓夫曾回忆斯大林的原话:我们赢得了战争,到时候外国人会来到莫斯科参观,可我们连摩天大楼都没有,不过是个无精打采的首都,比起曼哈顿来简直差远了。”   因此,倘若克里姆林宫或者红场让你和赫鲁晓夫一样大失所望、觉得它们与俄罗斯的宏大规模不相匹配的话—苏联时代由斯大林下令建造的建筑物一定会让你感受到什么叫“大国风范”。   二战后,斯大林下令在莫斯科市中心周围建造了莫斯科大学的教学主楼、乌克兰饭店、艺术家公寓等七座建筑,统称为“七姐妹”建筑群。这些建筑综合了巴洛克式城堡塔、中世纪欧洲哥德式与美国1930年代摩天大楼的特色,气势磅礴、高耸入云、雄伟壮丽,且布局极为讲究对称,装饰也异常富丽堂皇—这种建筑也被称之为“斯大林建筑”,眼前的莫大教学主楼正是典型代表。“这跟斯大林本身好大喜功的性格非常吻合……”小张不忘卖萌。   1953年,莫斯科大学的这座主教学楼竣工,成为当时欧洲最高的建筑:中心塔高240米,共36层。据说,后来清华大学主楼的造型设计也借鉴了此种建筑风格。实际上,中国国内现存的“斯大林”式建筑远不止清华大学主楼一座。为纪念中苏人民友谊而修建的上海展览中心、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北京农展馆……都能感受到明显的“斯大林”风格。北京长安街附近众多的部委办公大楼和公共建筑也是如此。在那段中苏关系的蜜月期,中国全面向苏联学习,中国人民都深信“苏联的今天,就是中国的明天”。   即便对中苏历史不太熟悉,也大多听说过毛泽东在莫斯科大学的事迹。正是在这里,数千名中国留苏学生和实习生从四面八方赶来,期盼得到毛主席的接见。1957年11月17日下午6点多,毛主席出现在莫斯科大学的大礼堂,一开头就对留学生们说:“世界是你们的,也是我们的,但是归根结底是你们的。你们青年人朝气蓬勃,正在兴旺时期,好像早晨八九点钟的太阳。希望寄托在你们身上。”   那是毛泽东第二次访问苏联,意气风发,受到了前所未有的礼遇,一消第一次访苏时的不快。赫鲁晓夫在中共代表团第一天抵达莫斯科时,便登门拜访,对毛泽东事前提出的要求一一照办。毛泽东被安排居住在克里姆林宫沙皇的寝宫内,苏联人还特意为他定制了一张木板床,把卫生间的马桶改成了蹲式的。 中国中老年游客的情意结   “毛主席万岁!人民币万岁!”在克里姆林宫外的小贩那儿,我听到了俄国人说的第一句中文,也亲眼见到了安妮·阿普尔鲍姆在《古拉格:一部历史》的前言里描绘的那一幕:在俄罗斯的旧货摊上,轻易可以买到苏联的军用物品:军帽、奖章、绶带饰物和小别针,还有曾被苏联小学生别在制服上的列宁和勃列日涅夫像章。   小贩开价100元人民币,希望我买下他手里那顶别满奖章的军帽。我摇了摇手,如躲避任何街头兜售货物的小贩一样打算走开,他不依不饶,开始减价:“80人民币,80人民币!”他几乎要把帽子硬塞到我手里。   “你的中文说得真好。”我试图绕开购买的话题,与他攀谈,“一般买帽子的人都是中国人吗?”还没聊开,另一中国旅行团的游客已经三三两两经围了上来。“100人民币!100人民币!全部!”他看到了更大商机。   能用钱买到的还有与“列宁和斯大林”合影的机会。在克林姆林宫前,我远远看见了插着腰的列宁和拿着烟斗的斯大林,原以为是雕像,走近了才发现,是两个长相酷似领袖的演员。只要花上200卢布,就可换来一张合影—来自中国的旅游团是这里主要的消费群体。   如今,中国的中老年旅游团已经成为俄罗斯旅游的“生力军”。他们挂着单反相机,戴着鸭舌帽,背包里塞着装满热水的玻璃杯(有的还一定要放些茶叶)。他们说上海话、四川话、东北话……“咔咔咔”地按动相机快门,为退休生活留下了充实的剪影。   有调查数据显示,在近五年赴俄旅游的游客中,超过70%是5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而俄罗斯联邦旅游署的统计数字显示,2012年,中国访俄游客达 34.3万人次,较上年增长47%,在所有客源地中增幅最大。   阿尔巴特大街始建于何年无法查考,但从俄罗斯官方出版的《莫斯科年鉴》看来,最早可追溯到1493年7月28日。当时,俄罗斯的名门望族如托尔斯泰、加加林、亚历山大等大家族都落户这里。我在阿尔巴特大街的店铺里挑选俄罗斯套娃。这里的套娃形象十分丰富,有传统的俄罗斯姑娘、著名演员,还有体育明星和国家领导人—十分戏谑的是,打开印有普京头像的套娃,里面竟然是小一号的梅德韦杰夫!套娃可以拆开,一层套一层,我数了数,发现只有8个—这与导游交代的俄罗斯套娃一定成单数的说法违背。   “为什么只有8个,不是单数?”我一时性急,中文脱口而出。这时,身边一位操着中国北方口音的老者,竟然笑眯眯地当起了我的临时翻译。答案是:俄罗斯人认为单数才吉利,所以正宗的俄罗斯套娃都是5个7个9个。但俄罗斯人知道中国人喜爱双数,所以又“因人而异”地特别制作了4个6个8个的数量。   “小时候,我学俄语,但一辈子没正式用过。”他没等我问,自己解释起来,“年轻的时候受苏联影响太深啦,现在年纪大了,趁身体好,好好来看看。” 出行指南:   1. 旅行时间:俄罗斯最佳的旅游时间为5-10月,其时的俄罗斯凉爽宜人,最适合前往避暑度假。4月前去最好多带点保暖衣物。   2. 银行卡及现金:俄罗斯大型商店可以刷MasterCard、VISA、银联等信用卡,不流通人民币,需要在出国前将人民币兑换为美元或欧元,到当地后再兑换为卢布。进出海关时,不宜携带10000美金以上等值外币。   3. 插座:全俄罗斯境内电压为220伏特/50赫兹,且插座使用圆柱形欧式标准插头,需提前准备好转换插头,德标或欧标转换插头即可。   4. 俄罗斯酒店房间内一般不配备热水瓶,有饮茶习惯的游客需自备电水壶或便携式水杯,另还需自备肥皂、牙膏、牙刷等日用品。   5. 出租车:俄罗斯出租车一般需提前向出租车公司预定,较为安全,但价钱较高;也可在大街上随手拦私家车,但注意安全,价格面议。   6. 地铁:市内交通主要以地铁为主,由11 条主线及4 条支线组成,全程160 个站,不过主要景点集中于某几个站,自助游的话建议早一点出门,因为要辨别全俄文的站名及指示。无论过多少个站,市内地铁票价每程为人民币7 元左右,建议可一次购买5 程或10 程的套票,价格更低。 Умом Россию не понять , в Россию надо только верить ! 常人理解不了俄罗斯,在俄罗斯,需要的,就是信任!
个人分类: 俄罗斯资料|1690 次阅读|0 个评论
分享 体验俄罗斯高铁——享受慢生活
热度 3 燕山红场 2013-6-21 04:54
我先是用英文对着她说了一通,没有反应。然后又手舞足蹈地模仿火车开动的场景,她还是没有反应。接着拿起写着俄文“火车票”字样的小纸条,在她面前晃了晃,那双灰蓝色的眼睛,直接越过对面的这个外国人,跳到十米开外大门处。   在我消停的十几秒后,她指了指右边的通道,很淡定。 这位冷美人穿着一身铁路公司的制服,坐着的窗口外挂着俄文售票处的牌子,这让我掉入了经验主义的陷阱。原来此处有三个火车站:圣彼得堡火车站、喀山火车站和莫斯科城铁站。我要买的车票是去往圣彼得堡,显然走错了地方。   和中国以城市加方位命名火车站不同,俄罗斯大城市的火车站大都是以终点站城市命名,于是,莫斯科有了圣彼得堡火车站,圣彼得堡有了莫斯科火车站,这两个车站甚至采用同一张图纸设计,外观几乎一摸一样。   这种姊妹建筑,也常常让人产生错觉,于是在梁赞诺夫导演的《命运的捉弄》里,才会出现如此离奇一幕:男主角新年前夕跟朋友喝酒后上错飞机,去了另一个城市,出租车司机却把他送到了本城与莫斯科同一街名且同门牌的大楼前。   我并不曾有如此奇遇。除去历史街区的老房子以外,莫斯科和圣彼得堡郊外平顶住宅,被西方艺术家称为平庸的社会主义建筑。圣彼得堡火车站和莫斯科火车站,均建成于1851年,19世纪帝俄时期的审美得以保留。 原来的候车大厅正在封闭改造,一间半个篮球场大小的屋子成为临时候车厅。由于俄罗斯是上车检票,不论是否买票,都可以直接在站台候车,中国火车站的人山人海在这里几乎看不到。很多乘客也是大包小包,在牵着警犬的警察眼皮底下,挤过狭小的安检门。   在一位热心警察的指引下,拐好几个弯,我们终于在二楼的一个角落找到了售票厅。在俄罗斯旅行,不会说俄语,衣食住行都颇费周折。除机场外,在莫 斯科,餐厅、地铁、公交、公园,几乎看不到任何英文标示。不过,一路上倒是碰到几个中文说得很流利的当地人。幸运的是,在圣彼得堡火车站售票处,这里总算 有位能听懂英文的工作人员,于是反复确认日期和目的地后,出票了。   当她在计算器上按出的价格,让窗口外的我们几个老外,倒吸了一口凉气。从莫斯科到圣彼得堡,高铁一等座的车票,折合人民币1250元,单公里运价相当于国内高铁的四倍,比当地的飞机票还要高出一截。不过这与中俄之间的总体物价消费落差大致成比例。   和中国一样,俄罗斯的列车上也分为几个等级,这从车身颜色上可以区分,红白相间的子弹天头是最快的,其次是红色、银色的快速列车,此外还看到过绿色车皮,车票价格也因速度和车型档次不同由高而低。   停靠在站台边这列开往圣彼得堡的高铁,油漆成红白两色,外形酷似国产CRH3动车组,检票上车后,在两节车厢接头处上方,发现印着西门子的标 志,果然都是德系血统。俄罗斯曾尝试自行研制高铁列车,但2010年还是最终从德国西门子进口替代。俄罗斯制造业的没落,已经有二十多年了,如今莫斯科、 圣彼得堡的大街上,跑的都是日本车和韩国车,冰箱、洗衣机等家用电器也以德国制造居多,能源出口已经成为这个昔日世界第二大工业国的经济支柱。   不过,骄傲的俄罗斯人民依然会在某些方面保留特色。比如,俄罗斯是世界上少数仍然采取宽轨铁路的国家,高铁车厢尤其宽敞,比国内的动车组整整要大一号,一等座车厢内,设有独立的衣帽间,每排四个真皮沙发座位,坐上去,两腿可以轻松伸直。   提供服务的“铁姐”,基本上二八青春,金发碧眼,推着小车春风般拂过通道,提供免费餐饮,包含牛排和三文鱼两道主菜,红白葡萄酒伏尔软饮加任选,餐后茶点也一应俱全。说实话,俄国当地产的白葡萄酒味道还不错。 高铁上的免费午餐 车厢内的液晶循环电视播放节目,但需要插上座位边上的耳塞才可以收听,如此,公共空间得以保全清净。旅途中,我所在的车厢,还没有听到有人接听 电话。火车上的俄国人都在干嘛呢?看书的人真多。有的是拿着iPad看,有的是拿着一本手掌大的小说模样的书,也有看着看着就打起盹来的。   这让我想起前不久在京沪高铁上的经历,那近五个小时的旅程,你至少得经受280分钟的各种聊天和外放音乐的煎熬。难怪在俄国和中国都生活过的旅行作家彼得海勒斯说,俄国人沉默,中国人活泼。   从莫斯科到圣彼得堡的这条路线,全程650公里,进口的西门子列车得四个半小时才能跑完全程,平均时速不到150公里,与中国T字头的火车速度相仿,但在俄罗斯已属超快速度。   俄罗斯境内的铁路总里程超过八万公里,其中以西伯利亚大铁路最为著名,这条全长9300多公里的铁路,在1916年全线通车,起点设在欧洲部分的莫斯科,终点位于亚洲太平洋边的海参崴,横跨九个时区,全程七天六夜,是全世界铁路旅行爱好者心心念念的路线。 但是俄境内铁路很久没升级,火车钢轮经过之处,“狂吃狂吃”声不绝。过岔道时,车身也会有剧烈晃动。受制于路基和轨道条件,据说,俄罗斯有些地方的货运列车的平均速度只有10公里左右,还不如骑自行车快。   考虑到俄罗斯将在4年后举办世界杯,当地媒体报道,大批基础设施的欠账,都将在最近几年得以清偿,包括修建一条真正意义上的高铁线路,连接莫斯科和圣彼得堡。   在这个极北国家旅行,就得适应这样的慢节奏。街头卖热狗的大妈,当你把钱拽在手中快五分钟时,她依然很努力地往面包里挤番茄酱;在莫斯科谢列梅 捷沃国际机场,我亲见一位地勤工作人员,打印一张登机牌,用了不下十分钟,当然他额头上的汗珠也充分说明,可能是业务不熟所致;就连5月9日纪念二战胜利 日上,军人正步列队经过涅瓦大街时,路上游行的人们,步调依然是慢悠悠的,小孩子们则直接爬到树杈上看热闹。   从地理气候决定论的角度解释,热带和寒带的居民,都容易形成慢节奏的习惯。在冬日的圣彼得堡,一天只有三个小时的白天,而到了五月份,晚上十一点,夕阳的金边依然倒映在涅瓦河上,一天可以当做两天用,连旅行者都觉得不在运河边喝酒小憩,享受生活,都是对光阴的不敬。   即便在工作日,在古城诺夫哥罗德的林荫大道,两边的长椅上几乎没有空座,遛狗带孩子的年轻人随处可见。在另一个古城雅罗斯拉夫尔城墙下的伏尔加 河畔,两个男青年,在河汊里摆下“迷魂阵”渔网,悠哉地捕鱼,我坐在一旁都看的津津有味。远处的沙滩上,晒日光浴、打排球的比比皆是。   在火车上,慢的好处是,你可以多欣赏一下窗外的风景,那就是一幅幅快速后退的油画。从莫斯科到圣彼得堡,沿线布满密不透风的白桦林和针叶林,大片的树林间有时又会突然冒出一片开阔草地和闪亮的湖泊,在黑土地的滋养下,那草绿得快要冒出油来,湖水泛着银光,树林和草原之间点缀着红、黄、白色的小房 子。   这时候,四个半小时的旅程,只会让人感觉太短。   152年后,当我来到圣彼得堡火车站,看到的是满眼沧桑:外墙裸露着红砖,脚下的大理石地板磨得凹下去,罗马柱门廊上方雕像开始风化。在莫斯科,沧桑似乎已经成为一种风格,地铁车站、人行道、公交车,都是有年头的,看着不新,但使用方便。 跟帖: ***** “从莫斯科到圣彼得堡,高铁一等座的车票,折合人民币1250元” 现在真觉得天朝好了... ** 好高档的样子。。。我们坐都坐慢车。。。睡一晚上,就到了,也还好! *** 看到如此大的酸黄瓜,一股酸水迅速地从牙缝里钻了出来
个人分类: 俄罗斯资料|1981 次阅读|0 个评论
分享 现在轮到奥巴马了....年轻人的总结...
热度 7 燕山红场 2013-6-15 01:47
江爷爷携夫人访俄罗斯时,普京觉得自己与夫人很幸福,几天后给夫人送去大钻石; 胡伯伯携夫人访俄罗斯时,普京觉得自己与夫人还可以,几天后给夫人送了葡萄酒; 习叔叔携夫人访俄罗斯时,普京觉得看到自己的夫人挺郁闷,几天后普京夫妇分道扬镳。 习叔叔携夫人出访非洲小国,急得人家总统天天换老婆接待。 习叔叔携夫人出访美国,吓得奥巴马老婆不敢出面。 总结:优质国母,威力远胜航母!
个人分类: 燕山红场文库|3327 次阅读|1 个评论
分享 揭秘世界最著名监狱“恶魔岛”(组图)
热度 2 新闻速递 2013-6-9 10:58
     俄罗斯RIDUS新闻网近日向读者揭秘世界最著名监狱——“恶魔”。它位于美国加利福尼亚旧金山湾的一座小岛。 这座风景优美的小岛29年来一直用作囚禁重刑犯的监狱,因此又有“监狱岛”、“恶魔岛”之称。
5908 次阅读|3 个评论
分享 【珍珠湾周年纪念】视频: 鹤群(专业歌唱)
热度 2 燕山红场 2013-6-3 04:56
http://player.youku.com/player.php/sid/XNTU4NDM1MTQ4/v.swf 这是有字幕的、华人女生演唱的以及由俄罗斯著名歌唱家赫沃罗斯托夫斯基演唱的俄语版,笔者首先多次聆听,然后试唱,当然无法同他们比拟。 现在网友浏览后,会感到这首歌曲的感人! http://player.youku.com/player.php/sid/XMzM4Njc5Njg=/v.swf
个人分类: 俄罗斯资料|2393 次阅读|0 个评论
分享 驻俄罗斯使馆为百名中国大学生访俄代表团举办“开放日”活动 ...
热度 1 燕山红场 2013-5-31 04:15
2013 年 5 月 24 日 ,驻俄罗斯使馆为正在访俄的中国大学生代表团举办“开放日”活动。驻俄大使李辉,莫斯科大学校长萨多夫尼奇院士,副校长福明,代表团团长、北京师范大学副校长郝芳华,使馆教育公参赵国成以及中俄媒体、驻俄使馆外交官等 150 多人出席。 李辉大使首先对中国大学生代表团来使馆做客表示热烈欢迎,对萨多夫尼奇校长邀请百名中国大学生来俄访问表示衷心感谢。李大使表示,此次中国大学生来俄访问,是俄政府对去年李克强总理邀请 300 名俄大学生访华的积极回应,是中俄政府增进两国青年一代相互了解、深化友谊和传承中俄友好事业的重要举措。中俄互为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双方领导人为两国关系发展指明了方向,“世代友好、永不为敌”的理念深入人心。继互办“国家年”、“语言年”和“旅游年”之后,明后年中俄还将互办“青年交流年”活动。希望两国青年人积极投身到“青年交流年”的各项活动中去,做中俄友好伟大事业的接班人,为推动两国肩并肩、手携手向前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李辉大使致辞 萨多夫尼奇校长表示,很荣幸接待中国青年学子到莫斯科大学访问。中国学生朝气蓬勃,求知欲强,在短短几天内展示出了良好精神风貌,让参与接待的俄方师生印象深刻。萨对李克强总理去年在人民大会堂接见莫斯科大学 300 名学生的场景记忆犹新,感谢中国政府对两国青年交流的重视和关怀,表示莫斯科大学将尽全力接待好中国大学生代表团,让中国学生全面接触和了解俄罗斯文化与历史。萨最后对驻俄使馆长期以来为促进莫斯科大学与中国相关院校开展交流与合作所提供的支持与帮助表示感谢。 萨多夫尼奇校长讲话 郝芳华副校长讲话 郝芳华副校长代表全团师生对莫斯科大学的盛情邀请和周到安排表示感谢,认为中国大学生代表团访俄对促进中国青年学生对俄了解具有积极意义,有助于他们树立争做中俄友好事业传承者的意识。学生代表表示,很高兴能零距离接触到俄罗斯这个历史悠久、魅力十足的国度,访问过程中切身体会到了莫斯科大学师生对中国学生的深情厚谊和真诚关怀,表示今后将努力进取,奋发学习,为两国友好事业更上一层楼增砖添瓦。 访俄大学生代表发言 活动现场 李大使最后与代表团全体成员合影留念,“开放日”活动在友好融洽的气氛中结束。 合影留念 此次中国大学生代表团由来自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和四川大学的 100 名大学生组成。访问日程中包括参观莫斯科历史名胜、博物馆、校史馆、画廊、听讲座、音乐会以及互动联谊等多项活动。
个人分类: 俄罗斯资料|1668 次阅读|0 个评论
分享 驻俄罗斯大使李辉出席《三字经》俄文版首发式
热度 1 燕山红场 2013-5-31 04:01
2013 年 5 月 23 日 ,李辉大使出席在莫斯科中国文化中心举行的中国经典著作《三字经》俄文版首发式。驻俄使馆文化公参、莫斯科中国文化中心主任张中华,俄科学院远东所东北亚文明比较研究中心主任卢基扬诺夫,《三字经》俄文版译者阿布拉缅科,以及广东省少儿舞蹈团,俄汉学家、媒体、华人华侨代表和驻俄使馆外交官等 80 多人出席。 李辉大使代表驻俄使馆对《三字经》俄文版问世表示热烈祝贺,对卢基扬诺夫、阿布拉缅科等远东所汉学家为翻译和出版《三字经》所付出的辛勤劳动和积极努力给予高度评价和衷心感谢。他说,《三字经》是中华儿童启蒙教育的经典著作,俄译本的出版是中俄文化交流与合作中的一件大事,是俄汉学界长期研究中国传统文化的新结晶,对增进俄各界了解中国文化、加深两国人民友谊具有积极意义。李大使高度赞赏俄汉学家多年来在推动中俄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发展、深化两国人文合作方面做出的巨大贡献。 李大使致辞 李大使指出,莫斯科中国文化中心成立以来,举办了多场活动,已成为两国民众文化交流的重要平台。我们随时欢迎俄各界人士到文化中心做客和沟通交流,中国驻俄使馆愿为此提供全力支持与协助。 卢基扬诺夫主任、阿布拉缅科研究员和俄各界专家学者代表先后发言,充分肯定《三字经》的思想价值和文化魅力,认为将中国此类文学名著译成俄文可以让俄国内民众特别是青年一代更加了解中国和中国传统文化,有助于培养他们对中国的兴趣,促进两国文化交流。他们还纷纷表示,今后将继续不遗余力地为促进两国文化交流与合作贡献自己的力量。 卢基扬诺夫主任讲话 阿布拉缅科讲话 卢基扬诺夫主任代表俄科学院远东所向中国文化中心赠送了多套《三字经》俄文译本。广东省少儿舞蹈团、远东所研究员还在现场分别用中、俄文朗诵了《三字经》,现场气氛友好热烈。 现场朗诵《三字经》 此次《三字经》俄文版首发式是莫斯科中国文化中心举办的“品读中国 ” 读书周系列活动中的一场,近期还将举行俄汉学家系列讲座等活动。 赠书仪式 活动现场 
个人分类: 俄罗斯资料|1836 次阅读|0 个评论
分享 俄罗斯人眼中的中国和中国人
热度 3 燕山红场 2013-5-28 15:48
作者:俄新社记者叶连娜·库兹明娜 俄罗斯RoMIR研究中心主任安德烈·米列欣说:“一天晚上,我坐在巴西丛林帐篷中,已经有10天没见过同胞了,忽然间听见有人边走边唱《莫斯科郊外的晚上》。我想,啊,真想不到,真想不到!我居然在这里遇到了同胞!回头却发现这是一伙中国人......” 中国人对《莫斯科郊外的晚上》耳熟能详,也喜欢吟唱这首歌,这是来自那个时代的问候。当时,中国乐意接受苏联“老大哥”的文化课,两国人民之间友谊的标志是--我们给他们歌曲,他们给我们暖瓶...... 自中国和当代俄罗斯恢复关系之时起,大约20年过去了。这些年来,在俄罗斯人中首先出现了同中国人的个人交往,其次,他们通过包括亲身经历在内的各种渠道,见证了俄中两国新关系的发展状况。 这种实际交往也许让俄罗斯人重新思考过去对中国的态度。在这里,我们要提出这样一个问题:今天的俄罗斯人如何看待中国和中国人? 面对面 俄罗斯人和中国人在商业或私人方面的接触进行得不错。 根据俄罗斯社会舆论基金会2007年(涵盖全俄44个地区100个居民点1500名居民,统计误差不超过3.6%)的民调数据:半数俄罗斯人正面看待中国,23%的俄罗斯人负面看待中国,27%的俄罗斯人表示难以作答。在这里需要指出的是,正面看待中国的俄罗斯人中的多数曾亲自同中国人打过交道。 在回答“您认为,除外表外,中国人同俄罗斯人有何区别?”的问题时,四分之一的俄罗斯人认为中国人勤劳,工作能力强。5%的俄罗斯人认为中国人比俄罗斯人更聪明。4%的俄罗斯人认为,中国人更有活力。11%的俄罗斯人说,中国人的处世方式和俄罗斯人完全不同。8%的受访者称中国人具有狡猾、厚颜无耻和凶恶等负面品质。 俄科学院远东研究所高级研究员亚历山大·拉林2009年出版的著述《中国移民在俄罗斯》表明,俄罗斯对中国人性格的评价不甚乐观,但整体上尚属正面——13%的受访者批评中国人“诡计多端”,13%的俄罗斯人认为中国人“虚伪”(表面上善意,但背后隐藏的是算计和狡猾),26%的被受访者指出中国人勤劳,11%的俄罗斯人惊讶于他们的互助精神,9%的俄罗斯人认为他们经营有道。 与此同时,俄罗斯人对中国历史和文化问题知之甚少。RoMIR研究中心2004年到2005年进行的一项名为"变化世界中的俄罗斯和中国"的民调(俄罗斯所有地区的1500名受访者与中国3860名受访者接受调查)结果显示,中国人不仅知道列宁、斯大林、普京和叶利钦等俄罗斯“杰出政治家”,还知道高尔基、托尔斯泰、普希金和契诃夫等俄罗斯作家。在"伟大艺术作品"一栏中,他们提到了《战争与和平》《童年》《天鹅湖》与《复活》。而俄罗斯人只勉强记得中国的三位“杰出政治家家”——毛泽东(39%)、孔子(4%)和邓小平(3%)。 大国对大国 社会舆论基金会的专家伊琳娜·奥西波娃说,根据2010年对俄罗斯44个州区100个居民点的2000名受访者的调查结果,截至2010年,半数俄罗斯人认为,俄罗斯和中国关系良好。而如果审视动态,那么从整体上说,过去10年来,俄罗斯人对中国的态度变化不大。社会舆论基金会2008年对俄罗斯46个州区100个居民点的1500名受访者的调查(统计误差不超过3.6%)表明,俄罗斯人对中国态度只有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前夕发生了比较显著的变化,当时认为俄中交好的俄罗斯人比例出现了一个小高峰。全俄社会陆运研究中心2009年对俄罗斯46个州区138个居民点的1600名受访者的调查(统计误差不超过3.4%)也证实了这一点:43%的受访者指出,俄中关系没有发生变化;24%的受访者(主要是远东地区的居民)认为俄中关系转好;10%的人认为俄中关系在恶化(主要是西伯利亚地区的俄罗斯人)。 而全俄社会舆论调查中心社会政治研究处负责人斯捷潘·利沃夫(2007年至2009年)指出,认为中国是盟国的俄罗斯人从27%减少到19%,认为中国是俄罗斯经济和战略伙伴的人数从36%增加到41%。这些人认为,两国的交往更为融洽,且两国有着密切的经济和社会关系。这可能同“东西伯利亚-太平洋”石油管道项目在2009年启动有关,这意味着俄中关系从人道主义“盟国”转向更为紧密的经济伙伴。 列瓦达民调中心工作人员丹尼斯·沃尔科夫也注意到俄罗斯人对中国的正面态度。 按照2011年到2012年的研究资料,中国在俄罗斯的亲密友邦中居第四位,仅次于白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和德国。29%的受访者认为中国是俄罗斯的伙伴,27%的人认为中国是俄罗斯的竞争对手,6%的人认为中国是俄罗斯的盟国,只有7%的人认为中国是俄罗斯的敌国。也就是说,哪怕是中国被视为对手的情况下,多半也是作为竞争对手存在,而非敌国。 奥西波娃还指出,29%的俄罗斯受访者称对待中国友好,对此他们的解释往往是对中国人民怀有好感:“他们友好,干起活来量多质优”,“中国人民工作起来比我们好,这和我们不同”,“他们是一个友善的民族”等(8%)。一些受访者高度评价中国的经济成就:“经济大跃进”,“能在短时期内提振经济”,“在艰难条件下获得成功的国家”,“人民福利逐年改善,技术得到发展,并决定自己征服宇宙(5%)”。其他人则从实用主义方面看待中国的成就,论据包括“多亏了中国我们才有这许多商品”,“给我们衣服穿”,“用中国货”,“现在市面上多数商品是中国制造,撤掉它们就几乎什么也不剩了”(3%)。 按照全俄社会舆论调查中心2009年的民调结果,四分之一俄罗斯人在谈到中国时的首先联想到的是日用品。对17%的俄罗斯人来说,中国首先是一个有着庞大人口基数的国家,出生率高。对于14%的俄罗斯人来说,中国是蓬勃发展和经济成就的象征。10%的俄罗斯人认为中国对俄罗斯构成威胁。8%的俄罗斯人在谈到中国时清一色的罗列出了各种正面评价。 如此一来,从整体上说,俄罗斯人对中国的看法相当正面,无疑是承认中国成就的,并且对加强俄中协作持正面评价。
个人分类: 俄罗斯资料|1971 次阅读|1 个评论
分享 “你幸福吗?”——俄罗斯人的回答
热度 2 燕山红场 2013-5-24 16:32
1小时前 上传 下载附件 (101.87 KB) 俄罗斯民意基金会4月公布的一项调查结果显示,约73%的俄罗斯人认为自己幸福,莫斯科人的幸福感比例则达81%。   全俄社会舆论调查中心一项民意调查也显示,77%的受访者感到幸福,这一数据比两年前增长了10%,比1992年的数据上涨了33%。   俄国大文豪列夫·托尔斯泰曾说:“幸福的家庭总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记者在采访中感受到,俄罗斯人对幸福的理解,也各有不同。    幸福,与金钱无关?   伊戈尔47岁,在媒体工作,是个健谈的人。谈到幸福的话题,他毫不迟疑给出肯定答案。“只要拥有喜欢的工作和贴心的儿女,做一个幸福的人并不难,”他说。   当记者二十多年的他认为自己“一直都在做自己喜欢的事,这种幸福是很多人得不到的。”他相信自己的能力,“需要什么东西都可以凭自己的力量得到。”   他回忆说,他大学毕业时正值苏联解体前后,国家经历动荡和转型。“但对记者而言,国家的动荡是出新闻的好机会。我感到自己是被需要的,这一点很重要,”他说。在那一段时间,他走了很多地方,观察并报道在这个国家发生的许多事,“很有趣的经历”。   谈到自己的孩子,伊戈尔脸上的笑意掩饰不住。他有两个儿子,大儿子24岁,已经工作并也有了女儿;小儿子才4岁,咿呀学语,正是可爱之时。   伊戈尔说:“小儿子和孙女几乎同时出生,所以我现在是子、孙同时绕膝。”   伊戈尔的父母都是大学教授,曾在中国东北地区工作过。75岁的老母亲如今还经常受邀去外国高校做讲座,前不久刚从意大利回来。伊戈尔希望父母健康长寿,常对母亲说:“你肯定能活到一百岁。”   “我觉得幸福与否,其实和经济条件关系不大,这是很内在的个人感受。1991年我失业了,整整一年既没有工作也没有房子。我去了新西伯利亚、高加索旅行,和父母、孩子待在一起。那段时间也是快乐的,”他说。   伊戈尔对幸福的理解或许能代表部分中年俄罗斯人的感受。全俄社会舆论调查中心的专家瓦列里·菲奥多罗夫认为,20年前俄罗斯进入病态的、全面改革时期,到现在逐渐形成新的社会、政治、经济体系。这一过程中,人们必须跟随国家的发展步伐,调整各自对生活的期许,“他们知道怎样才能改善自己的处境,提高自己的社会地位。”   心理学家谢尔盖·克留齐尼科夫指出,俄罗斯人性格中隐藏的乐观因素也起了很大作用。在新的社会条件下,人们认为自己可以对生活做出新规划,因此能更乐观地看待未来。 自由,克服一切   克塞尼亚20岁出头,是个活泼的莫斯科女孩,说话时总会忍不住手舞足蹈。见到记者时,她一身户外运动装束,刚刚从克拉斯诺达尔斯科边疆区的海边旅游回来。“7天时间,3天在火车上,到了那就背着包到处走,”她说。   与中年老成的伊戈尔看法不同,克塞尼亚认为 幸福感 与经济条件有关联。她喜欢工作一段时间就去旅游一次,到新的地方看看不一样的风景,这必然需要一份固定的工作或收入为保障。   她说,莫斯科许多年轻人打两份工,他们知道必须安排好自己的生活,想清楚什么是自己想要的。 克塞尼亚觉得读大学时是最幸福的阶段,“每天很热闹,也不必为生活发愁。自由自在,不用回家被父母问东问西。”她目前正申请出国留学,想出去看看并学点东西,希望回来能有“更多的自由”。   与克塞尼亚同岁的娜斯佳出生在圣彼得堡,大学毕业后在莫斯科找了一份翻译工作。在她看来,莫斯科本地人的幸福感比俄罗斯其他城市居民都要高,因为“这里各种社会保障都比其他地区做得好。虽然物价高,但收入也高。对本地人而言,没有买房的负担,人们会活得比较轻松。”   娜斯佳现在最大愿望就是在莫斯科城郊有地铁的地方买一套小户型公寓。她给记者算了一笔账,一套33平方米的公寓售价600万到1000万卢布(1元人民币约为5卢布)。一次付清这笔钱,对她而言是不可能的。她正努力攒钱准备支付30%的首付,而贷款利率高达17%到19%。“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住上自己的房子,”她有点犯愁。   即便如此,她依然不愿意离开莫斯科生活。“这里有很多机会让我选择,其他小城市无法相比。”拥有机会,就意味着拥有改善生活、抵达幸福的途径。   圣彼得堡高等经济学校的一项研究显示,经济条件仍然是多数 俄罗斯人 衡量幸福度的重要标准。   俄总理德米特里·梅德韦杰夫4月发布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到,2011年,俄罗斯居民实际工资增幅为2.8%,2012年这一数字提升到8.4%,增幅比例较大。收入增加可能是影响民众幸福感的因素之一。   此外,圣彼得堡高等经济学校的研究说,俄罗斯年轻一代的幸福感较高,因为他们享有更大自由,可以选择自己想要的生活方式。 1小时前 上传 下载附件 (61.43 KB) “没有坏消息,就是好消息” 认识老奶奶斯维特兰娜是在一个阳光明媚的初春早晨,冰消雪融后的莫斯科格外迷人。满头银发的斯维特兰娜独自在市中心的小池塘边散步,见到记者便寒暄道:“阳光这么好,冰都化了,草也快绿了,日子要好起来了。”   年近70岁的斯维特兰娜独自住在莫斯科市中心一间公寓中,丈夫去世多年,没有子女。对于自己的生活,斯维特兰娜认为:“没什么可抱怨的。”  她退休金不多,但也够花;身体还算健康,有一个侄子时不时会来看望她。每天上午,她都来池塘边散步,和路人聊天交谈。 在斯维特兰娜看来,生活应该知足常乐。她还记得上世纪90年代时,“商店里什么都买不到,过了今天就不知道明天会怎么样,整个国家都看不到未来。”因此,她觉得“如今一切稳定下来了,人们也对自己的生活有了规划。没有什么坏消息,就是好消息。”   俄罗斯心理分析研究所的教授亚历山大·普罗特金认为, 俄罗斯人 倾向于从消极方面出发看待幸福这个概念,会认为如果没有什么不幸就是幸福。这种心理大多出现于曾经历过巨大动荡的社会,比如,国家历史上曾有过公民社会缺位、无法治等时期。   心理学家伊戈尔·瓦西里耶夫说,不少俄罗斯人重视“活在当下”,即便积蓄有限,也要去其他地方旅游,或者买一件奢侈品,这也是促使 幸福感 提升的一个因素。   实际上,俄罗斯民意基金会对该国约5.7万名成年人进行的调查显示,老年人和退休人员的幸福感最弱。这可能与俄罗斯养老体制有一定关系。俄罗斯人交付养老保险的年限相对较短,导致他们拿到手的养老金偏少。2009年开始,政府养老金出现赤字,俄国内也出现关于是否应提高退休年龄的讨论。在物件上涨等情况下,手里的钱不够花,难免会让这些人群感觉不那么幸福。    相关链接:民众自认幸福 总统避谈幸福   俄罗斯民意基金会的幸福感民调采访了大约5.7万名成年人,分布在俄79个联邦主体的2000多个居民点。   其中,大学生群体幸福感最强,88%的受访大学生称自己幸福。其次是月收入超过2.5万卢布(约合4948元人民币)的人,约有84%认为自己幸福。60岁以上老人和退休人员幸福感最弱,21%认为自己不幸福。   一个有趣的现象是,在没有工作也不打算找工作的人中,自认为幸福者的比例高达80%。   14%的受访者感到自己不幸福,13%的人则说不清自己是否幸福。   俄总统普京在4月25日举行的与民众连线电视节目中也被追问“你幸福吗?”这一问题。他回答说,一个人是否幸福是个“哲学问题”,不知道自己是否幸福。他说,自己对俄罗斯人民选他当国家元首心存感激,“这是我的全部生活,这对幸福来说是否足够,我不知道。”(赵嫣)
个人分类: 俄罗斯资料|2372 次阅读|1 个评论
分享 俄罗斯疯狂恶搞照集锦
热度 3 燕山红场 2013-5-18 23:58
喝酒、寒冷、红鼻头等等这些词语联系在一起,那肯定就是俄罗斯了。 而这些词语中,“疯狂”才能真正代表俄罗斯人, 这一组俄罗斯人疯狂搞怪的照片会证明这一点。 9小时前 上传 下载附件 (65.1 KB) 9小时前 上传 下载附件 (50.04 KB) 9小时前 上传 下载附件 (85.01 KB)
个人分类: 俄罗斯资料|4596 次阅读|1 个评论
分享 俄罗斯大学生配乐朗诵:永 生 的 和 平 鸽
热度 15 燕山红场 2013-5-4 04:43
这是第21届莫斯科大学生汉语口语比赛的实况,三年级的他们俩练习了3个多月,还剪贴制作的白色鸽子和选择了越战的照片。由于女生忘词,最终只是获得了24分。五位评委(分数顺序是6、5、4、3、2)的评判可以看到,但笔者认为他们尽力了,稍后将会上传7年前获得30分的2位女生表演,以及笔者的朗诵。敬请指点对照、斧正批评。 *** --- http://player.youku.com/player.php/sid/XNTUwODI1NTc2/v.swf 在天空和大地之间的 一棵棵橄榄树旁 我伸开手掌 , 放飞一对 年轻的洁白的鸽子 男 : 无数次 在太阳被地平线颤抖地举起又颤抖地沉落的 一个个早晨和黄昏 我向着遥远的南方 , 唱一支 深情的无词的歌 女 : 就在亚热带丛林中那片不知名的小草上 他最后一次站起身向祖国致敬 红色的生命之泉崩涌着再也没有停息 于是 , 那天的晚霞很红很红 男 : 就这样他在那片小草上 献出最后一次脉搏 最后一次呼吸 献出二十二岁的年龄 , 就这样他在青春里永恒 于是 , 他的生命永远年轻 男 : 他是个普通的人 女 : 普通极了 男 : 是我们儿时的伙伴 女 : 我们年轻时代的朋友 男 : 他并不曾编织过关于英雄和元帅的光荣梦想 甚至他并不特别喜欢那些打仗的故事 女 : 他迷恋着他的鸽子 . 他的洁白美丽的鸽子 每一次 , 当白鸽从他肩头起飞的时候 总会听见他对着蓝天 吹响那嘹亮的无比洒脱的哨音 男 : 可是有一天 , 他说他要去参军 , 他要去南方的前线 女 : 于是 , 在一个雾气蒙蒙的早晨 , 他打好背包和我们告别 男 : 他说南方有一对白鸽子死了 因此总有人要走上前线 女 : 是的总有人走上前线 男 : 他说他爱鸽子 所以他要上前线 女 : 他爱鸽子 , 他要上前线 男 : 他说你们生活吧 奋斗吧 幸福吧 相爱吧 女 : 他说你们要幸福 要相爱 男 : 他说洒尽鲜血是为了开放出阳光和爱情 开放出大片大片和平的天空 女 : 和平的天空 他说是为了所有的白鸽子 永远不死的自由的飞翔 男 : 这时候你哭了 你的脸上挂着泪珠 女 : 我哭了 我脸上挂着泪珠 男 : 他说你还是个小丫头 一个傻傻的小丫头 女 : 说我是个小丫头 小傻丫头 男 : 他微笑着吹起一声长长的口哨 女 : 一声口哨 一生无比优美的口哨 男 : 然后眼睛和眼睛相互凝望着 女 : 凝望着许久什么也没说 男 : 最后他拿出那对雪白雪白的鸽子 放到我们手上 女 : 转过身踏上那条弯弯曲曲的小道 合 : 从此 他再也没有回来 永远也不回来了 男 : 那一天我看见晚霞很红很红 女 : 那一天我看见晚霞很红很红 男 : 那一天他在青春里永恒 他的生命永远永远年轻 女 : 那一天他在青春里永恒 他的生命永远年轻 女 : 鸽子飞翔着 飞翔着 牵出长长的弧线 牵出长长的没有尽头的怀念 男 : 我的歌回旋着 它是低低的 低低的 可我总相信 在那块遥远的亚热带丛林中 会有一片小草听到歌声 合 : 和我们一起怀念 于是 当我们无数次地面对着 湛蓝 湛蓝的天空和血红血红的霞光 女 : 总觉得有一个掩藏的故事还不曾诉说 男 : 总觉得有一阵嘹亮的鸽哨在久久回荡 合 : 无数次 我们伸开手掌放飞一对年轻的洁白的鸽子 无数次 我们向着遥远的南方唱一支深情的无词的歌 国内请看: http://player.youku.com/player.php/sid/XNTUwODI1NTc2/v.swf
个人分类: 燕山红场文库|16170 次阅读|10 个评论
分享 俄罗斯的空姐脱了 ....
热度 3 燕山红场 2013-4-15 03:47
爱尔兰航空公司RYANAIR每年都发行日历,模特都是仅穿着泳装的空乘美女。2013年版的日历发行却惹了西班牙人,引发反对浪潮。消费者协会代表们将和航空公司对簿公堂。RYANAIR将被迫对“传播下流照片,滥用女性形象”这一指控作出解释。 | 航空公司目前没有对此事做任何评价,但记者们预测,评价跟原来的也差不多。因为RYANAIR因此事常遭到控诉。往往解释道,类似的活动到处风行,何况他们目的在于---为慈善活动筹资。 再说了,说到底也没人强迫机组人员脱衣拍照:相反,大部分空姐自己表达出类似的愿望,因为钱确实用于慈善创举。今年卖出一万份台历,单价10欧元,所筹资金将交予波兰某基金采购儿童医疗设备。
个人分类: 燕山红场文库|2675 次阅读|0 个评论
分享 俄罗斯“奇葩”(组图)
热度 5 燕山红场 2013-4-15 03:30
真正的俄罗斯人到底什么样子,美女,性,酒,裸露,暴力,吸毒是不是他们的标签。看看这组图,你就知道俄罗斯人有多疯狂,有多让人意想不到,多让人惊讶了。 3天前 上传 下载附件 (48.87 KB)
个人分类: 燕山红场文库|3753 次阅读|3 个评论
分享 普京---官员拒绝申报个人财产将被解除公职
热度 3 mayimayi 2013-4-5 09:25
普京---官员拒绝申报个人财产将被解除公职 俄罗斯总统普京2013年4月2日签署命令, 宣布官员拒绝申报财产者将被解除公职。 普京此前强调,“要用烧红的铁烧尽腐败”,以示反腐决心。 作为反腐重要一步,俄罗斯联邦官员必须每年进行财产申报,所有申报表将被公诸于众。   据《俄罗斯报》2日报道,俄罗斯政府高级官员财产申报制度始于2009年并不断修订完善。根据相关法律,俄国家元首、政府首脑、部长、总统办公厅成员、总统驻各联邦区全权代表等须依法按时向税务部门提交自己及配偶、未成年子女的收入、财产和财产性债权债务情况。根据今年1月1日生效的《俄罗斯政府法》修正案,除了收入外,政府官员家庭的大额支出首次被纳入申报范围,凡在2012年购买土地、不动产、汽车、有价证券、股份金额超过申报者本人和配偶此前3年收入总和的交易,必须进行申报,并说明资金来源,否则有关部门有权进行调查。今年,俄罗斯政府官员递交个人收入和支出申报表的最后期限原定于4月1日,所有申报表原本定于4月中旬公布。    普京的新闻秘书佩斯科夫1日表示:“总统与总统办公厅所有官员皆遵照法律规定,填写并提交了申报材料。”据悉,官员申报的收支信息经由俄税务机关、社会组织等机构联合审查后,再通过俄罗斯官方机构网站公布,以便让民众进行监督。 2012年4月12日,俄罗斯官方公布了官员2011年申报信息,当年普京年收入为366.1万卢布(约合66.6万元人民币),在圣彼得堡有一套77平方米的公寓,在莫斯科州有1500平方米土地,此外他名下还有一个车库、1960年产的嘎斯M-21和1965年产的嘎斯M-21P汽车,以及2009年购买的国产越野车和拖车。梅德韦杰夫2011年收入为337.1万卢布(约合66.8万元人民币),拥有一套367.8平方米的住宅,以及1948年产嘎斯-20汽车和1962年产嘎斯-21汽车。   俄新网1日报道称,实际上,许多政府官员并不愿意申报自己的财产。国际腐败监督机构“透明国际”公布的报告显示,从中央到地方,俄各级官员普遍不愿公开个人收入及财产情况,地方较中央更为严重。俄新社称,由于截至4月1日前两天尚有一半上院议员未提交财产申报材料,上院议长马特维延科不得不亲自出马敦促议员做出表率并安慰称:“如果2012年支出项未超过最近三年家庭收入的总和,那就可以写上‘无须申报的支出’”。俄罗斯官员申报财产是政府打击腐败的重要举措,但这一制度能给俄罗斯反腐败带来多大帮助,俄舆论持不同看法。有人认为,这一举措只是政府的公关手段,“普通人根本不会相信官员们完全依靠申报的收入生活”。俄下院道德委员会领导人弗拉基米尔·彼赫钦日前被揭露在美国拥有豪宅而被迫离职,上院议员马尔金也被曝拥有以色列国籍、在加拿大存在未申报房产也于上周辞职。根据总统办公厅统计,去年共有130万官员申报了财产,对其中的21万人进行了检查,发现了1.6万起违规事件,总共有322人因财产申报问题“丢官”。   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1日发表年度国际贸易障碍报告称,外国公司仍像从前那样认为腐败是向俄罗斯扩大投资的主要障碍。俄罗斯舆论研究中心去年底公布的调查结果也表明,38%的俄罗斯人认为反腐措施还没有取得有效成果,13%的受访者认为,腐败现象愈发严重。另外,俄罗斯反对党还担心政府利用财产公布制度作为“政治大棒”打击反对派,“最坏的结果可能是,申报制度可能让官员学会如何与律师勾结,从而更加‘可靠’地隐藏资产”。    也有分析人士表示,俄罗斯官员财产申报制度有利于推动反腐,它可以让民众加强对官员的财产监督。俄罗斯政治家维诺戈拉多夫表示,公众最关注的是官员们公布的财产申报真实性,如果申报材料不实将失去意义,“政府此举有助于提高在民众中的声誉,也有利于对官员形成有效的压力,甚至起到威慑作用”。俄新社2日报道称,俄罗斯政府的反腐力度正在不断加大。普京上个月在“全俄人民阵线”会议上表示,政府正努力尝试向前推动这个搁浅的棘手问题(反腐)。此前,普京在总检察院部委委员会会议上也要求严厉地根除腐败现象,“打击腐败的工作应该在各方向和各级水平上进行”。   【环球时报驻俄罗斯特约记者 苏帆 环球时报特约记者 柳玉鹏】
4324 次阅读|2 个评论
分享 俄罗斯艺术家 Svetlana Kolosova:掌心上的童话
热度 7 VANO 2013-4-3 17:25
俄罗斯艺术家 Svetlana Kolosova:掌心上的童话   受著名童话作者安徒生、德圣埃克絮佩里等人的影响,俄罗斯艺术家 Svetlana Kolosova 在自己的手掌上画出了温暖的童话。Svetlana Kolosova 一直热爱艺术,然而照顾四个孩子以及繁重的家务使她没有时间专注创作复杂的油画。于是她改用水彩,在最容易找到的画布——自己的手掌上——画出了孩子们小时候最爱的童话。
6665 次阅读|4 个评论
分享 俄罗斯著名人体摄影师Max Sauco作品
热度 11 VANO 2013-3-21 20:03
http://www.zhenzhubay.com/fup/up/84/4557555.mp3 (转贴) 俄罗斯著名人体摄影师Max Sauco的图片作品让人赞叹他的合成功力、创意和后期功力,他的作品受到超现实主义的影响,所有的作品有如梦境一般,呈现出虚幻又神秘的感觉。 【 1 】 【 2 】 【 3 】 【 4 】 【 5 】 【 6 】 【 7 】 【 8 】 【 9 】 【 10 】 【 11 】 【 12 】 【 13 】 【 14 】 【 15 】 【 16 】 【 17 】 【 18 】 【 19 】
6499 次阅读|12 个评论
分享 人口锐减让俄罗斯政府心慌 拟开始征收无子女税
热度 4 燕山红场 2013-3-15 05:58
据国际评级公司标准普尔的预测,受出生率下降影响,俄罗斯人口到2050年将从目前的1.4亿下降到1.16亿。另外,65岁以下的适龄工作人口占人口总量的比例,将从2010年的72%下降到60%。俄一些地区的行政机关还酝酿恢复征收1941年制定的无子女税。该税法规定,20至50岁的无子女男性和 20至45岁的无子女女性,每月应向税务部门交纳工资额的6%…… ~在人口不断下降的情况下,孩子成了俄罗斯的希望 有人比喻,俄人口的缩减幅度相当于“每几天就打一次车臣战争” 领土面积1700多万平方公里的俄罗斯是世界上最大的国家。然而,自二战结束以来,该国一直为人口问题所困扰。日前,国际评级公司标准普尔对全球人口结构发展趋势做出的一份调查报告显示,俄罗斯人口将在今后40年内减少2400万。 拟征收“无子女税” 根据标准普尔的预测,受出生率下降影响,俄罗斯人口到2050年将从目前的1.4亿下降到1.16亿。另外,65岁以下的适龄工作人口占人口总量的比例,将从2010年的72%下降到60%。 自苏联解体以来,俄罗斯人口总体上呈下降的趋势。1991年到2009年间,俄人口已经减少了640万。而在1997年至2007年的10年里,俄北极地区的人口大幅下降了40%,西伯利亚地区的1万多个村庄和290座城镇先后消失。有人甚至比喻说,俄罗斯人口的缩减幅度相当于“每几天就打一次车臣战争”。 根据俄人口统计机构的预测,到2031年,该国人口总量将降到1.27亿以下,届时人口数量将少于19世纪末沙皇俄国时期俄罗斯本土的人口。 俄罗斯总统梅德韦杰夫去年年底曾警告,人口快速下降是俄罗斯面临的严峻挑战。为了解决人口问题,俄政府一直没少下力气。目前俄政府以向产妇发放现金和为多子女家庭提供缴税补贴的方式鼓励生育。一些地区的行政机关还酝酿恢复征收1941年制定的无子女税。该税法规定,20至50岁的无子女男性和20至45 岁的无子女女性,每月应向税务部门交纳工资额的6%。 在普京担任总统期间,俄政府制定了一项为期7年的海外同胞自愿返乡计划,政府通过提供贷款和失业补助等手段吸引海外的俄罗斯族人重返国土。根据该计划,返乡侨民不但能得到3000多美元的安家费,政府还将帮助其解决住房、就业和上学问题。但返乡侨民一般被安置在俄罗斯的远东和西伯利亚地区,无法生活在莫斯科等大城市。由此,这一计划遭到了不少打算返俄定居人士的抵制。   影响主权和领土完整 人口问题给俄罗斯的发展带来的影响是深远的。首先,人口减少将影响俄罗斯这个多民族国家的民族结构。俄人口学家指出,统计表明,俄罗斯境内的少数民族人口并未减少,所以人口减少主要意味着俄罗斯族人的减少。如此发展下去,俄族的人口优势将逐步减弱。 其次,人口问题影响俄罗斯经济和社会发展。据标准普尔预测,到2050年,俄政府用于解决与人口相关问题的开支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将从目前的13%增加到25.5%。 再次,人口问题还将影响到俄罗斯国家主权和领土的完整。拿俄罗斯和日本之间的南千岛群岛(日称“北方四岛”)领土争端来说,俄近期加快了开发争议地区的步伐,这在很大程度上是为了强化事实占领。如果人口持续减少,边疆地区的居民将逐渐向内地迁徙造成边地空虚,从而不利俄维护主权。 总之,人口问题已经成为悬在俄罗斯头顶的“达摩克利斯之剑”,实施有效措施已经刻不容缓.
个人分类: 燕山红场文库|2346 次阅读|3 个评论
分享 俄边疆气候恶劣造多个"男人村"
热度 2 燕山红场 2013-3-15 05:44
 俄罗斯最新官方统计数字显示,西伯利亚中部的克拉斯诺亚尔斯克边疆区有23个村庄只有男性居住。这一现象在俄罗斯比较罕见,俄罗斯是一个女多男少的国家, 男女比例为86∶100。   据英国《每日邮报》25日报道,俄罗斯最新人口普查结果表明,该国最偏远荒凉的克拉斯诺亚尔斯克边疆区有超过20个村庄的村民都是男性。有的村子甚至只有一名居民,另有几个村庄的人口也不过四五人。冬天,这里气温达零下40摄氏度,而夏天又很炎热。俄罗斯政府一名发言人说:“在这里居住的人都是真正的男人,不是每个人都能在这生存的。”(记者 葛元芬)
个人分类: 燕山红场文库|2126 次阅读|1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珍珠湾全球网

GMT+8, 2024-6-16 00:28 , Processed in 0.057726 second(s), 27 queries , Apc On.

Powered by Discuz! X2.5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