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henzhubay.com

珍珠湾全球网

 找回密码
 用户注册

tag 标签: 观察员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分享 我们的世界越来越神奇了,当代物理回答不了的五大科学发现
热度 3 稻草 2015-12-24 16:07
我们的世界越来越神奇了:当代物理回答不了的五大科学发现 来源:环球物理   在科学的世界里,我们总是期望能够解释一些用基本常识无法解释的问题。然而,在科学中的某些情况,却完全无法用物理定律来解释。 以下这五个科学的发现,无疑是在嘲弄现有的物理逻辑。    1.被观察后会反应的粒子      这种想法基本上是一个粒子它是不活动的,直到有人观察到粒子本身。粒子保持在一个不确定的阶段直到它受到某些观察员的监视观察,然后它可以决定要开始活动或者继续保持不确定,直到有更进一步的观察为止。   发现这种情况的是一群来自德州的科学家们,他们发现铀会随着时间而变得不稳定且衰变。   科学家们先是不理会铀而去做其他事情,然后当他们回来时发现铀粒子却没有衰变。一旦有人开始观察铀粒子, 铀粒子突然意识到科学家正在观看它们,然后就会决定开始活动或者保持不确定。    2.黑洞与它们吞食的东西会如何?   在科学的观点中,创造与毁灭物质都不真实存在。当你在创造时只有物质的形式而已,当你摧毁它时你只是改造了一开始创造的物质。   然而,黑洞却是一个完全不一样的情况且让科学完全困惑。当黑洞开始消散或结束时,无论星系、恒星、太阳系的残余也完全随着黑洞本身消失的无影无踪。   这是外太空给我们最大的谜团之一。    3.卫星需要速度   这种科学上的怪异的现象,被称为"飞行异常"(the flyby anomaly)。NASA的伽利略(Galileo),尼尔(NEAR), 先锋10号及先锋11号(Pioneer 10 and Pioneer 11)这些太空船,在经过大量的长途飞行后,却发现出现无法解释的加速运行。   实际上,这意味着它们已经远到不受地球引力的影响,但是它们是如何获得加快的速度?是否在星球的周围有着一股神秘的力量在牵引着它们。    4.重力有弱点?     重力是自然的终极力量,但在科学的观点上它也是有弱点的。事实上,这是被称为希格斯粒子质量等级问题(Higgs mass hierarchy problem)。   这意味着重力违反大多数的科学结构,当你越着眼重力,它似乎越会消失。   举个例子来说,如果你拿一颗气球,将它跟毛衣摩擦,然后把一张纸放在气球上面。气球从毛衣吸收的静电会让纸张漂浮在半空中,由此可知,重力在电荷的环境中是毫无用处的。    5.太阳可使东西变得比它自己更热      在科学中有个众所皆知的迷人观点就是日冕加热的问题。这意味着什么,当热远离太阳时,热力学定律也随着热远离了太阳几百英里之后开始慢慢消失,似乎没有人知道为什么会发生这种情况。我们知道太阳的表面是摄氏5,500度的极高温度。   然而,当热量从太阳表面远离到几百英里外,温度却再上升到更热的摄氏1,000,000 度。
个人分类: 科技转贴|3818 次阅读|4 个评论
分享 慎入:南非动物园驯象手段残忍:电击鞭打锁链捆绑
热度 5 VANO 2014-5-23 18:08
慎入:南非动物园驯象手段残忍:电击鞭打锁链捆绑
据英国《每日邮报》5月21日报道,南非东开普省的一家野生象园在对大象进行训练时,手段残忍,又是电击又是鞭打,还用链子与绳索将小象捆绑起来。爱护动物协会(SPCA)在该园拍下训练员使用残忍手段迫使动物臣服的视频引起关注。 观察员温迪·威尔森(Wendy Willson)说道,“大象的腿部与脚严重脓肿,还带有伤。在这样的地方发生这种有计划有预谋的残忍行为真是与该象园所描述的大象保护区大相径庭。”该组织已经对该象园的相关负责人与管理部门提起控诉。 爱护动物协会表示,“简单来说,对于大象这种大型动物来说,训练方式经常是暴力控制,以此来击垮大象的精神。 南非东开普省的一家野生象园在对大象进行训练时,手段残忍,又是电击又是鞭打,还用链子与绳索将小象捆绑起来。爱护动物协会(SPCA)在该园拍下训练员使用残忍手段迫使动物臣服的视频引起关注。
4547 次阅读|4 个评论
分享 缘何俄罗斯不可能发生军事政变?
热度 2 燕山红场 2012-11-27 03:51
作者:俄新社军事观察员亚历山德拉·奥杜诺娃 因涉嫌组织军事政变,俄罗斯两名高级军官日前正在接受审判。但很少有人相信,由军人领导的暴动在可预见的未来内会取得成功。 俄罗斯国防部下属的社会委员会主席团成员、《国防》杂志总编科罗特琴科评论说:“俄罗斯没有滋生军事政变这类荒唐事的土壤。” 他说,以言辞犀利著称的普京总统在军队深得人心,潜在军事政变谋划者无法望其项背。自普京担任总统以来,成千上万的军人不仅获得住房,工资也得到大幅度提升。 据悉,目前正在莫斯科市法院接受审判的克瓦奇科夫现年64岁,是一名已经退役的特种部队上校,系知名民族主义人物。针对他的主要指控包括:涉嫌召集军人并提供弩弓,训练他们如何俘获驻扎在莫斯科以西270公里的科夫罗夫市的坦克师,以推翻现政府。 两年前,克瓦奇科夫曾涉嫌策划暗杀国家市场化改革设计师丘拜斯未遂,但最终被无罪开释。 就在高等法院宣布克瓦奇科夫无罪开释的第二天,莫斯科市法院批准逮捕他,罪名是涉嫌参与军事政变和恐怖主义活动,如果罪名成立,他将被判处最高20年有期徒刑。克瓦奇科夫目前否认犯有任何罪行。 另一起案件是,曾参与阿富汗战争的老战士--现年65岁、业已退役的军队上校哈巴罗夫去年在乌拉尔地区的叶卡捷琳堡市被捕,原因是俄联邦安全总局指控他策划武装政变。 按照指控,哈巴罗夫及其所谓同伙曾策划闯入俄联邦安全总局、内务部以及紧急情况部的当地分支机构,刺杀这些部门的高级官员,炸毁电站制造全市大面积断电,借机煽动军队暴乱。哈巴罗夫同时涉嫌前往克瓦奇科夫团队在当地的联络点。 据悉,哈巴罗夫否认所有指控,他目前正在叶卡捷琳堡地方法院接受审判。一旦罪名成立,他将面临20多年的牢狱生活。即便针对两位已退役军事将领的指控被证实,弩弓武装的军事叛变也不大可能取得成功。同理,制造全城停电这样的叛变手法也不太可能得逞。但这两起案例却提出了一个问题:军事叛变在俄罗斯是否可能取得成功? 军事政变失败史 俄罗斯军队素来就有叛变的历史,最有名的当属1825年十二月党人武装起义失败。不到一个世纪前,俄国军队一大部分军人在一战战壕中受到布尔什维克党人所积极宣扬的共产主义的影响,转而支持1917年的俄罗斯十月革命,推翻了沙皇政权。 以后的几十年间,斯大林对最受欢迎的高层领导人进行了大清洗。一些历史学家认为,斯大林就是担心军队叛变才这么做的。 二战期间,几千名俄国军人倒戈,投靠纳粹反击红军。1991年,苏共强硬派欲罢黜当时的苏联领导人戈尔巴乔夫,寻求获得军队支持。但是当时,军队并未支持俄共强硬派。 两年后,俄罗斯军队帮助总统叶利钦平息了议会反对派的骚乱。成功总是要付出代价的:几十人横尸莫斯科街头。 上世纪九十年代至本世纪初,相当多失意的政客,尤其是民族主义者阵营和共产主义者阵营的那些政客,使人们担心军人们会发动新的政变。这些军人都曾参加两次车臣战争,但之后对自己的生活状况感到不满。但截止目前,没有报告称,某个军事单位反抗或者不遵守当局的指令。 由于普京开始向俄军军队注资,军队叛乱这一议题差不多已从舆论中消失。 国防部公共理事会主席科罗特琴科说:“大多军官支持普京,对他们而言,普京是个不错的领导人。” 并不是很忠诚 事实并不完全如此。总部设于莫斯科的智库--全球化和社会运动研究所分析人士最近发布的一份报告称,俄罗斯目前具备武装叛变成功的先决条件。 他们预测,俄罗斯如果发生军事政变,“政变将从底层发起,没有将领领导,但退役军人将会参与其中。” 该研究所的军事分析家什乔戈列夫说,“军队中的许多人都偏向左翼,投票支持共产党。”他强调,他们对政府并不忠诚。但他说,目前,他们还不至于公开反对政府。 研究所的另一名研究者科尔塔绍夫撰文称,“即便军队被描述为亲民族主义者,他们对现任政府的右倾社会和经济路线并不赞同。” 什乔戈列夫解释说,这份研究报告建立在对葡萄牙、西班牙、希腊和拉美等国进行比较分析的基础上。 上周六,数以千计的士兵身着平民服饰走上里斯本街头,反对今年下半年的财政紧缩措施。俄罗斯还从未发生过如此规模的军方人士抗议活动。 俄罗斯是个拥有核武器的国家。专家认为,俄军队受到情报部门的严密监视,即使骚乱从军队现役人员中发起,联邦安全局也会在局势变得一触即发之前就毫不犹豫的作出反应。 什乔戈列夫说,当局完全不担心军队可能发生骚乱,他们坚信情报部门有能力遏制任何反叛活动。 除此之外,最近不受欢迎的谢尔久科夫丢掉国防部部长的乌纱帽,改由各派人士中口碑皆佳的前紧急情况部长、原莫斯科州州长绍伊古担当此项要职,此举将进一步安抚军队高层。一项公开调查显示,在国防部内部一起涉及资金3万多亿卢布(合9500万美元)的重大腐败案被公开披露后不久,谢尔久科夫便于11月6日遭解职。 国家杜马安全委员会前立法委员、前克格勃特工古德科夫说,军方不会于近期参与抗议。但他补充说,照这种情况下去的话,潜力保持下来,军方还是有可能做出参与抗议的决定。 “普京就是普京。但他们为何应该与受贿官员站在同一边呢?”古德科夫在接受采访时玩起了咬文嚼字的游戏,借机暗示国防部内部一系列的腐败丑闻,“军人不会无限期容忍这种状况。” 什乔戈列夫同样认为,“军队叛变或许会发生,但是它不会在当前发生,要出现军队叛变的情况,需要更多对政府的不满”。
1983 次阅读|1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珍珠湾全球网

GMT+8, 2024-6-5 10:56 , Processed in 0.022483 second(s), 9 queries , Apc On.

Powered by Discuz! X2.5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