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henzhubay.com

珍珠湾全球网

 找回密码
 用户注册
珍珠湾全球网 标签 美国 相关日志

tag 标签: 美国

相关日志

分享 触摸美国人心
热度 5 四合院的闲人 2015-4-16 17:00
触摸美国人心
触摸美国人心 ——美国见闻 四合院的闲人 美国第一任黑人总统奥巴马已经连任第二届,时间可以说明一切。当年的期待与愿望是否实现,自有公论。 我记录的是,2009年初的那次隆重的非凡的典礼,是因为它的独特与历史性。 2009 年 1 月 20 日贝拉克 · 侯赛因 · 奥巴马,在美国国会山前举行的就职典礼,是 232 年以来独一无二的一次政治盛会,为第一任 黑 色人种的总统举行典礼,这在西方世界也是首屈一指的重大事件。 寒风凛冽中,我加入了美国 200 多万人的大军,从中国驻美国大使馆出发,走向华盛顿哥伦比亚特区国家大草坪,亲身体验美国 前所未有的黑人总统就职时,老百姓的反响和现场气氛。 当我在华盛顿哥伦比亚特区的严冬中,沿着康街穿过人群来回步行十公里,终于返回时,不禁暗自问自己:这次用时五个多小 时亲临美国重大事件发生地,值吗?答案是:值! 最值得是,触摸美国人心,也许很轻的触摸,但有感觉了。 2008 年 6 月到美国工作不久,得知美国有两件事是私事:一是宗教信仰,二是政治倾向。不触及,人与人之间矛盾和问题就少。 深知规则的人们,对美国的政治表面漠不关心,其实内心深处十分关注。据美国媒体统计, 2008 年 10 月只有 41% 的人参与选举 美国总统的投票。但贝拉克 · 侯赛因 · 奥巴马胜出,绝非一年的努力,应该说这是一场严峻的政治博弈,更显现了美国社会接 纳 和实现“人人平等”政治主张的一种体现。即使如此, 56 届 43 任总统将由黑皮肤的、有三种不同血统的奥巴马担任,还是轰 动 了整个美国,也让全世界瞠目结舌。许多黑人包括白人混血人都在那一刻流下眼泪。 我亲眼见到英语班里来自海地、加拿大国籍的黑人玛丽,在班里讨论奥巴马获胜当总统时,眼里涌出激动的泪花,她说:这太 让人兴奋了!永远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 美国建国短短 232 年,却成为世界超级大国,其影响力世界瞩目。特别是黑马总统的出世,不仅是美国的一件大事,也是世界的 大事件,人们都期望亲身体会那一刻的到来。 来自华盛顿哥伦比亚特区四面八方和全国各地的人们默默地、信心十足地走着,越来越多,越来越密。在白宫附近人们终于汇 成河流般的队伍,向国会山、华盛顿纪念碑、白宫及附近的国家大草坪涌去。就职典礼将在国会山外举行。据说,能在国会山 前一睹总统就职的人们,除政要名流外,也有花巨资参与的富豪们。 ——和黑马合影 有人把奥巴马比作一匹俊秀的黑马,腾空出世,所向无敌。当然,幽默一把是不能缺少的。 ——国家大草坪西南,从没见过这么多的美国人 终于顺着康街、十八街,经过一个小时的行走,我被人流带到了华盛顿纪念碑草地,这里有大屏幕的电视转播器悬挂在几个地 点,可以观看新总统就职典礼。在我的眼睛可及之处,密密麻麻的人们站满了纪念碑的北面和西面,每当电视屏幕上出现奥巴 马和夫人的画面时,人群就发出阵阵地欢呼声。 这里人们不分你我,没有种族、没有信仰、没有肤色、没有党派之分,都是为了一个目的:亲临现场,体会 200 多年来第一位黑人 总统就职时的激动心情! 天气很冷,人们静静地等待着,没有说话声和嘈杂。 美国独立宣言中有这样一段话:“人人生而平等,他们被造物主赋予某些不可转让的权力,其中包括生命,自由和幸福的权 力”。然而,这些看上去令人感动的表述的词句却只指向白人,作为奴隶的黑人是被排斥在外的。 我们知道,几个世纪以来,西方国家特别是美国对非洲裔的黑人采取种族歧视制度。黑人不能进入白人的商店、餐馆、厕所、 公交车,更不能进剧院和电影院。“黑人和狗不得进入”的牌子比比皆是。这不是故事,是真实的事实。美国黑人民权运动 1955 —— 1968 年。 1964 年美国国会通过了《民权法案》,以此来保护黑人的投票权,但是长期以来的隔离制度使得法案很难推 行下去。 人们不会忘记美国著名的黑人民权领袖马丁·路德·金 (Martin Luther King, Jr.) 及 1960 年他在林肯纪念堂发表著 名《我有一个梦想》 的演讲: ——马丁·路德·金 (Martin Luther King “我梦想有一天,这个国家会站立起来,真正实现其信条的真谛:‘我们认为这些真理是不言而喻的,人人生而平等。’ 我梦想有一天,在佐治亚的红山上,昔日奴隶的儿子将能够和昔日奴隶主的儿子坐在一起,共叙兄弟情谊。 我梦想有一天,甚至连密西西比州这个正义匿迹,压迫成风,如同沙漠般的地方,也将变成自由和正义的绿洲。 我梦想有一天、我的四个孩子将在一个不是以他们的肤色,而是以他们的品格优劣来评价他们的国度里生活。 我今天有一个梦想。我梦想有一天,亚拉巴马州能够有所转变,尽管该州州长现在仍然满口异议,反对联邦法令,但有朝一 日,那里的黑人男孩和女孩将能与白人男孩和女孩情同骨肉,携手并进。 我今天有一个梦想。 我梦想有一天,幽谷上升,高山下降;坎坷曲折之路成坦途,圣光披露,满照人间。 ……” 这个在林肯纪念堂前的著名演讲,最终迫使美国国会 1964 年通过《民权法案》宣布种族隔离和种族歧视政策为非法政策。 马 丁·路德·金于 1968 年 4 月被白人种族分子杀害。 次年 1969 年,洛杉矶市黑人议员布雷德利两次击败白人竞选对手,当选洛杉矶市长,这是黑人第一次在白人人口占多数的城市 取得竞选胜利,这一次的胜利极大地鼓舞了黑人参加竞选的热情,到 1983 年,美国四个最大的城市中已有三个是由黑人担任市 长,这也为随后的杰克逊竞选总统获得铺垫了道路,更为 2008 年 11 月 4 日贝拉克 · 侯赛因 · 奥巴马,出生于 1961 年 8 月 4 日美国民 主 党 政治家,第 44 任美国总统,第一位非裔美国总统,同时拥有黑(卢欧族)、白(英德爱混血)、黄(切罗基族) 血统, 正式 当 选美国总统奠定了 社会心理基础 。 49 年后,美国人民终于迎来了意义深远的一天:从奴隶到总统,从汤姆大叔到统领美国的巨人,走过了整整 232 年之多。 人们静静地站立在国家大草坪上,视线都紧盯前面的大屏幕。当广场 TV 出现奥巴马夫妇时,传来一片欢呼和喝彩声。当看到将 卸任总统布什却听到许多的倒采还伴随着口哨声,一位年轻的黑人姑娘狠劲地用舌头发出响声,引得不少人回头张望。 奥巴马说:“我们现在需要的是责任感的新时代——是每个美国人(对责任)的认同”“那些掌握着公众税款的人都要负起责 任”“这就是为什么我想成为人民公仆、成为更出色的政治家。这就是为什么我希望回到家并成为更优秀的父母、更好的职 工、更杰出的公民。” 人们静静地凝听,有一种共鸣在上空产生。人们接受奥巴马而且期待奥巴马的成功。 谁也不能说,在遭遇 2009 年金融危机中的 美国,将因为奥巴马而获得新生,但希望总比失望强!任何人都愿意在未来中生活, 渴望过上和平稳定的日子。 ——奥巴马头像的纪念章 散场时,人们仍然是静静的,没有噪音和喧闹,似乎有某种信念在人们心中盘旋。 华盛顿国家广场面积 3 千平米,平常没有任何遮挡,这天被当局用铁丝网架和大型汽车分段圈住,无数个只能通过 2 人的小出入 口。人流越来越密,终于有年轻人等得不耐烦了,一下子推倒铁丝架(这种情景在华盛顿闹市区的鬼节那天也出现过),人们 一涌而出。站在一边的警察们什么都没说,只是看着人们分散地向各个路口走去。因为就职典礼很顺利,接着是民众自发组织 的游行。 终于离开国家大广场走到大街上。 这时,有人在用扩音器喊着什么?似乎是反对奥巴马的宣传。开始没人理会,人流向外移动着。 ——人们边走边呼喊着“奥巴马、奥巴马” 忽然,有人高声喊:奥巴马!奥巴马!于是全体都高呼起来:奥巴马!奥巴马!很快那只扩音器没有了动静。 我想:这,也许就是民心吧! 当我走到 H 街时,忽然迷失方向,那边是北呢?这里没有北京的方向感,一片茫然。先后问了 N 个警察和陆战队员,终于找到正 确的道路。 经过 5 个小时的跋涉,浑身的疲劳无法用语言描述。尽管有游行可看,但体力已经不支,只能到此为止。 这一天给我留下印象是,美国人的爱憎分明及万众一心的场面,也许正是人民创造着历史的过程吧。 记录时间:2009 年 1 月 20 日 下午 3 点 写于华盛顿哥伦比亚特区
个人分类: 域外生活点滴|6716 次阅读|2 个评论
分享 EB-5四面楚歌 中国移民梦堪忧
MingHao 2015-4-4 22:48
美国的投资移民项目成大染缸,腐败像发霉的细菌从行业渗入到政治体系内部。自跨入2015年,EB-5便四面楚歌:华府“纸牌屋”原型们以EB-5为工具明争暗斗;政府取缔区域中心让不少投资者卡钱双失;中美联手“猎狐”,EB-5成贪官噩梦;知名媒体倒戈一击,EB-5黑幕或现天日。今年恰逢EB-5法案投票年,各种腥风血雨让占EB-5申请量80%的中国投资者——这些急于奔向美国的群体,心上压了块大石头。     现实“纸牌屋”上演 EB-5丑闻涉希拉里弟弟   3月24日,擅长利用告密者进行调查的美国国土部总检察长John Roth,依靠移民局15名工作人员的告密,指责原移民局局长、现美国国土安全部副部长Alejandro Mayorkas受外部影响,插手了3个EB-5项目,变更了项目的审批结果或者加快了审批速度。   随后国土部一把手、民主党的Jeh Johnson也在国土部官网上发声,表态支持Alejandro Mayorkas。针对John Roth的指责,Alejandro Mayorkas也在网站上声明:不认同调查报告,但确实从整件事情上学到教训。   同一天,参议院司法委员会主席Charles E. Grassley又跳出来,这位81岁的共和党人写信给国土部部长,指责Alejandro Mayorkas违背了自己2009年在移民局定的制度,该制度是为了避免给任何项目特殊优待而设。   尽管大众都不否认这是美国两党的斗争伎俩,但争斗砝码又是EB。   EB-5像个大染缸,Alejandro Mayorkas的黑历史远不止这件,早在2013年7月,美国司法部宣布时任联邦移民局局长的Alejandro Mayorkas涉及一起EB-5项目丑闻,当局怀疑Mayorkas协助一名中国公司高管取得 EB-5投资移民签证而面临FBI调查,而该投资项目由前国务卿希拉里的弟弟操办。   也是3月,由中国政府提供资料,外逃贪官乔建军及其前妻赵世兰被美国联邦执法人员告上法庭。2001年7月,乔建军与赵世兰登记离婚,但在EB-5移民签证申请中却仍保持夫妻关系,并且利用国家公款作为私人财产用于投资,还将上述资金在美购买地产。   诉状指控两名被告犯有共谋移民欺诈罪、洗钱罪和跨国转运被盗资金罪,赵还被额外指控移民欺诈罪名,上述罪名的最高刑罚为30年,检方还打算没收二人在美国的资产。    已撤24家区域中心 投资者或卡财两失   “黑暗而且令人恐慌的绿卡买卖计划。”除了EB-5涉及中美两国官员外,美国老牌媒体也于去年开始对EB-5 利益链条进行抨击,《财富》杂志独立撰稿人Peter Elkind发表多篇文章,揭露EB-5项目方个人信用问题,以及EB-5案件告密者分赃不均等内幕,俨然揭开了EB-5批斗会大幕。此前,Peter Elkind和同伴对安然公司的调查报道,成了安然破产的导火索。   撰稿人Peter Elkind去年3月曾到中国上海某移民投资会现场调查,鉴于现在市场上EB-5申请者大多为中国大陆投资者,有人推测Peter Elkind把揭露黑幕的线索之一放在了中国身上,按照他一贯手法,在推出几篇小型文章后,有理由怀疑好戏还在后头。   在这次前移民局长丑闻曝光前,国土安全局连同移民局已经开始整顿区域中心的运营状况,2014年10月,取消了7家区域中心授权。2015年1月9日,移民局在网站上公布了首批16家被取消的区域中心名单。3月18日,移民局把这一名单更新到24家。   “这次没有被提名的区域中心也并不是绝对可靠,背后隐藏的问题正在慢慢浮现,大批投资人的绿卡也十分危险。”多名移民律师分析,20多家区域中心影响的将会是上千名投资人的绿卡申请的前景。而且,照此趋势调查下去,势必还会有更多隐藏问题浮出水面,涉及更多投资人的利益。   因为牵扯很多关联交易方和政治因素,投资人永远是最弱势的群体,任人宰割的一方。大量的信息不对称导致投资人很难获取完整准确的信息,也很难控制项目的运营和发展。由于涉及党派之争,很多牵扯利益的操作并不会被公开,而由此导致的恶性结果却也只能由投资人默默买单。   ▲在今年EB-5排期开始后,如6个月内没有名额,等有名额时部分孩子就已经超过21岁。“超龄”孩子就不能跟随父母移民。(网络图片)    EB-5延期需“新政”去年三成申请者未拿永久绿卡   针对政府对区域中心的整顿,包括媒体对EB-5行业揭秘,移民律师和大部分项目方表示,披露有问题的项目和个人可以促进行业稳定发展,“如果带着有色眼镜,非得在政治上怂恿鼓动废掉整个EB-5计划,这就会让我们急红眼。”而这恰恰是Peter Elkind的所作所为将有可能带来的政治影响。   今年9月,也是EB-5法案三年一次的延期年,陷入丑闻泥潭的EB-5法案能否继续通过成了最大担忧。包括国土安全部一把手Jeh Johnson,也呼吁国会两党能够认真考虑EB-5的完整性,设立新的EB-5规则,加强对高层官员介入EB-5项目审核工作的监管。   另据多位律师透露,目前有600多名议员同意通过EB-5法案,但是,“EB-5法案延期是可以,而延期后,残缺的EB-5计划需要修复,EB-5有望实施新政。”   官员和行业人士所述的“EB-5新政”,可能包括几个方面,鉴于奥巴马率领的民主党在参众两院失利,呼吁EB-5项目永久化,期待增加名额的可能性较小,但EB-5涨价可能性大,直投和区域中心投资数额或分别涨到180万美元和80万美元。   区域中心的规划也可能使用更大的人口普查数据。取消各州各自为政,建立全国性规则的呼声也日益高涨。包括增加投资创造的就业人数,对所创造的就业进行验证也是改革热点。   事实上,不管EB-5新政结果如何,去年仍然有约3成临时绿卡拥有者未能申请到永久性绿卡。数据显示,2012财年批准的EB-5项目数量为3677件,到了2014年,这些获批的项目开始进入到递交I-829的阶段,但2014年美国移民局的I-829收件数只有2516件,差额为1161件,而这还不排除不合格申请数量。   近1/3的申请为什么不见了?有20多年经验的台湾移民律师殷大卫(David Eterline)分析,最大可能是在2年时间内项目运作失败,或没达到移民局规定的就业人数。   其次是投资人在持有临时绿卡阶段,因为各种原因,比如美国严苛的税法让他们认识到“美国梦”所需的高昂代价,最终决定放弃了提交申请。   ▲ 今年,20多家区域中心被取消,影响的将会是上千名投资人的绿卡申请前景。而且,照此趋势调查下去,势必还会有更多隐藏的问题浮出水面,涉及更多投资人的利益。(资料图片)    EB-5首次排期临近 超龄子女难随父母移民   劳拉(Laura Foote Reiff)是GT律所的律师,她告诉记者,今年EB-5最大问题为,“中国申请人的EB-5排期,预计将不晚于(2015年)6月”。劳拉预测的夏季截止日源于对需求增长的预期,此截止日期主要是为了保证本年度签证使用数量在年度限额之内。   劳拉解释,2014年8月23日,美国广州领馆已经停止发放面试邀请函,但这并不代表排期开始。只是说,2014年分给中国EB-5申请者的签证配额已经用完,而新的1万个配额在2014年10月1日重置,广领馆也在2014年10月1日继续发放了面试邀请函。去年短暂“停止发放面试邀请函”可以算是EB-5排期的预示,EB-5第一次排期有可能发生在2015年5月或6月。   排期指的是I-526获批后到收到美国签证中心签证号(绿卡号)的等待时间。2015年2月18日,也是中国新年除夕日,美国移民局官网放出了EB-5投资移民统计数据。2015年第一季度的I-526收件数约为3000件,粗略预估全年约为12000件,预计将再创新高。   目前,美国区域中心大概1000家左右,一家区域中心可运营多个项目,以一个区域中心只操作一个项目,每个项目平均50个EB-5名额的保守计算,市场至少拥有5万个EB-5投资者容量,大大超过每年预定的1万个签证的配额。   I-526的申请虽然可以继续递交和审批,但中国投资人和家庭成员将暂时无法从广领馆领取到面试通知或在美国申请调整身份。这对部分中国家庭来说,孩子受到影响最大。   在排期开始后,如6个月内没有名额,等EB-5签证有名额时部分孩子就已经超过21岁。“超龄”孩子就不能跟随父母移民。目前,只有在2013年5月之前递交的I-526申请有望赶上2015年5月或6月的最后一批面试。    回归EB-5投资本质 抛弃项目包装幻象   叶美华博士是某区域中心投资总监,首次推行EB-5项目的她,向记者透露了移民中介机构承诺的“包装方案”,比如希望项目方拿出跟美国政要的合照,这让叶美华不解,“美国政要为选民服务,打个电话就能见面,为什么要拿照片来充当门面呢?”   叶美华指出,现在很多宣传中大肆宣称“我们项目审理速度比平均速度快一倍”,请注意,这绝不是可以说明“项目靠谱”和“申请材料准备得完善”的理由,事实上这很有可能是人为干涉申请审批的结果,迫使移民局加速审理,达到相关方的个人利益。   此外,Alejandro Mayorkas涉嫌操纵的3个项目中,其中之一是由弗吉尼亚州州长出任主席的电子汽车公司的项目。还有一个是位于拉斯维加斯繁华街区的豪华酒店赌场。该项目以亚洲投资人为主,并获得民主党领袖议员Harry Reid大力推荐。这个有着230个投资名额的项目在投资规模远远不够的情况下,与Alejandro Mayorkas共谋,迫使申请“插队”加快审理速度,扩大投资规模骗取银行贷款。这些项目都有中国投资者感兴趣的政要元素,却是安全系数不够的项目。   目前,涉嫌丑闻的3个项目的投资人大多都获得了临时绿卡,由于内部人员的越权干涉,已审批的申请的有效性受到了质疑,因此对于获得永久绿卡的可能性,很难给出乐观的预测。   “只有回归投资移民的本质,创造直接就业,促进美国经济发展,才能避免悲剧。”来自西雅图家园区域中心的总裁张敏直言不讳,EB-5风险来自投资和移民双重风险,投资风险来自行业内部,目前市场上只有12%的示范性项目。   针对中国投资者最喜欢的地产项目,张敏认为首先要看开发商经验,其次注重其经济背景,开发商自己至少要投入15%资金,只有利益共绑,才能让开发商专注项目。并且土地价值应该占项目总值的20~30%之间,过高和过低都不正常。然后是团队专业性,尤其是地区专业性,张敏透露,目前有中国大陆开发商在美做EB-5项目,但选择区域是全美犯罪率最高地区,这可能造成损失。   ▲投资移民项目成大染缸,腐败像发霉的细菌从行业渗入到政治体系内部,华府“纸牌屋”原型们以EB-5为工具明争暗斗。(资料图片)
3 次阅读|0 个评论
分享 美国不应排斥亚投行
热度 1 MingHao 2015-4-1 10:47
作者:英国《金融时报》首席经济评论员 马丁•沃尔夫 英国选择成为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Asian Infrastructure Investment Bank,简称:亚投行)的创始成员国,此举激怒了美国。一些人将亚投行视为中国挑战世界银行(World Bank)计划的一部分。但这不等于说英国做出了一个糟糕的决定。相反,这个决定是合理的,尽管并非没有风险。 亚投行的初期注册资本为500亿美元,之后可能会增加一倍。该银行将为亚洲发展中国家的公路、铁路等项目提供融资。 随着亚洲多个国家的加入,中国将成为亚投行最大股东,而非亚洲成员国的持股比例被限制在25%以内。其他欧洲国家(包括德国和意大利)已决定申请加入;澳大利亚、日本和韩国仍举棋不定。 亚投行可能意义重大。亚洲发展中国家亟需基建投资。长期高风险项目的私人融资通常要么代价高昂,要么根本就没有。相对于资金需求,世界银行和亚开行(ADB)的财力极度匮乏。 因此,中国希望拿出其3.8万亿美元外汇储备的一部分投资于亚投行是件好事。更令人高兴的是,中国希望通过多边机构实施这一投资——在这样的机构中,中国的声音不管多么强大,也将是众多声音中的一个。亚投行将拥有全球性员工,与中国独自提供资金相比,这应会减少该银行的政治色彩。 基于这些理由,美国应该也加入。但美国可能回答说:不管美国政府有多希望这么做,也不可能获得本届国会的批准。这或许没错,但不能成为其反对他国加入的理由。 美国还有一个理由,不过这个理由令人困惑。美国表示,西方国家不加入能够产生更大影响。一位美国官员辩称,“在他们无法确信中国不会保留否决权的情况下”,不加入要好于“加入进去”。 然而非成员不会对一个不需要它们的资金的机构产生任何影响。唯一的希望是加入进去,从内部发挥影响。确实,如果此 前欧洲就加入的条件进行了协商,结果就会更好。但现在为时已晚。 美国财长杰克•卢(Jack Lew)表达了美国的担忧:亚投行在治理、贷款方面可能达不到“最高全球标准”。 作为世界银行的一名前员工,听到这句话我就笑了。卢或许愿意研究一下世界银行在为扎伊尔总统蒙博托•塞塞•塞科(Mobutu Sese Seko)提供资金方面所扮演的角色,这是众多可怕例子中的一个。 如果亚投行像白雪一样纯洁的话,那当然好。但这是一个堕落的世界。至少,拥有广泛的成员国要比没有强。 美国也无法令人信服地反对加大现有机构面临的竞争。成立新机构,确实可能引发竞相降低标准的风险,但有些多余的繁文缛节也可能因此被废除。 美国真正担心的是,中国建立的金融机构可能会削弱美国对全球经济的影响力。对此我有四点要说。 首先,美国、欧洲和日本看重自身对国际金融机构的巨大影响力,而这种影响力与它们在世界上的地位日益脱节。此外,它们并不是称职的“管理者”。尤其是,他们坚决不放弃对这些机构领导人的任命权,而这些机构历任领导人并不总是优秀的。 其次,二十国集团(G20)5年前就已同意实行新的配额制度,以降低上述几个国家(或地区)对IMF过大的影响力,而美国国会迄今仍未批准这一变革。这是不负责任的。 第三,更多长期资金流入发展中国家,以及让面临资金流“突然中断”风险的国家能获得IMF无法提供的更大资金保障,这对世界经济是件好事。 千禧之交,全球外汇储备总额约为2万亿美元,如今已增至近12亿美元,这使得IMF不到1万亿美元的资金能力显得微不足道。这种情况反映出资金缺口有多么大。中国的资金可推动世界朝正确的方向前进。这实在是件大好事。 最后,美国批评英国“不断迁就”这个正在崛起的超级大国。但如果不选择迁就,就要选择冲突。中国在经济上的崛起是有益的、也是不可避免的。我们需要做到的是聪明地迁就。 当中国的提议对自身和世界都有意义的时候,接触比在一旁挑刺儿更明智。曾经有一位美国政策制定者要求中国做一个“负责任的利益相关者”。创立亚投行正是在做“负责任的利益相关者”。 因此,英国以及其他欧洲盟国的做法值得赞赏。此外,英国加入亚投行的决定,对美国甚至可能是个有益的刺激。 当然了,假如拥有相似利益和价值观的国家——比如英国和美国——不管说话还是行动都能一条心,那是可取的。没错儿,英国采取了与其最重要盟友不一致的立场,这是有风险的。然而, 对盟友的支持不能变味成奴才般的服从。事实证明,那样对谁都不好 。 此外,如果英国的选择能让美国政策制定者明白, 领袖的位置不是一种权利,而是必须靠争取得来的 ,那么英国这个选择很可能是有益的。二战后那些年,美国凭借冷静的头脑创建起了当代世界的多个国际机构。但世界已经变了。 世界需要新的机构。它必须做出调整,以适应新的大国的崛起。它不会仅仅因为美国无法继续参与就停止前进。如果美国不喜欢这种结果,那只能怪它自己。 译者/何黎
2732 次阅读|3 个评论
分享 美国那个血性的年代
热度 3 岳东晓 2015-3-27 14:12
当广大汉人在满人主子面前跪地为奴的时候,美国人却处在一个血性的年代。下面以几例美国历史上名人的决斗予以证明。 1. 美国国父 founding fathers 之一的 Alexander Hamilton死于政敌枪口 Alexander Hamilton是美国国父之一,其对美国建国、美国宪法的贡献巨大。Federalist Papers 的大部分文章就是Hamilton 写的。美国建国后,他曾身任要职。满清嘉庆九年,由于政治观点的分歧, Hamilton 与其政敌进行了决斗。当时的决斗当然不再是用剑,而是手枪。 Hamilton虽然知道对手枪法精良,却毅然赴约。 Hamilton手枪发出的子弹从对方头顶飞过,击中一棵树。对手的子弹却击中了哈密尔顿的腹部。次日,一代英豪就此殒命。 2. 美国总统 Andrew Jackson 忍痛击毙对手 美国总统 Andrew Jackson的夫人与他结婚时,实际上是已婚而且尚未离婚的。这在那个宗教年代自然被当成一件很大的罪过(sin),经常被 Jackson 对手拿来说三道四。有次有一对头在当地报纸拿这件事攻击Jackson。Jackson于是挑战其进行决斗。决斗对手是一名神枪手,先开枪射击,子弹击中 Jackson 胸部,打断肋骨,离心脏差一点点。Jackson 忍痛开枪,子弹击中对手胸部,后者流血而亡。 3. 林肯也不含糊 Andrew Jackson 给人的印象是脾气火爆的军人,参加决斗不奇怪。但给人印象温和的林肯也曾接受决斗挑战。起因是林肯发表了一篇措辞激烈的文章批评一名伊利诺伊州官员。但在决斗前双方达成了谅解,从而避免了一场枪战。这可能是林肯在成为美国内战北方总指挥前最接近实战的一次。 4. 加州最高法院首席法官枪法不错 加州前最高法院首席法官 David Terry 与一名美国联邦参议员 Broderick 本来关系不错,后者还曾称赞Terry 是唯一诚实的法官。后来两者因为奴隶制等政治问题发生分歧,互相攻击,最后决定一决生死。Terry 为了决斗做了不少功课,进行了手枪射击练习,而 Broderick 没有练。结果最后 Broderick 倒在枪下,三天后不治身亡。这是清咸丰九年之事。数年之后,湘军攻陷天京,灭拜上帝教。
个人分类: 历史|3713 次阅读|5 个评论
分享 美国危机与建议
热度 2 稻草 2015-3-27 09:07
歌颂美国是对的,它是资本主义的巅峰,让斯密的国富论发挥到了极致,但 巅 峰也意味着危机接踵而至。中国封建经济的巅峰宋朝是中国的一个历史转折点,本来中国可以继续科学的传统,但中国却选择走上了一条唯心主义的不归路,两次被灭国,最后一次,也差点被日本给灭国了。 美国的危机是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必然性表现在市场经济的各个方面,下一次危机到来,美国是不是会幸运地被救呢?只有上帝知道。正确的办法是脚踏实地,开辟一条新路来。这条新路就是要正视当今的科学成果,哲学与神学成果,重新审视自己的文化,建立一种避开经济危机的新经济,我们可以把它叫做生态经济。 加油吧,美利坚!
个人分类: 时事评论|1955 次阅读|3 个评论
分享 NASA:美国“末日暴雪”或与中印空气污染有关
热度 1 漠孤烟 2015-3-10 09:26
原标题:美国航空航天局:美末日暴雪或与中印污染有关 【环球时报者苏静陈宗伦】眼下已是3月,美国部分地方却依然冰天雪地,积雪达半英尺厚。“中国污染可能导致美国寒冷多雪冬季”,美国国家公共电台(NPR)3月8日以此为题报道称,许多科学家认为,全球气候变化可能是导致今年波士顿“末日暴雪”和纽约、华盛顿极寒天气的原因之一。“然而,美国航空航天局(NASA)喷气推进实验室物理学家一直在调查另一大原因——中国和印度的空气污染。” 报道称,NASA制作的模拟动画直观展示了亚洲和其他大陆污染物相互混合并扩散到全球的全过程。该动画模拟2006年9月至2007年4月的卫星数据。先是南美和非洲部分地区燃起熊熊大火,撒哈拉沙漠灰尘扬起飘向西方,北美和欧洲发电厂排放的硫则吹向东方。动画播放约43秒时,亚洲映入眼帘,这里依靠燃煤提供动力的产业一览无余。中国和东南亚国家燃煤导致大量白色排放物。NASA科学家乔纳森-江认为,这些污染物吹向东面,并与太平洋上空的风暴相遇,而这些风暴可能对美国冬季气候产生巨大影响。太平洋风暴向西北移动,部分风暴袭击美国西岸,造成雨雪。还有些风暴则继续北上至加拿大,这会改变整个美国的天气。 NASA官网近日也以“污染改变下游云层和气候”为题发文称,亚洲空气污染漂洋过海,加重美国西海岸空气质量问题。NASA喷气推进实验室与加州技术研究所研究人员正在调查亚洲空气污染对全球天气和气候变化的影响。“科学家认为,任何形式的空气颗粒都会成为云核,导致云层增大增厚。”乔纳森-江及其同事去年的报告称,亚洲经济繁荣的近30年来,北太平洋风暴强度增加了10%。亚洲污染加重会使太平洋上空云层增多增厚,导致降水量增大。大气污染颗粒会成为云核,促进云的形成,使水蒸气等更容易凝结。不过,目前还不能确信太平洋风暴在多大程度上加剧了美国东岸的冷湿冬季和西岸的干旱天气。 复旦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系教授包存宽9日对《环球时报》表示,NASA的这种说法也对也不对。全球生态系统是一个整体,“蝴蝶效应”在理论上是可能的,说美国的极端天气与中国、印度污染有联系可能也说得过去。但另一方面,“蝴蝶效应”是极小概率事件,在一个复杂的生态系统下,任何部分的变化对其他部分产生的影响具有不确定性。印度、中国的污染和美国的暴风雪有多大关联,没人能说清楚,也没有充分依据。在这样的情况下,直接将两者联系在一起,这样的判定是武断的。 来源《环球时报》
3946 次阅读|0 个评论
分享 补课:判决的HOLDING, 普法(WORCESTER v. GEORGIA 案为例)
热度 1 岳东晓 2015-2-14 14:53
美国法律系统是基于英国普通法传统,其特点是法官判决中的法律精神可以成为法律,所谓法官造法 (judge made law)。我在之前举了美国最高法院一个极为重要的判例, Brown v. Board of Education of Topeka, 347 U.S. 483 (1954)。原告若干家长,被告是一个Kansas 州一个城市的教育局。但这个案子不只是解决这些家长及其子女上学的问题,其判决产生的法律精神成为了美国的法律。具体的说, Brown v. Board of Education 推翻了 separate but equal (隔离但是平等)( Plessy v. Ferguson ) 的原则,确立了 separate is unequal (隔离就是不平等)的原则。这一判决的重要性读者可以想象,因为这个案子建立原则很显然可以推广到教育之外,成为消除美国种族隔离制度的法律基石。 美国法院的判决往往洋洋洒洒、长篇大论,那么一个判决中哪些内容可以成为新的法律精神,成为其控制链中其他法庭必须遵循的法律准绳呢。只有判决书中的所谓 HOLDING 才能成为控制性的法律原则。HOLDING的字典定义与中文翻译如下 holding, n. (15c) : A court's determination of a matter of law pivotal to its decision; a principle drawn from such a decision. Cf. OBITER DICTUM. Black's Law Dictionary (9th ed. 2009), holding 。( 对法庭得出裁决结果至关重要的法律原则的确定;从判决中得出的法律原则) 由这个定义可以看出,holding 是从案件抽象出来的、对逻辑获得判决结果 必要的 基本法律判断。一个判决书中的其他可有可无的内容就不是holding,而是 dicta(顺便提到的内容)。HOLDING对于后续案件是具有控制性的,是后续案件必须遵守的;而dictum 则没有这个法律效力。 上面的定义看似简单,但也有一定的模糊性。因此,很多律师搞不清一个判决里那些是holding,哪些是dicta。有不少案子就是因为这个混淆导致严重的错误。一般来说,只有非常糊涂的律师才会把HOLDING当成DICTUM加以忽略,更普遍的错误是把DICTUM当成了HOLDING。具体例子我就不在这多讲了。 具体到 切诺基案集(The Cherokee Cases) 中的 WORCESTER v. GEORGIA 案 ,其HOLDING是什么呢? 这个案子我们在之前介绍过,乔治亚州立法对切诺基部落国实施管辖:白人没有乔治亚州颁发的许可证不得在切诺基国居留。依据该法,乔治亚抓捕了一名没有许可证住在切诺基国内的传教士,判处四年徒刑。切诺基给传教士雇佣了律师打到美国最高法院。美国最高法院裁决:切诺基作为印第安部落国享有一定的独立主权,并且受切诺基与美国联邦签订的条约的保护,乔治亚州不得侵犯切诺基,因此乔治亚州企图管辖切诺基的那条法律无效,既然法律无效,因此被依据该法律被判刑的传教士无罪。相关判决的英文全文大家可以在网上搜索。现在问题是,这个案子判决书的HOLDING是什么? 根据上面的HOLDING的定义,我们应该顺着判决结论的逻辑链倒推回去,看那些是得出那个结论必要的具有一定普适性的(新的)法律原则。为什么案子中的传教士无罪释放? 乔治亚州企图管辖切诺基的那条法律无效这可以算是HOLDING,但这是一个很窄的holding,除非你再碰到因同一条乔治亚法律引发的案子,这个holding根本用不上。进一步倒推,我们可以看出,为什么乔治亚这条法律无效?应该有另一个必要的法律判断,作为乔治亚这一法律无效的法律基础。因此,这个案子的更为广泛的holding是其关于印第安部落自主权及其与联邦的关系的法律结论。以后乔治亚或者其他州制订新的企图管辖印第安部落的法律,按照这个 holding, 这些新法律也是无效的、违宪的。 怎么验证我们以上逻辑分析的正确性?我们可以看看美国最高法院在之后是怎么引用 WORCESTER v. GEORGIA 案 的。下面我举1973年美国最高法院的一个判例: McClanahan v. Arizona State Tax Comm'n, 411 U.S. 164, 93 S. Ct. 1257, 36 L.Ed.2d 129 (1973)。 McClanahan案的 争议是亚利桑那州是否有权对居住于印第安人保留地的印第安人征收个人所得税。在我们看这个案子的判决之前,不妨先自己逻辑思考一下,按照 WORCESTER v. GEORGIA 的HOLDING 结果应该是怎样?稍微动点脑子应该知道, WORCESTER v. GEORGIA 案说印第安人有自主权,受联邦条约保护,州不得侵扰,这个原则完全可以类推到州政府试图向印第安人征税的情况。美国最高法对 McClanahan 的判决关键内容如下 The principles governing the resolution of this question are not new ... This policy was first articulated by this Court 141 years ago when Mr. Chief Justice Marshall held that Indian nations were " distinct political communities, having territorial boundaries, within which their authority is exclusive, and having a right to all the lands within those boundaries, which is not only acknowledged, but guarantied by the United States. " Worcester v. Georgia, 6 Pet. 515, 557 (1832). It followed from this concept of Indian reservations as separate, although dependent nations, that state law could have no role to play within the reservation boundaries. " The Cherokee nation . . . is a distinct community, occupying its own territory, with boundaries accurately described, in which the laws of Georgia can have no force, and which the citizens of Georgia have no right to enter, but with the assent of the Cherokees themselves, or in conformity with treaties, and with the acts of Congress. The whole intercourse between the United States and this nation, is, by our Constitution and laws, vested in the government of the United States ." Id., at 561.... Although Worcester on its facts dealt with a State's efforts to extend its criminal jurisdiction to reservation lands, the rationale of the case plainly extended to state taxation within the reservation as well. 上面我特意把held一字加大。hold, vb. (bef. 12c) 2. (Of a court) to adjudge or decide as a matter of law。正是根据 WORCESTER v. GEORGIA 案关于印第安人部落国的地位及其权利不得被州侵蚀的holding, McClanahan案最终结论:【 In this case, appellant's rights as a reservation Indian were violated when the state collected a tax from her which it had no jurisdiction to impose. Accordingly, the judgment of the court below must be Reversed.】 至于美国最高法院在一系列案件中开始脱离 WORCESTER v. GEORGIA 的精神,这是美国法律的演化,就像 Brown v. Board of Education 开始否定之前 separate but equal 的原则。
个人分类: 法律|11982 次阅读|5 个评论
分享 提前给中西部网客发新年礼物咯
岳东晓 2015-2-14 05:38
我在【 《美国真正的可怕之处在哪儿?》的中国式误区 】一文中写到,提到美国国会通过《印第安人清除法》之后,【 切诺基于是在美国法院起诉,结果美国最高法院还判他们赢了(1832年)。然而,枪杆子里面出政权,依法治国的美国总统杰克逊嘲笑了美国最高法院一番,把美国最高法院判决当成一张废纸。】 中西部网客似乎没有听说过相关历史,还在查维基百科。 我今天本来准备买一本美国初中历史教科书送给中西部网客作为新年礼物的 ,正在亚马逊上查,突然发现网上就有初中历史课,还有多媒体录像。就先给他发过来 http://education-portal.com/academy/course/us-history-middle-school.html 打开第六章,第8课, http://education-portal.com/academy/lesson/the-trail-of-tears-and-jacksons-indian-removal-act-of-1830.html 我建议他看相关课程录像并阅读相关文字。 我看了一下,发现这初中课本还讲得蛮透彻。还说杰克逊本是维护联邦权威的,只是在印第安人问题上就变了。 【 At the time Jackson was president, their lands had shrunk, but still they remained in control of sizable swaths of land in northern Georgia, Tennessee, and North Carolina, lands the white settlers wanted for growing cotton... With mounting pressure from all sides, the Cherokee tried to appeal their case to the United States Supreme Court in 1831 but were denied a hearing. In another court case, Worcester v. Georgia (1832), the Supreme Court held that the Cherokee were entitled to legal protection from encroachments by the state of Georgia on their lands. The problem was the Supreme Court gave opinions with no power to back them up. When it came time to enforce the ruling, Georgia and President Jackson, simply ignored it and continued preparations for the removal of the Cherokee.】 怕他英文程度不到美国初中,我翻译一下:【杰克逊执政期间,切诺基的土地已经缩减,但仍然控制了乔治亚北部、田纳西、北卡各州相当的土地,白人想用占据这些土地种棉花。。。面对来自各方日益严重的压力,切诺基在1831年尝试向美国最高法院陈情但被拒绝。在另一个案子(沃彻斯特对乔治亚)中,美国最高法院裁定切诺基领土有权获得法律保护而不受乔治亚州的侵蚀。问题是,美国最高法院可以给出判决,却并没有能力维护其判决。轮到强制执行判决的时候,乔治亚州与杰克逊总统简单地对判决不予理睬,而是继续进行清除印第安人的准备。】 先学学这段初中历史,然后对比本人写的 【枪杆子里面出政权,依法治国的美国总统杰克逊嘲笑了美国最高法院一番,把美国最高法院判决当成一张废纸。】 我干脆还再耐心一点,把我的中文翻成英文: 【'Political power grows out of the barrel of a gun.' (quoting Chairman Mao)U.S. President Jackson, ’under the rule of law‘ (sarcasm), ridiculed the U.S. Supreme Court and treated the ruling of the U.S. Supreme Court as a piece of junk paper.】
个人分类: 历史|2 次阅读|0 个评论
分享 切诺基的不幸在于没有毛泽东
热度 3 岳东晓 2015-2-13 02:41
联邦最高法院的判决就是美国最高的法律,根据宪法第六条Supremacy Clause, 理论上各州不得违反。 最高法院的案子虽然都是具体案件,但其判决往往具有广泛的法律意义,而不是限于解决某个具体案例的争议。 例如,Brown v. Board of Education of Topeka, 347 U.S. 483 (1954), 原告只是20名家长,被告是一个Kansas 州一个城市的教育局。但这个案子不只是解决这些家长及其子女上学的问题,其判决产生的法律精神是全国性的。具体的说, Brown v. Board of Education 推翻了 separate but equal (隔离但是平等)的原则,确立了 separate is unequal (隔离就是不平等)的原则。 当阿肯色州小石城的九名黑人学生(史称 Little Rock 9) 试图根据美国最高法判决精神进入白人学校的时候,阿肯色州长出动国民卫队,用坦克制止这些学生进入。不服最高法判决的白人群众与黑人群众开始发生暴力冲突。但时代不同了,世界在看。当年林肯为什么宣布解放黑人奴隶? 主要是为了在内战中获得反对奴隶制的英国与法国的支持。所以国际关系对美国国内政治是具有影响的。 毛泽东就曾亲自撰文支持小石城黑人争取人权,谴责美国种族歧视。 文明世界震惊。美国联邦政府于是出动了正规军准备镇压阿肯色州对联邦权威的违抗。艾森豪威尔警告阿肯色州不得蔑视最高法判决的同时,调动了驻扎于肯塔基州的美101空降师进驻小石城。美联邦军事力量终于维护了最高法的权威。 Brown v. Board of Education 的影响远远不止教育领域,而是扩大了整个Civil Rights领域,因为 separate is unequal法律逻辑也必然被用于其他领域。 WORCESTER v. GEORGIA 案 虽然表面上是他个人判刑的问题 ,但涉及的法律问题却是印第安人的主权、以及美国联邦政府的责任。正是联邦政府对美国最高法判决的蔑视,纵容了各州继续侵犯印第安人,为清除印第安人创造了条件。 切诺基人的不幸在于他们生活在一个孤立无援的时代。美国黑人的幸运在于他们有包括毛泽东思想的指引以及毛泽东的亲自指导。 参见我的旧作《 毛泽东思想与美国黑人的解放 》,《 朝鲜战争:一场确立中国人人权的战争 》 以及《 没有毛泽东,海华根本不被当人 》。
个人分类: 毛泽东|10033 次阅读|0 个评论
分享 与LAO探讨:切诺基案例的意义与美国三权分立的危机
热度 5 岳东晓 2015-2-12 02:06
我在【 《美国真正的可怕之处在哪儿?》的中国式误区 】一文中写到,提到美国国会通过《印第安人清除法》之后,【 切诺基于是在美国法院起诉,结果美国最高法院还判他们赢了(1832年)。然而,枪杆子里面出政权,依法治国的美国总统杰克逊嘲笑了美国最高法院一番,把美国最高法院判决当成一张废纸。】 LAO律师我的上述说法提出了反对意见, 他写道:【 起诉人不是切诺基人,是住在切诺基部落(nation) 白人传教士,起因是他拒绝申请居住执照。 这个案件只是要求Georgia 州释放判刑的传教士,对当时联邦政府清除米西西比河以西的印第安部落没有直接约束力,对《印第安清除法案》没有任何影响,根本不存在“把美国最高法院判决当成一张废纸" 的说法。】 (相关讨论参见 : http://www.bian-wang.com/discuz/home.php?mod=spaceuid=9999do=blogid=974 ) 下面,我针对LAO的上述见解,对 The Cherokee Cases 进行简单的普法与历史介绍。 1. 切诺基案例集 --- The Cherokee Cases 切诺基在美国法院起诉实际上有两个案子,第一个是 The Cherokee Nation v. The State of Georgia (1831),第二个是 Worcester v. Georgia (1832)。这两个案子在美国法律界统称为 The Cherokee Cases。在第一个案子中,乔治亚州试图对切诺基的土地进行管辖,切诺基在美最高法院起诉乔治亚州,要求停止乔治亚州的侵犯。美国最高法院认为切诺基不是外国(foreignstate), 因此,最高法对切诺基与乔治亚之间的诉讼没有管辖权(参见 A3)。但是,在判决文字中,最高法在很多地方是同情切诺基人的。 第二年,切诺基人通过 Worcester案 回到了最高法院,这次他们得到机会就案件争议进行辩论 (“ The Cherokee returned to the Supreme Court the following year in Worcester , and this time had the opportunity of arguing the merits of the case. ” --- The Cherokee Cases, West's Encyclopedia of American Law 2005)。 LAO 对相关历史可能不清楚,不知道历史背景及诉讼目的。Worcester 实际是一个进入切诺基支持印第安人权利的活动家,乔治亚的法律是专门为他及另外几个人制订的,不准他们未经乔治亚州许可进入居住该州内的印第安领地上,并将 Worcester等人逮捕判处四年徒刑 。乔治亚州长给这几个被判刑的颁布了赦免,但 Worcester与另外一人拒绝接受赦免,以便上最高法院挑战乔治亚州法违宪。 切诺基雇佣了律师为 Worcester上诉 。 请注意, 说【 这个案件只是要求Georgia 州释放判刑的传教士 】犯了不求甚解的错误。 该案子的 issue 不是申辩 Worcester没有违反乔治亚州的法律,而是说乔治亚州对切诺基领地没有管辖权,因此乔治亚的这项法律无效。 通过 Worcester是切诺基 绕过管辖权问题而再论切诺基主权的一招。 果然,最高法利用这个案子就印第安人的地位问题作出了对印第安人有利的裁决。美国最高法院完全赞成切诺基人的观点,认为切诺基的主权不容乔治亚侵犯 ( )。 【 切诺基于是在美国法院起诉,结果美国最高法院还判他们赢了(1832年)】,正是指的 The Cherokee Cases ;而认为 Worcester案【 只是要求Georgia 州释放判刑的传教士 】是不明就里、临时抱佛脚导致的错误。 2. The Cherokee Cases 的意义以及美国政府拒绝执行导致的三权分立制度的危机 LAO写道, Worcester案 【 对当时联邦政府清除米西西比河以西的印第安部落没有直接约束力,对《印第安清除法案》没有任何影响,根本不存在“把美国最高法院判决当成一张废纸" 的说法。】 LAO的【 对当时联邦政府清除米西西比河以西的印第安部落没有直接约束力,对《印第安清除法案》没有任何影响 】的说法表明他对相关法律与历史缺乏理解,英语阅读理解也成问题 (注一)。 LAO【 联邦政府清除米西西比河以西 的印第安部落 】的说法有两个问题:(1) Indian Removal Act 在文字上是印第安人自愿迁移,美国政府与印第安部落签约进行土地置换;(2) Indian Removal Act 中的【 their removal west of the river Mississippi】,不是【 清除米西西比河以西 的印第安部落】,而是将印第安人赶到密西西比河以西。犯这个错误固然是不知美国历史,但也是英文阅读力不行。 如果各州遵守美国最高法的在Worcester 案中的判决、尊重印第安人的主权,或者美国联邦政府遵守最高法的判决,遵守之前与印第安人的条约,承担对印第安人的保护责任,那么印第安人根本不需要选择迁移(注二)。美国政府以及州政府却蔑视最高法的判决,最终实行了强制迁移。【 More ominously, President Andrew Jackson, who favored the removal of the Cherokee nation and other Native American tribes, refused to enforce the Court's decision. His refusal illustrated the problem that occurs when one branch of government refuses to honor the decision of another branch. 】 政府 把美国最高法院判决当成一张废纸。 美国人具体的做法是,州继续侵犯印第安人,联邦政府拒绝保护印第安人,而是强逼处于不安全状态的印第安人签订迁移条约。很多情况下,是找印第安人的少数(根本不能代表其他大部分印第安人)签订一个迁移条约,然后政府军根据所谓条约对大部分不愿迁移的印第安人进行武力强制迁移,很多时候,条约甚至是在政府军的枪杆子逼迫下签订。对于那些拒不离开家园而东躲西藏的印第安人,美国政府军进行了长期的追杀。 相关的法律、制度危机,参见 Berutti, Ronald A. 1992. "The Cherokee Cases: the Fight to Save the Supreme Court and the Cherokee Indians." 我就不在此重复了。 注一:【 清除米西西比河以西的印第安部落】的说法也体现出逻辑能力薄弱;这条河贯穿美国南北,将美国分成两半,如果是清除 米西西比河以西的,怎么清除呢? 注二:美最高法院判决书写道:【 the acts of Georgia are repugnant to the constitution, laws, and treaties of the United States. They interfere forcibly with the relations established between the United States and the Cherokee nation, the regulation of which, according to the settled principles of our constitution, are committed exclusively to the government of the union. They are in direct hostility with treaties, repeated in a succession of years, which mark out the boundary that separatesthe Cherokee country from Georgia; guaranty to them all the land within their boundary; solemnly pledge the faith of the United States to restrain their citizens from trespassing on it; and recognize the pre-existing power of the nation to govern itself.】
个人分类: 法律|23612 次阅读|21 个评论
分享 中国美国互换公民海外帐户信息达成协议
热度 4 稻草 2015-2-11 10:07
近日, 中国政府 已与 美国财政部 草签了一份互惠协议,协议内容包括中国向美国提供美国公民金融账户信息,而作为回报,美国将中国公民美国账户信息提供给中国政府。 美国可以获得资本家在海外滞留款的税收,中国可以获得海外滞留款税收的同时,也让腐败无处藏身了。
个人分类: 时事评论|2932 次阅读|6 个评论
分享 《美国真正的可怕之处在哪儿?》的中国式误区
热度 7 岳东晓 2015-2-7 13:53
刚看到据说是刘亚洲写的《 美国真正的可怕之处在哪儿? 》。一看,完全是典型的中国式误区,也正中高明美国人的下怀。 不想多写,所以直接点。美国人最喜欢的是什么呢?就是树立自己的道德优越性。因此,美国人喜欢把自己的强大富有归结于自己的道德优势,所谓 moral superiority ,moral high ground。美国人最希望世界人民相信自己的道德优势,这种优势会赋予美国领导世界的资格。 中国有些长期受美国人愚弄而又缺乏独立思维能力的人在学习美国的过程中往往就被不知不觉的洗脑了,也就相信了美国的发达源自道德优势。 刘亚洲给美国列了三点可怕:(1)精英体制;(2)“大气与宽容”;(3)”精神和道德的伟大力量。这是最可怕的。” 其实这些是毫无依据的。美国的强大在于它抛弃了欧洲那些传统的束缚,特别是排除了宗教路线斗争,排除了个人感情的干扰,实现了科学地以最小的代价、最大获取国家利益。 至于美国的立国之本,刘亚洲应该仔细读读美国历史,才知道美国是怎么发展到今天。 我举个以前提到过的例子。有支印第安人叫做切诺基(今天被作为车名),他们完全吸收了美国精神,1827年他们以美国宪法为蓝本编写了 自己的宪法 ,他们与美国人并肩作战,甚至学着美国人蓄养黑奴,可以说一步跨入了美式三权分立、民主自由法治。这个速度,刘晓波等人应该羡慕了。但问题是,切诺基人的土地太肥了。从Thomas Jefferson (杰斐逊)开始,美国政府开始把切诺基从其土地上清除。1830年,美国国会民主通过印第安人清除法,立法将印第安人武力驱离家园。切诺基于是在美国法院起诉,结果美国最高法院还判他们赢了(1832年)。然而,枪杆子里面出政权,依法治国的美国总统杰克逊嘲笑了美国最高法院一番,把美国最高法院判决当成一张废纸。最后,印第安人在美军重火力的驱赶下走上了眼泪之路(trail of tears)。当时正是冬天,切诺基人在冻饿中被驱赶了1000多公里,到达贫瘠的目的地时,大量老少妇孺死在了路上。 我再举个例子。当年日本人轰炸珍珠港,美国总统罗斯福立刻下令,必须不惜一切代价轰炸东京。但美国人当时没有这个能力,只好改装轰炸机勉强送上航母,轰炸东京后,飞机只能选择在中国迫降。相比之下,当年蒋介石本来准备轰炸东京的,临起飞了,突然胆怯改成了扔传单,结果被日本人拿去当手纸了。后来,美国研发原子弹之后,美军麦克阿瑟是反对用在日本的,但美国总统杜鲁门就是要用,目的就是要在日本民族记忆上砸两个大坑,让日本人明白,你小鬼子在美国人太岁头上动土的后果。为什么今天日本人这么尊重美国人,却对解放军如此不屑?美国人的报复心(或者正义感)是最大的因素。 911也是如此,恐怖分子撞两栋楼,美国灭掉两个国家,最后并拉登被击毙还是现场直播给美国总统看。
个人分类: 地缘政治|11469 次阅读|9 个评论
分享 网上对付胡闹的方法
热度 9 岳东晓 2015-1-29 04:11
一般人在不知提问者水平的情况下听到愚蠢的问题,也会从自己的高度思考,甚至可能把愚蠢的问题想成更高的。这样,低水平的人有时能在网上瞎咋呼蒙人。 比如说,一个只读过一些科普的初中生如果匿名在网上跟当今最牛的物理学家聊天,不断以问题方式扯宇宙大问题,后者如果不察,可能让盘观者觉得这两人旗鼓相当。 美国培养出来的一般比较随和,而且在不知道对方真实水平的情况下,看一个匿名ID的咋呼不断反问,可能以为他是根什么葱。只要他不进行实质陈述,让人摸不到其真实水平,这个匿名ID就可以一直胡闹下去。 在无法查证对方真实资历的情况下怎么破解这种水货的胡闹? iMan 刚到珍珠湾时那个咋呼劲,我也以为他懂点什么东西,还认真回应他的问题。但他很快不慎在一个简单的上楼梯计算中露出了马脚,让我精确判断出他为水平中专左右。一旦我确定这一点之后,他不断的反问就完全失效了,我只要简单的让他陈述,他就无法再说出任何实质的东西,只能躲猫猫了。 事实证明,我的判断完全正确。iMan 留学期间一篇原创论文都没有,根本不具备基本的资质。 类似的事情,我在现实生活中也遇到过,有的水货瞎咋呼,喊得吓死人,大部分看这种咋呼的,往往以为这人有狂妄的资本,以为他多高水平,充满了敬畏。结果被我基本的东西考起,马上现出原形,最终只能承认自己水。 总结:遇到瞎胡闹的不断提问,你根本不需要回答,而是让他陈述他的观点(或者他问题与当前讨论的关联),后者往往就只能躲闪了,否则就是现原形。
个人分类: 随笔|9285 次阅读|11 个评论
分享 美国的危机
热度 3 稻草 2014-12-17 09:40
美国的危机并不是经济危机,而是意识形态的危机。美国提出国家的价值是普世价值,这个价值的来源是市场经济,既然市场经济的经济危机不可避免,那么这个普世价值就是病态的,是有潜在危机的。据此,也可以看出,美国的普世价值的本质是资本价值。《国富论》一方面提出资本的自由价值,另一面也提出道德的约束,孔子既提出富贵有道,又提出德礼制约,德主刑辅的政治构架。这说明,以资本作为国家意志,是偏激的, 不平衡的, 客观唯心主义的,会出问题的,迟早的事情。 例如美国借各国国债,是一个资本黑洞,永远借下去,永远还不完,那就是一个沉默的核弹,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一起灭亡。 在国家的政治构架中,意识形态是起平衡作用的,是维系国家的主脉,一荣则荣,一损则损,一毁则毁,一亡则亡。中国自唐朝末年发家的,道教唯心主义作为宋朝以后的主流意识形态以后,整个中国就成了行尸走肉,二次被灭国,如果不是五四时期科学的引入,断了唯心主义的死穴,中国致今都会沉沦在亡国的时代。 因此,美国的危机是意识形态的危机,前途必然是更新自己的价值观,建立新的先进的价值体系,实现自身的飞跃,否则有被淘汰的危险是必然的。
个人分类: 时事评论|2677 次阅读|7 个评论
分享 美国教授3美元的社会责任感
热度 5 岳东晓 2014-12-12 04:41
最近 BOSTON.COM 报道了一个趣事, 哈佛大学商学院 副教授 Benjamin Edelman (下面简称为教授) 根据一中餐馆网站上的菜单订了四个菜的外卖,结果发现每个菜的收费比网站上的标价高出 $1,总共多出$4 。 Edelman 博士 先通过网站给餐馆发出质疑,没有收到回应,于是他发 EMAIL 给该中餐馆,再次指出上述问题,但没有提出退款要求。 中餐馆老板的回应是,对价格差异表示道歉,表示网上价格已经过时,他会尽快更新网站,并问教授是否要一份新菜单,但没有表示退款。 教授回应到,谢谢你的答复,我们不需要麻烦您给新菜单。但是,请注意按照麻省法律,广告一个价格却收费另一个价格是违法的,敦促你们尽快停止这种做法,并依照麻省消费者保护法 MGL 93a 条款的精神退回3倍的超出收费,也就是 12美金。 中餐馆老板回应是愿意退回 3 美金。接下来教授与中餐馆老板之间进行了一系列的EMAIL往来,彼此之间使用的语言相当的客气,教授至少写了一两千字的文章,引经据典,估计花了好几个小时。 Edelman 同时拥有哈佛大学经济学博士学位与哈佛法学院 JD,其 麻省执业律师执照号码为 663528 ,影响力、学识、法律根底与唐人街海明律师之流相比,应该高出一筹。 根据这个报道, 他平时一小时收费是 800 美金 。 餐馆老板不解地问道,为了这几块钱,值得浪费教授您的宝贵时间吗? 确实,为了这么点小事,而且在餐馆态度非常良好的情况下,教授确实是小题大做了。为此, 他已经向餐馆老板道歉并发表了道歉书 。 但从另一个角度,餐馆老板的这个问题或许恰好体现了中美文化的差异。这就是社会责任感与正义感的差异。 以 Edelman 副教授的学识与智力,他当然知道为这几块钱花费他几个小时的生命在其个人的经济上是亏本生意,他的目的至少从表面上看来是为了给中餐馆老板一个记忆 --- 做生意要守法。他在邮件中写道该餐馆的多收费已经持续相当长时间:【在我看来仅仅是给一个顾客提供退款是对相关违规的极小的惩罚。。。一个商家如果有意多收费,相关的法律原则是对商家处以超过多收费用的处罚---这一原则的目的是惩罚与吓阻相关的违规】。 教授在3美金问题上的做法是他长期生活原则的体现。一旦他结论到自己面对的是一个良民,他就改变了自己的做法。但可以想象,如果他面对的是一个不思悔改、甚至倒打一耙的奸恶之徒,那么他将发动一场 relentless 的 crusade ,直到对方受到应有的法律教训。 很多中国人对涉及自身个人利益的事情往往是知道极力维护的,自己遇到餐馆多收几块钱,说不定啰嗦半天。有些人不管自己的索求是否站得住脚,到处求爷爷告奶奶跪求帮助,但一旦遇到其他人或者群体的事情就立刻摆出一副伪善的宽容的脸孔,甚至反过来指责利益被损害者,完全没有基本的正义感与是非观念。 一个涉及基本权利的贺梅案只有一个华人律师在开始时做了一点点工作,其余的不装高明、说风凉话就算不错了,倒是好几名美国律师全程参与,最后关键法律问题不得不由我这个非律师解决。汉人本来是一个重义的民族,但长期被满清种族奴役导致某些汉人只能追求最起码的个体生存,而无从顾及整个 collective。而西方人一直保持了自由民族的素质,具有较强的社会责任感。 这种差别也会反映在整个国家与民族的对外态度上。若干年前,我在《 美国人的正义感值得中国人学习 》写道【美国对德国对日本的战争都表现了一种无比的勇气和自信,更为可贵的是美国人民表现了一种朴素的爱憎分明的正义感和敢于承担一切的责任感。。。。而日本的长期对手中国,则有明显的欺软怕硬的倾向。日本在屠杀3500万中国人之后,中国最明显的举动就是史无前例地与另一个国家一厢情愿地搞起了世代友好,这个国家就是日本。。。那些屡次参拜靖国神社的日本官员到了中国照样被亲热地称为中国人民的老朋友,奉若上宾。 】 【相比美国人朴素的正义感,中国人确实是需要补点什么东西了。 】
个人分类: 法律|21549 次阅读|23 个评论
分享 拍到著名的高空间谍飞机U2
热度 14 Rafting 2014-12-8 06:36
拍到著名的高空间谍飞机U2
美国航天总暑艾娒斯中心庆祝75周年,开放给公众参观。 这是在101高速公路上可以看到的地标-已丢用的飞机维修架 高空间谍飞机U2 摄影装置和高空拍到的中心地面图
13600 次阅读|23 个评论
分享 资料:美国联邦法对RIOT的定义
岳东晓 2014-11-27 04:02
10 U.S. Code § 332 - Use of militia and armed forces to enforce Federal authority Whenever the President considers that unlawful obstructions, combinations, or assemblages, or rebellion against the authority of the United States, make it impracticable to enforce the laws of the United States in any State by the ordinary course of judicial proceedings, he may call into Federal service such of the militia of any State, and use such of the armed forces, as he considers necessary to enforce those laws or to suppress the rebellion. 18 U.S. Code § 2101 - Riots 18 U.S. Code § 2102 - Definitions (a) As used in this chapter, the term “riot” means a public disturbance involving (1) an act or acts of violence by one or more persons part of an assemblage of three or more persons, which act or acts shall constitute a clear and present danger of, or shall result in, damage or injury to the property of any other person or to the person of any other individual or (2) a threat or threats of the commission of an act or acts of violence by one or more persons part of an assemblage of three or more persons having, individually or collectively, the ability of immediate execution of such threat or threats, where the performance of the threatened act or acts of violence would constitute a clear and present danger of, or would result in, damage or injury to the property of any other person or to the person of any other individual. 18 U.S. Code § 2102 (a)(2)的这个三人或以上集会构成威胁的定义相当灵活.你不需要进行实际暴力行动,只要构成威胁即可镇压. http://digitalcommons.law.villanova.edu/cgi/viewcontent.cgi?article=2069context=vlr The Federal Anti-Riot Act and Political Crime: The Need for Criminal Law Theory
个人分类: 资料|3 次阅读|0 个评论
分享 毛泽东思想与美国黑人的解放
热度 4 岳东晓 2014-11-27 03:12
2012-02-19 23:13:48 从上个世纪50年代开始,美国黑人为了推翻可耻的种族隔离制度、争取基本民权进行了前赴后继的斗争。但黑人的争取自由、人权的斗争遭到了强烈的抵制,包括美国地方政府的武力镇压。在此仅举一例。1954年,黑人经过长期的法律斗争,终于在 Brown v. Board of Education of Topeka , 347 U.S. 483 (1954)一案中否定了之前的黑白学生隔离制度。但美国最高法院的这一判决却迟迟无法实施。1957年,在阿肯色州,9名黑人中学生试图进入Little Rock中心高中(一所白人中学)就读,结果阿肯色州州长出动国民卫队包围该中学,阻挡黑人学生进入。而当地的白人群众纷纷卷入,与黑人群众发生冲突(参见历史频: http://www.youtube.com/watch?v=xERXusiEszs )。 美国总统艾森豪威尔不得不出动正规军维持秩序,避免了一场流血事件。然而在美国其他地方,黑人的流血斗争不断发生。经过艰苦的斗争,终于在1964年赢得了《民权法案》的通过。 黑人挣脱枷锁、获取自由的抗争需要思想的指引。而毛泽东思想在中国的胜利给美国黑人很大的启发与鼓舞。在许多美国黑人看来,中国革命是一个第三世界有色人种挑战西方种族奴役的成功范例。而毛泽东思想正是这个胜利的思想武器。美国学者Robin D.G. Kelley教授等对这段历史进行了相当完整的回顾与分析。有兴趣的可以参考 :《 Black Like Mao: Red China Black Revolution 》。
个人分类: 毛泽东|9985 次阅读|2 个评论
分享 关于翰山酷网侵权案件通报
热度 4 admin 2014-11-26 00:30
最近有不少网友在关注翰山酷网侵权案件的进展情况,翰山 本人继续在散布大量具有挑衅性以及诽谤性的言论 。 针对这种情况, 特做以下通报。 在翰山拒绝回应 我之前提出的建议 之后,相关侵权人真实姓名根据公开信息已经基本确定为 Gaogao G. Han 。为了减少不必要的法律程序,将进一步核实相关信息。 网上不少人对本案做了各种为翰山酷网辩护的缺乏法律依据的猜测。 下面仅就三点进行普法 0)侵犯版权是一种 strict liability tort; 1)侵犯版权案是 federal question,不存在 diversity action 的金额限制; 2)被侵犯版权者可以要求 "statutory damages" 或者 "actual damages and profits" (17 U.S. Code § 504), 以及 injunctive relief (17 U.S. Code § 502) , 并要求被告支付 costs and attorneys fees (17 U.S. Code § 505 ). 相关侵权等违法事实已经确认。根据美国联邦法,此类案件的追诉期从发现侵权起计算为三年。Laches 对版权案 inapplicable, Petrella v. Metro-Goldwyn-Mayer , No. 12-1315 (May 19, 2014) .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 侵犯版权固然可以构成刑事犯罪( 17 U.S. Code § 506) ,但那是在一系列条件下才成立的。翰山酷网的侵权是 一起常见的知识产权纠纷,而不是刑事案件,不会因此有人坐牢,那种将侵权与犯罪等同的观点应该避免。 我们注意到,在我做出【 希望翰山停止在网上的各种攻击性言论,并且以真实身份与我联系,以寻求相关争议的公正解决 】的公开呼吁之后, Han 先生本人继续散布大量诽谤性、挑衅性、攻击性言论,本人再次呼吁 Han 先生停止攻击、诽谤,而是等待法律的裁断 。 美国的法律程序往往是漫长的,本网站将根据进展在不影响相关进程的情况下进行报道。
个人分类: 网站信息|11391 次阅读|4 个评论
分享 -
岳东晓 2014-11-15 15:14
west-east, 我已经在几处看到你提到这件事情,你可能记得清楚,但你对我只是一个随机的ID,我早已记不起来了。我说几点, (1)我不可能说贝克”拐骗儿童“,如果你能在我的任何发言中找出贝克拐骗儿童几个字,请出示; (2)我也不可能说你犯了诽谤罪,通常诽谤是民事责任,而不是刑事犯罪; (3)如果我曾经就你对贺梅案内容提出警告,应该是你所陈述的事实存在虚假,我警告的目的是避免事态进一步恶化;如果我说将提起诉讼,那才是需要执行的事情,我在只是警告的情况下完全没有起诉的必要; (4)起诉匿名网友诽谤,我在加州州法院做过一次,对方在身份被锁定,传票即将送到其办公室后,写了认错、道歉书,我就算了;这只是在对方不断散布虚假信息,屡次警告无效的情况下,为了维护真相不得已为之; (5)贺梅案真相,本人著有一书《赢在美国》,其所陈述事实完全准确,其中涉及几乎所有律师、当事人等等,可以求证; 当事人对于该案如何取胜有其观点: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fQh8kc6gDEo (6)如果我曾列你入黑名单,是没有时间不断就相关事实与对这些事情并不清楚的人辩论,而如果我对你在我博文下的评论不与回应,则可能被视为默认了你对那些事实的陈述。
5495 次阅读|0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珍珠湾全球网

GMT+8, 2024-6-30 05:35 , Processed in 0.067917 second(s), 26 queries , Apc On.

Powered by Discuz! X2.5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