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henzhubay.com

珍珠湾全球网

 找回密码
 用户注册
珍珠湾全球网 标签 美国 相关日志

tag 标签: 美国

相关日志

分享 说话的艺术
热度 13 ojx111 2013-8-8 09:37
说话的艺术
前几天我的两个小家伙有一场有趣的对话, 真是同一件事用不同的语言说出来产生完全不同的效果。 前一阵,美国海军航空兵训练时,因失误, 竟然把炸弹投到珊瑚礁上,毁掉了不少珊瑚。大儿子为此愤愤不满, 认为怎么能如此毁坏环境,他就给妹妹讲此事,希望得到强烈支持。 妹妹听了,没有什么反应,她还不大知道珊瑚礁有什么重要性, 不以为然。 哥哥一看,立刻说,他们轰炸了 Nemo (电影 Finding Nemo) 的家。妹妹一听,立马跳了起来,说道: What! How stupid they were. Guilty, guilty, guilty. They should all go jail. 看看,同一件事,说的方式不一样,得到完全不同的效果。
15314 次阅读|5 个评论
分享 《插针集》旅美印象及其他 旅美游记 7
热度 3 ojx111 2013-8-8 07:01
(7) 美国的房屋。 9 月 30 日周二 Turesday 阴全天阴沉沉的,伴微雨,天气转凉。上午到小区内走一走,不知不觉走到小区边缘,又右转身走,走新路回家,这一走就是 40 多分钟,走到回小区的路上。沿途所见多半都是美﹑英式的独栋房屋,国内称为别塑,一栋一栋别致新颖,房内布局却是大体相同,楼上卧室和卫生间,楼下厨房、饭厅、卫生间、生活起居方便,各自有自己的独立空间,又有共同生活的地方。 美国的住房分为四大类,一类就是所谓的独栋小楼 Single Fanlily residence 80% 住宅都是这种房子,每栋楼有独立的产权、土地权,可谓占天占地、四面见光,不与其他住宅发生连接,并有唯一的法定地址。在产权归属上,独栋屋只有一个房产权拥有者,即使它被改建并出租给多户家庭居住,这一属性也不改变。二类共度屋( Condominium )简称 Condo 每栋共度屋内每个单元都有独立的法定地址,都可以独立拥有,自由转让、出租等。产权所有人独立拥有的是住户的室内部份,但在共部分或室外部份,此如楼梯、走廊、外墙、前后院等则属于楼内住户共有。一般来说,每个住户还须定期向物业管理部门支付一定的管理费。国内的商品房、居民类单位宿舍楼基本上属于这种类别,只不过美国的共度屋多数是二、三层,国内多数是多层,高层甚至超高层。三类是公寓( Apartment multifamily residmce )美国所称的公寓与中国所称的公寓有较大区别。上面说过,中国的公寓相当于美国的共度屋。在美国,共度屋与公寓的本质区别是:共度屋有独立产权,可自由转让,而公寓的每个单元没有独立的法定地址,也就没有独立的产权,所以在公寓中,每个单元不可以单独买卖和转让,多数是供出租使用,要买要卖时只能是整栋楼一并买卖。所以,在美国,如果是自住,很少有买公寓之说,只能是租公寓。公寓是只租不卖。如中国学生公寓就是如此。四类城市屋( Town-houm )中国人称为联排联体、并联别墅。城市房与独立住宅的唯一区别是,它与邻居有一道或两道共用的墙壁,三面见光或两面见光,它有独立的产权,可以买卖转让。 在美国,对住房拥有形式只有两种,不是买就是租,绝无中国独有的单位房屋让你免费居住的。
11656 次阅读|1 个评论
分享 张’隆中对(一)
热度 2 wx1wx2 2013-8-8 02:56
美国真的离不开中国吗? 2013-08-03   号称是世界上最重要的中美关系究竟是怎样的一种关系,长久以来,人们对此存在着广泛的争论,在今年第五次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中,中国政府高层代表再一次庄严宣告,“中美两国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谁也离不开谁”。这一宣告如长雷惊天一般,响彻世界各个角落,特别是在中国,更激起了空前的反响。其中,有关中国为什么、因为什么而离不开美国的话题讨论的比较深入热烈,但相比较而言,有关美国为什么离不开中国的问题却讨论不足。这是不应该的,因为中美两国“谁也离不开谁”包含着中国离不开美国、美国离不开中国的两层意思于其中,而且两层意思各居半壁、不分轻重,只讨论其中的一半既不公允,也有断章取义之嫌。有鉴于此,笔者愿意就此话题做抛砖之引。   美国为什么会离不开中国呢?根据什么能得出这样一种战略判断呢?   说到这个问题,人们往往想到贸易关系与人员往来,什么美国离不开中国的廉价产品,看看美国日常生活,哪一桩哪一件离得开中国的产品;什么中国是美国国债的第一大持有者,美国离不开中国的资金支持,经济发展离不开中国的市场,以及两国的人员来往多么密切,每天多少个航班来往于两国各大城市之间等等,罗列种种家长里短柴米油盐之类的琐碎事务,即使拔高一点,也无非是中美共同面对一些人类或全球的问题,什么气候环境之类。笔者以为,如果仅仅以为就是这些原因造成了美国离不开中国,那就未免太过肤浅,也太过看低美国的战略水准与战略品味了。一个空前的很可能也是绝后的战略霸权,难道仅仅就因为上述一点鸡零狗碎的原因就变得离不开一个国家吗?美国的战略家政治家们对此能够认可同意吗?   一个国家被判定为离不开另外一个国家,这里面牵涉到的问题一定极其复杂深刻。笔者以为,像中国离不开美国是有深刻的历史政治原因一样,美国之所以离不开中国,也必须从政治和战略的高度加以考察。   第一是判断:美国离不开中国确实是真的   冷战结束至今,全球战略结构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过去,世界以大西洋为中心,战略重点在欧洲,现在,太平洋取代了大西洋的重心地位,全球战略重点转向亚太,这一过程已经开始。根据人类既往的战略经验,太平洋作为全球战略中心的地位将持续上百年甚至几百年,这一事实将极大地改变人类社会的历史。   这一转移既是一个客观现实的进程,同时也伴随着战略大国的积极推动,其中,美国既是这是转移的策划者,也是这一进程的积极促进者。其实,所谓全球战略重点,实际上也就是美国的战略重点;所谓全球战略重心转移,也就是美国的战略重心转移。纵观美国的战略历史路径,可以看出,这个帝国大致经过了三个历史时期,第一阶段是美洲为中心的时期,代表性的理论是门罗主义,第二个阶段是以欧洲为中心的时期,代表性主张是马歇尔主义,现在则进入了以亚太为中心的时期,目前看主流思想是并不完整的奥巴马主义,其代表性战略理论有三个重要标志,一是“重返亚太”,二是美国决不当第二,三是“空海一体战”。第一个要点重在说明霸权的目标指向,第二个要点重在说明霸权的战略任务,第三个要点重在说明霸权的基本手段,这三者相辅相成,共同组成一个虽不完整但也自成体系的战略指导框架。   在奥巴马主义的战略指导与策划之下,美国开始了“重返亚太”的战略进程,这标志着美国新的全球战略已经进入到具体实施的阶段,而“重返亚太”的战略目标指向,就是中国。曾几何时,有关美国“重返亚太”是否针对中国的问题在中国战略界引起广泛的争论,主流的“专家”“学者”信誓旦旦地保证说,这完全不是针对中国。他们认为,这要么是出于美国内政选举的需要,要么就是个别人的冷战思维作怪,与中国是没有任何关系的,中国对此应该保持“淡定”,不要当做一回事,并断定这不只过是一个“烂尾工程”而已。现在,来自美国军政高层明白无误的战略宣示狠狠地打了他们的耳光。最新的例证是,美国空军司令明确宣告,美国就是要向包围前苏联那样,用最先进的战机包围中国。这等于是将美国的亚太战略指向明白无误地向全世界公开宣告了。   种种事实早已充分说明,美国已经把维护全球霸权地位的抓点与靶标聚焦于中国,现阶段美国的全球战略规划与亚太经营都是以中国为核心目标而展开的,离开了中国,美国的全球战略框架就无法构建,美国的安全战略就将无的放矢,离开中国就偏离了正确方向,离开中国就不能很好地维护美国的霸权地位,可以说,世界战略的太平洋时代,实质上就是中美对抗的时代。一句话,离开中国,世界战略的历史就得重新改写了。   第二是分析:都是哪些方面离不开中国   仅仅原则上说美国离不开中国是不够的,进一步还要具体说明都包括哪些主要的方面   1,政治上离不开中国。美国领导全球的一个重要使命,就是规划全球的政治版图,使之向着西方要求的方向演进。在当前来说,就是用普世价值统帅一切、领导一切、洗涤一切。而在这一潮流中,最大最顽固的堡垒就是中国,中国是美国现阶段最大的政治对手。面对这样一个中国,难道美国会偏离主要对象,舍大求小,舍本逐末吗?所以,只要中国的现行政治制度一天不垮台,美国就一天也不会放过对它的打击,离不开中国是注定无疑的。   2,经济上离不开中国。中国是世界上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经济体,因而注定要成为美元货币的主要受体,也是美国主导下世界经济贸易体系必须降服摆平的对象。因为如果中国不接受美元,美元的全球货币地位就岌岌可危;如果中国不遵守美国制订的贸易规则,不按照美国的要求办,美国主导下的世界经济体系就要面临强烈的冲击。这主要是中国的突出地位所决定的,对中国是这样,如果有一天巴西或者印度取代中国而扮演了这一角色,美国还是要照此办理的。这就是为什么美国策划TPP和TIPP都以中国为目标的原因。这样做的核心目的,就是把中国永远框在美国主导下的世界贸易体系之内,用所谓全球化、一体化捆住中国,使之脱离不了西方的绳索,能持久地接受西方的支配调动。   3,军事战略上离不开中国。现在,美国最现代化的军舰飞机正纷纷往中国周边集聚,在中国周边形成了密集的战略包围。与国内军内众多“专家”、“学者”包围无害论的意见不同,笔者以为,这不仅仅是包围而已,美国正紧锣密鼓地准备在几个地方打仗,用美国军方的术语说就是击破中国的“反介入战略”。这些地方是:朝鲜半岛——以美国为核心,动员组织韩日力量,伺机打垮北朝鲜,并准备在一旦威慑失灵中国军事介入的情况下打败中国,将中美的战略边界推进到鸭绿江边;台湾海峡——以台湾为支点,以美国为后援,联合日本,击退大陆对台湾的进攻,确保台湾不被大陆统一,堵死大陆通往太平洋唯一可行的通道;钓鱼岛海域——以日本为核心,以美国为支援,联合作战,确保日美对这一战略区域的绝对控制,并寻机歼灭大陆近年来装备发展起来的新兴舰队,如同当年的甲午海战一样,给中国的海军现代化历程以致命的一击;南沙群岛——以菲律宾为支点,以美国为核心,组织动员日本、印度、菲律宾、新加坡以及其它一切能够组织的力量,粉碎中国在南海地区的存在,重新确立美国在东南亚地区不可动摇的主导地位,并在必要时封锁马六甲等海峡,使中国陷入全面的战略危机。   除了上述几个地方,美国准备或者已经同中国作战的领域还包括外层空间,电子电磁场,网络等,美国还制订有同中国打全面战争、核战争的全般计划,甚至据美国一个军官透露,美国甚至有军事占领中国的军事预案……   总之,以中国为作战对象,一切围绕中国展开,哪怕是在遥远的非洲、美洲,是当前及今后一个历史时期美国军事战略的核心内容,美国一切主要的军事谋划与战略调配都必须以中国为核心,所以,军事上美国也离不开中国。   当然,美国离不开中国的方面可以有许多分类方法,笔者之所以从上述政治、经济、军事等三个方面加以描述,只不过是为了叙述方便而已。有水平的高手完全可以跳出这种老套的语言体系另作精彩的阐释。   最后是结论:中美关系的本质到底是什么   有关中美关系到底是怎样一种关系,长期以来,中国主流的“专家”、“学者”穷智竭虑地捏造了许多似是而非的说法,大致有如下几种学说。   一是“非敌非友”说。认为中国既不是美国的敌人,也不是美国的朋友。但到底是什么却始终没有说。这简直如同“非驴非马”说一样,云山雾罩地忽悠得让人找不着头脑。   二是“合作竞争”说。认为两国的关系是既合作又竞争的关系。按照这样的说法,国家关系就等同于商业关系了,在商业领域,中美可能有这等既合作又竞争的关系,但在其它领域则完全子虚乌有,比如中国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普世价值能怎样合作竞争呢?这是典型的以偏概全,在战略上就是一叶障目、不见泰山。   三是“接触遏制”说。认为美国对中国是既接触又遏制,接触是为了避免冲突,增强互信,遏制是为了防范中国。这种说法把全球战略重心转移以及美国对中国的战略部署说成是防范。这等轻描淡写简直是对美国国家战略严肃性的一种污蔑。   四是“新型大国关系”说。这主要是中国方面提出来的,美国方面并没有认可认同,更没有呼应,一直是中国自己在鼓噪,说只是中国的一厢情愿也不为过,其实并不值得深入讨论。   五是“夫妻关系”说。这是中美关系理论的最新创意,现如今非常时髦。但夫妻关系的具体内涵尽人皆知,按照中国的习惯,起码得有一张结婚证,但中美之间目前并没看到这样的合法执照。   所以,笔者以为,上述所有说法,一概构不成对中美关系本质属性的描述。而要做这样的描述,还得从美国为什么离不开中国来着手。从上述美国为什么离不开中国的说明中,笔者以为,可以得出如下几个有益的结论:   1、美国对中国不是离不开,而是过不下去。   以改革派头面理论人物而知名的某人,曾捏造出一个“命运共同体”理论,说什么全人类现在都是一个“命运共同体”了,彼此互相依赖,一荣俱荣、一损俱损,以此作为中美谁也离不开谁的理论支撑(感兴趣的读者可以参阅笔者文章《中国与西方是“命运共同体”吗》)。在这一理论之下,一些人再拿出一些衣服袜子当证据,似乎美国真的离开中国就没法过活似的。其实,不管有没有中国的廉价消费品,甚至有没有中国的资金输入,美国都照样过日子,在这个层面上,根本不存在美国离不开中国的问题。美国之所以离不开中国,是出于战略需要,说得直白一点,要拿中国过去不去——自从新中国成立那一天就是这样,只是现在这个问题变得更加急迫更加危险了。   2、一切都是为了维护美国的霸权。   一些中国人之所以总是对美国充满幻想,一个不能忽视的原因是,来自美国的不都是打压、遏制、羞辱,还有打着互信、合作旗号的怀柔、绥靖,这就使得一些人滋长了可以与美国相安无事的幻想,以为既可避免冒与霸权大国对抗的风险,又能平安顺利地实现崛起,以最小的甚至无代价地换来中国的复兴。其实,这只是良好的一厢情愿。美国人心里非常清楚,中国的成功就是美国的失败,所谓“双赢”、“互利”不过是骗人的把戏。但是,在决定性时刻没有到来的时候,这样的骗术还必须进行下去,所以美国还需对中国动用打压和驯服的两手,什么“风雨同舟、同舟共济”、“殊途同归”之类,就是这后一手的理论注释(有关这个问题,感兴趣的读者可以参阅笔者《中美关系真的好起来了吗》《中国真的离不开美国吗?》等文章)。说到底,美国的一切所作所为,都是为了维护美国的霸权,而绝不是为了中国的和平与繁荣。   3、紧紧向美国靠拢不会取得美国的信任与原谅   在中国主流的“专家”、“学者”看来,发展崛起的中国必须与美国搞好关系,否则就一切的都泡汤了,他们视中美融合为无上的法宝,认为只要做到“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美国对中国就恨不起来了,就不会痛下杀手了。举例来说,当笔者写出《究竟什么离不开美国,应向全国人民说清楚》一文后,来自一个名叫“大西洋人”的评论是,“作者是典型的王明主义的现实翻版,就是教条第一,毫无智慧,中国的国家利益就是我们需要一个和平的中美关系,一个和平的国际环境,这些头上整天顶着教条的斗士请站到一边去。”在这位“大西洋人”看来,只要中国加紧向美国靠拢,加紧对美国搞利益输送,中国想要的“和平的中美关系”就唾手可得。还有,针对笔者《离不开美国是战略堕落,中国必须摆脱》一文,在上海东方卫视做专家讲座的某专家评论称,中美两国已经摆脱了冷战格局,两国之间有利益,有矛盾,要选其中一个大的。把中美关系描述的非常轻松自在。总之,在这些人看来,只要与美国拉好关系、讨好近乎,就能获得美国的信任与原谅。   笔者以为,美国人并不像中国的一些领导那样,以为拉关系套近乎就管用,实在不行送上一点贿赂,就没有摆不平的了。冷酷战略现实决定,中美关系不会凭某个人或某些人的努力就搞得好,多少利益输送都不行,没谁有那样的本事,就算以身相许、委身从命也无济于事。这些人居然把邓小平“中美关系好也好不到哪里去”的话也丢到九霄云外去了。所以,展望未来,中美关系必将在对抗的道路上越走越远,直至最后的较量,这不以一些中国人的意志为转移。   说了半天,那么,中美关系的本质到底是什么呢?   在这里,笔者不妨把已经多次了重复过的观点再复述一遍:当前及今后一个历史时期的中美关系,是两种不同文明,两种不同政治模式,两种不同历史道路对立对抗的关系,由这种关系所引起的对抗与较量,比冷战时期的美苏对抗更全面、更漫长、更艰苦,其历史影响也更加深刻。   所以,如果要刨根问底地问一句,美国真的离不开中国吗?回答是:这是真的。因为它必欲置中国于死地而后快,就像当年对付前苏联那样,不达目的,霸权是不会善罢甘休的。 【所有文章只代表作者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上一篇 面对日本威胁挑衅,中国怎么办?下一篇 斯诺登变成斯诺登斯基,谁赢了? 文章评论 评论人: xjo123 查看评论专辑 中米关系是建立在1个大的战略机遇期!在完成老米的所有战略后,下1个目标就是同1条船上的人,中国需要做的就是这个目标不是自己!,,,,当然如果成了这个目标也是有办法的,就看我们的’大脑‘是想生,还是想S了。。 2013/8/3 14:53:56 评论人: 惊世骇俗 查看评论专辑 只所以美国离不开中国,最主要的是中国还有利用的价值。中国政府目前还十分听话,叫干什么就干什么,叫怎么改就怎么改,想要什么立即送去。虽然是露水夫妻,必竟也是夫妻,不能说翻脸就翻脸,还需要软磨硬泡,温水煮青蛙,慢慢收拾,现在只是围而不打,对你形成有效的威慑,你乖乖的听话,一切好说。等到有一天,把你浑身上下剥的净光,武力解决中国的时候也就到了。中国,一只待宰的羔羊,时刻准备着。 2013/8/3 14:03:44
个人分类: 人物|3636 次阅读|1 个评论
分享 《插针集》旅美印象及其他 旅美游记 6
热度 6 ojx111 2013-8-7 11:22
(6) 美国的超市 一天下午儿子开车带我们分别到美国超市﹑中国超市去购物,美国超市很大,室内灯光明亮,商品上标签再小的字都清清楚楚,灯光,商品也显得新鲜,光亮,整洁。物品太丰富,琳琅满目一点不过,你要什么有什么卖的,有的还是你想不到的,别人也替你设计制造出来,购物的美国人很多,各种肤色的都有,都讲英语。白人,黑人,墨西哥人中大胖子都多,中国人中的胖子与他们相比都算苗条了, 2007 年美国心血管大会上一篇文章讲,到 2020 年左右,全美国人都是肥胖者,那太可怕了,心血管病人大大增多,现在认为肥胖是万恶之源,肥胖者既增加自己心血管系统、骨骼系统的负担,又增加地球资源消耗负担。人人的推车都装得满满的,犹如一座小山,我们仅买了俩件化妆品(啫喱水,口红),到自动付款机付款,称是快捷通道,国内还无此做法,这家超市叫 meijie ,很出名的。 开车又到另一处中国超市,那就显得寒酸了,商场小,灯光暗,主要是卖的来自大陆的食品,调料,各种零碎小商品,蔬菜,肉类,冷冻食品,专柜冷气逼人,我都不敢多站,怕感冒,躲在外面,最后夫人儿子母子反复比较,拣选买了一大堆蔬菜,食品,由我结账,细看账单,发现物价还是很贵。儿子讲,你不要老是人民币美元拆算计,按 7 : 1 算,那人民币是贵的,但就美元讲,那是比较便宜的,刚好手边有一份华文报纸,其中一篇文章标题,《让人震惊的中美物价再次对比》,文章讲,不说汇率问题,美国和中国的月收入都将近三千,美国人挣美元消费美元,中国人挣人民币消费人民币,美国人消费一刀( dollar )和中国人消费一块钱完全是一样的。可我们都差在哪里呢? 在美国买辆奔驰 E-320 , 50000 美元,相当于半年多工资,在中国买辆同型号的车, 980000 元,相当于十年多的工资。 美国 中国 买双意大利皮鞋 50 美元上下 1500 元上下 租一套三居室 1000 美元上下 2000 元上下 麦当劳巨无霸 4 美元上下 20 元 好一点西服 500 美元上下 2000 元以上 一台苹果园 5 计算机 1500 美元 3000 元以上 买斤瘦猪肉 3 美元 15 元左右 一个大生日蛋糕 20 美元 200 元 住四星级宾馆 80 美元 800 元 加满一箱汽油 30 美元 300 元 买套 250 平方房子 50 万美元 500 万元 办一年有效签证 120 美元 1240 元 看电影大片 7 美元 80 — 120 元 羊绒衫 100 美元 1000 元 一件小裙子 3 美元 50 元 收入 3 万美元 2 万元 一个人的伙食费, 150 — 200 美元,占月收入 6% ,超市一次 200 元,买好房子,中国等于美国 10 — 20 倍。 这样看,在相同购买力,相同工资情况下,中国汽车,房子等较耐用消费品上,物价偏高,关键是中国人收入不均,差距大。一天上午开门发现儿子为我们网上订购的相机已送到,放在门外,拿回家打开包装二个相机共 299 美元(含税),先送一个来,下周再送一个来。相机是尼康 CoolXS600 型,另一个是 S550 型比在国内买要便宜很多。国内一个普通工作人员,一个月工资 1 千多块钱,仅能买一个相机,在美国同样是工资可以买 10 个相机,购买力相差很大。感到惊奇的是,不光是物价、货币的含金量,还令人感到惊讶的是东西送来放在门外,人就走了,物品不会丢失,刚来那一天,儿子买了手机,也是送到家门口放在地上待主人回来自行取走,在国内是不可想象的,何况放在门外这么贵重的物品。儿子讲快递公司送货的的方式不同,含有货币的物品一定要主人签收,充值手机这些就不用签收,放在家门口就走人。可能我们这里是校区﹑别墅区﹐治安状态好才是这样,大城市可能不会这样。这是猜想。 午饭后陪儿子到修车店取车,变速器坏了,换一个 600 多美金,加上人工费 300 多美金,税 44 美元,共 1004.00 美元,比到 4S 店要便宜 5-600 元,这家修车店,专修自动档车的变速箱,是经人介绍的。店主是美国人, 50 多岁,下面雇了几位工人,门面不大,后面一个大的维修车间,吊车都有,与国内修车行差不多,车间四周堆满了各种各样的设备和器材,有凌乱、脏的感觉。 取车后,店主又送了一张 500 元的优惠卡,希望下次再到他的店来修车,这些手段算是国内外接轨了。 儿子开车将我们送到超市,我们想看看鱼油类保健品的价格,为回国后送礼作准备,在邻近几家超市转一转,东西都不便宜,鱼油包装都是大包装,携带也不方便,决定买口红、颜色、型号也拿不准,只好另择机会再买,网上购物也同国内一样,陷井多说好免手续费,寄来账单又多出来管理费、保险金 2 ﹑ 30 个美金,价格与商店相差不多,转了一转近 5 时步行回家,发现路程并不远, 20 多分钟路程。
12493 次阅读|3 个评论
分享 《插针集》旅美印象及其他 旅美游记 5
热度 6 ojx111 2013-8-6 11:15
(5) 友好的美国人。 一天我们又外出。 4 时,决定步行回家,我不愿走回头路,决定按我们住家方向选一条路就近走一走,走了一半,在一个三岔路口,拿不定方向了,掏出字条问两个学生模样的年青人,都回答不知道,遇见一个白胡子老头,精神饱满,大步流星走过来,外国人的年龄确实不好估计,约 40~50 岁,我问他路,他也不知道,他示意我到报亭买一份地图来看一看,我一是不知道报亭位址,二是看不懂外文,未去买,我们在原处打转转,找人寻向。一会儿,白胡子老头拿了一份地图递过来,在地图上比划了一阵,然后讲,这地图给你“ Give you ”,我们忙连声感谢“ Thank you ”,老外转身就走了,真是一个活雷锋。我们只好回到原来的 Wash tenawAvr 路上去,一路问了几个人,总算明白了我的英文意思,指定方向,从原路返回。到家讲到此事,儿子讲:“你的英文发音错远了,没有把你指到另一条 Wshington 路去,就算不错了”。密歇根大学所在地 Arbor ,占地面积四、五十平方公里,大大小小街道几十条,除了几条主要马路外,其他小区内的街道密如蛛网,又短又小,转身就是另一个街名了,所以要记住主要街道社区,我问美国人的路名,就如外国人问成都人问春熙路在哪里﹖说成春照路在哪里一样,我们能懂他们的意思。 上午仍到外面转了转,见到一个汽车饮食店,在两条大街相汇地,一处造型别致的二层小楼,前后开门,门上上书( office Mom )汽车开到门前,司机伸出头要上咖啡、汉堡包类的早点,付钱后就开车走,车都不用下,都是服务员跑上跑下。这些设施,只有美国这个车轮子上的国家才会有的现象。我们驻足一会,就看到两辆汽车在一左一右开进去了,我们忙拍了几张照片。沿 WashteawAur 到公园,在公园门口,就是找不到大门,我们拿出那张老美送的地图,左右比划就是辩不清方向,在旁边操作除草机的一位美国人主动向我们打招呼,询问我们到哪里去,我们讲到公园,找不到 Door ,他也听不懂,最后拿出地图指着 Park ,他明白了,叫我们朝前走,然后右转弯,我们循路朝前走,他又怕我们搞不清,又开着除草机从后面追上来,引我们到公园门口,他也回公园休息,原来公园的门不叫 Door ,应叫 gate ,“ Door ”仅是房门,有围墙的门应叫 gate ,天气好,公园内反而人少,仅四、五个人,我们在中转了转,回家作午饭,午饭为面条。周一阴间多云上午未外出,午饭后到 Wrgrea 食品、药品店购物,买打折口红( Free buy one get one )就是中国常见的促销语言“买一送一”。买了四支口红,售货员算错了,未按优惠价计算,找到他们,总服务台很快退款给我们,原价 4.99 美元,相当贵。商场服务态度比机场好。一下午,不敢出门,等快递公司送手机来,临 6 时才送来,是美国那种买话费送手机那种, 30 元美金送一个。可以打电话,又可以照相,功能也多,全是英文说明书,折腾半天,也没有弄全明白。问一个美国人,他耐心示范,讲解。
12534 次阅读|5 个评论
分享 《插针集》旅美印象及其他 旅美游记 4
热度 8 ojx111 2013-8-5 08:15
(4) 美国的政治 网上看到一则消息,新加坡资政李光跃针对中国人自吹自擂,称自己国家多么强大,要在近年内超过美国,他讲,中国照此发展 50 年,达到美国目前水平的一半就不错了。我觉得有理,中国底子薄,问题多,人口多,资源相对缺乏,再发展的后劲受到影响和制约。这几天,在电视上、网上看到股票下跌明显,天天大跌,重挫,投资银行倒闭,雷曼兄弟银行申请破产保护,美国财长保尔森又不断出面讲话,出巨资接管房地美,房利美两个最大的房地产抵押贷款公司,防止倒闭,引起金融风暴进一步扩大,波及到美国乃至全球金融秩序,前美联储主席,这次次贷危机的首作涌者,又称这是“百年一遇”的金融灾难,闹得这么凶,为什么美国人的生活,国内人民的生活照样平静在进行呢?这是因为仅限于金融系统,也就是有剩余钱拿来投资、买房、买股票,谋求更大利益的人,多余的钱损失了无办法,命还在,这是泡沫在破裂、缩小,是虚拟经济在变动,一旦波及到实体经济,工人下岗、失业、工资发不出来,那就要出现大麻烦了,引起社会骚乱、动荡。这就是为什么国内党和政府,天天讲(促发展)保稳定,提高国民生产增长率,保证在年增长在 9% 左右,这样可以保证失业率不上升。 在去公园的路上,在几处房屋的前面的草地上竖起一块小旗,蓝底白字上写“ Vet OBMA ”。我不解问儿子才知,今年是美国大选年, 11 月份就要投票了,支持奥巴马的人就写上这种旗帜插在外面以示支持。我未见到另一位共和党候选人麦凯恩的支持标语,沿途见到美国国旗都下半旗,原来今天是 9.11 七周年纪念日。打开电视,新闻时事频道都是竞选、 9.11 纪念日这两个主题,电视上俩个候选人竞争激烈,在社会上未见到我们国内所常见一个个宽的横幅,红红绿绿的标语,更见不到集会,显得很平静,工作,生活照常。 这几天电视主要两个主题,一个是金融危机、财政部保尔森、总统布什忙救市,要求参众两院通过 7000 亿美元的救市计划,议论纷纷,争执不下。二是总统竞选,奥巴马竞选口号是 Change we need 这句话很深入人心,人民需要改革,美国需要改革。不改革不会有出路,我们改革开放三十年使中国发生了巨大变化,现在成功举办奥运会后,胡、温领导人仍提出与时俱进、坚持改革开放,这是符合全世界潮流的。我们中国人衷心拥护的,美国人民也是拥护改革的。在小区内,见到许多人在门口插上支持奥巴马的旗帜,支持共和党候选人默凯恩的少,今日还见到两面要求弹该布什的旗帜,美国人民可以自由表达自己意愿。 晚上是两位付总统候选人竞选辩论,辩论激烈,结束时双方家人走上台,相互问候,示意友好,在下的听众也十分热情友善,各自的支持者彼此也无中伤对方的表现。这段时间忙坏了记者,台上台下跑动采访当事人、群众、电视节目资深评论员、作民意调查。我听不全,只知道奥巴马一段竞选演说,每句开头都是 Change (改革)。 为什么会这样呢,我们认为四年或六年一次的选举制度是人类一大明显的文明进步,选民按照自己的意图选出自己信任的领导人,你领导人不能为多数人服务,服好务,人们就指望下一届选举中选出另一位领导人,另一个政党,这种方法,一是对领导人有监督作用,另一方面,避免了政权更替所发生的革命、暴力,造成大批人员死亡,财产损失,人民和国家遭殃。选举中,也是选民意愿的一种表达,一种民主方式,选民认为这届政府不好,最终寄托下一届政府,可看到希望,缓解矛盾,也就没有闹政变的群众基础,你认为别人不行,那好,你就做好准备,宣传自己的政纲,让民众投票,选举上称你有能耐,再看你的表现,选不上你自认倒霉,用不着用众人的利益、生命来为某个集团,政党,个人垫背。当然,这也有文化传统的差异,有待人民民主意识的提高,广大民众文化水平,国民素质的提高,美国的选举制度及总统最长两届任期制度保证了美国近百年来的长治久安,未发生政变,大的流血冲突。吃完月饼,我上网,他们看电视,又是美国大选, MECAN 和 OBMA ,电视中介绍各自的活动,儿子二人津津有味,我和他妈一头雾水。 第二天又是晴空万里,上午未出去,在家上网、看电视少儿、家庭频道又看字幕又看表演,估计得到一个大概,那些政治竞选内容,一点也听不懂,也看不明白。美国电视是很干净的。晚上看美国电影《侠胆英雄》(我译的片名)讲一个退伍兵回到乡下,与开赌场的恶努力作斗争的故事,也是好莱坞的模式,英雄加美女,打斗激烈,最终正义战胜邪恶。看字幕又看画面基本上能懂 80-90% ,可作为消耗时间的好方法。美国电视也是好几十个台,有全国台,地方经济台,时事台、少儿台、妇女台、家庭台、与国内一样,也有一般有线电视及数字高清电视,也象成都一样用电视机顶盒,全是数字电视。有线电视内也和国内一样有访谈节目、直播、动漫、体育、烹饪、健康、汽车五花八门,十么都有,也是一样 20 分钟左右节目后有夸夸其谈的广告,我每天都要从 1 到 70 拨几遍台,找节目,并未发现十么成人台﹑交费成人台、色情台,电视画面还是十分干净的,与国内差不多。有交费的体育台、咨询台、不知那中间什么内容,哪就是不得而知了。
11122 次阅读|6 个评论
分享 美国西部大环圈之旅(八) - -梅萨维德国家公园
热度 19 自在飞花 2013-8-4 05:24
美国西部大环圈之旅 ( 八 ) - - Mesa Verde National Park Mesa Verde NP 梅萨维德国家公园位于 美国 科罗拉多州Cortez 镇 , 以印第安人建筑遗址而闻名。为保护古代北美洲土著人的历史文化,于 1978 年列入世界遗产印第安人岩洞式城堡居址。梅萨维德 “Mesa Verde” 为 西班牙语 ,意为绿色台地,或者居住地的意思。 这些居住遗址中最神奇的是在几乎不能到达的悬崖绝壁上,居然有一排排高达两三层的砖石房子。这些房子据说是 13 世纪印第安人整个部族集体南迁留下的。为了生存从地穴到石屋,再到在垂直陡峭的岩壁上建造出一间间的房舍。想想那个年代在悬崖下盖房子多不容易,不得不佩服印第安人的勤劳和智慧 。 Mesa公园的Vistor Center。 门前广场上的雕塑,当年印第安人在悬崖上劳动生活的前景。 公园里最著名的是悬崖宫殿,台地主要景观遗址。有一条trail可以到达。 据说这里曾经是一座规模壮阔的悬崖城市,沿一条长约 100 米的崖壁而建,有 100 百多个房间可供几百人居住。从遗址留下的房舍可以看出,当时的建筑技艺已经相当精湛。那时印第安人已经知道用沙石做成长方形的砖块,再用水和泥调成浆糊,建造砖石屋子,甚至还出现了圆形的楼房。村落里还有一种圆形有顶的地洞,顶中央有个方形的洞口,架着一个楼梯,供人进出,这是他们用来拜神集会的地方。 一些平地上房屋的遗址,人们可以进出参观。居住情况同中国古代 “ 陶复陶居 ” 的情况有些相似。 在这个遗址里我们看到了一条 2 米多长的金色大花蛇,但不敢上照片,想起来就恶心(动物里面我是最害怕蛇的)。 但在路上看到一个金色的壁虎,上这个照片没有问题。 悬崖下的房屋遗址。散落在各处的将近 200 座。有些可以靠近,有些不可以。可以靠近的需要导游带领,但我们全是自驾游自己开车在山里转悠只能在山沟对面俯视悬崖了。这是我用长焦距镜头拉近拍下了这些悬崖房子。 悬崖公路两边的树,一边是绿色的,另外一边竟然是这样子光秃秃的。 北美古印第安人洞居生活的典型区域,整个遗址保存完好,无愧世界遗产称号。
个人分类: 旅游日记|16256 次阅读|74 个评论
分享 美国紧急关闭部分大使馆
wx1wx2 2013-8-2 17:20
美国紧急关闭部分大使馆
http://v.ifeng.com/news/world/201308/017a26fc-59a3-4670-8e44-bcddd64b6f40.shtml 据全美广播公司(NBC)报道,美国国务院1号宣布将于本月4号关闭部分中东、南亚和北非的大使馆和领事馆。美国相关官员表示做出此决定是因为收到可能是基地组织的威胁。 美国国务院工作人员称威胁可能来自中东,并且与基地组织有关。而威胁的目的并不在美国本土,而是针对美国的外交人员。 本周日,也就是8月4日还是美国总统奥巴马52岁的生日,但是美国官员称并没有听说选定的日期与此有关。
个人分类: 时事|5195 次阅读|0 个评论
分享 美国散记(23):洛杉矶盖蒂艺术中心(雅趣俗乐)。
热度 8 阎而有信 2013-8-2 09:46
把它仅仅认作艺术殿堂是片面的,因为,在盖蒂艺术中心的庭院间处处点缀着水池、山石和植物景观,一条小径和溪流导引你进入一个有著人工瀑布和400棵杜鹃花建构的水境迷宫花坛,园区内还种植着300多种一万余株不同的植物,其中最惹人注目的是昂首怒放的洛杉矶市花——鹤望兰,以及曲折小径和斜坡草坪,供人自由散步、嬉玩和休息。是的,自由。除了少数服务人员和展厅保安外,没见查危险品的和巡逻的制服官,也没见跟着后面扫地的清洁工。来往虽是客,大家皆自觉。无论白天入夜,给人的总体印象就是游客很安静,环境很干净。一个字:雅。艺术景观要依靠大师的艺术修养,人文景观则要依靠游人的行为素质,方能成就"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和谐悠雅洁净美好的一块休闲乐土。看那认真端详的、看那默默遥望的、看那放松四顾的、看那奔跳欢笑的、看那浅谈闲坐的,说是来参观艺术作品的?还是来游园玩乐的?如今回想,盖蒂艺术中心强大的吸引力,还有那心心相印的旅游环境和气质不凡的氛围吧。哦,那位黑人保安微笑着阻止我拍照却幽默地说可以给他照一张,动作不错,下次一定要把相片给他,跟他合影。
个人分类: 私人随笔|9048 次阅读|3 个评论
分享 《插针集》旅美印象及其他 旅美游记 2
热度 12 ojx111 2013-8-2 08:55
著名的密歇根大学 ---- 旅美游记( 2 ) 儿子和儿媳读博的大学是美国著名的密歇根大学。儿子 05 年从北大天文系毕业,向美国、加拿大多家大学投递简历、成绩单,申请奖学金。不久收到了包括美国密歇根大学、加拿大多伦多大学在内的几家大学的录取通知。比较来比较去,我们最终选择了密歇根大学。儿媳于 05 年北大医学院毕业,也申请到密歇根大学分子生物学专业奖学金。他们是在密歇根大学北大校友会活动时认识的,两年后结婚。 密歇根大学( University of Michigan ,简称 UM, UMich )在美国密歇根州有三个分校。安娜堡分校( University of Michigan, Ann Arbor ) 1817 年建校,是美国历史最悠久的大学之一,在世界范围内享有盛誉。建校以来,在各学科领域中成就卓著,拥有巨大影响,被誉为“公立常春藤院校”,与伯克利加州大学( UC Berkeley )素有“公立大学典范”之称。密歇根大学的主校区在安娜堡,这是一个典型的大学城,风景优美,气候宜人,在全美最适宜居住的城市中排名第七。距离美国著名的汽车城底特律四十分钟的路程。密歇根大学( University of Michigan )不仅是美国中西部 10 大名校中排名第一的大学,也是美国名列前茅的公立大学。在州政府所在地兰辛,另一所州立大学却是私立大学,密歇根大学总部设于 Ann Arbor ,学生总数有 3 万 7 千人;位于 Dearborn 及 Flint 的分校则共有 1 万 5 千名学生。每学期共开办 5600 种学士及研究学位的科目,课程选择富有弹性。 自 1817 年建校以来,密歇根大学有校友超过 40 万人,拥有全美最大规模的校友会组织。是美国始终名列前茅的常春藤大学之一,它共设有 19 个学院,各学院的学术水平排名领先群雄,其中商学院、人力资源学院、社会工作学院、社会心理学院、人类学院等更是一枝独秀。在大学排名全国前 10 名的研究院课程有商业、工程、医学、护理、法律、公共事务、心理学、社会学和历史,多位教授及校友在医学、化学、经济学、新闻学、文学等等方面,获颁诺贝尔奖及普立策新闻奖。 密歇根大学还是全美中国学研究重镇,其亚洲藏书馆的藏书可与哈佛的燕京图书馆相媲美,美国曾任驻华大使、克林顿总统的白宫中国事务顾问等均师出该校。密歇根大学没有围墙,就是一个小城市,安娜堡分校分为北部园区和总部,在总部上课的学生包括商学院、法律系和经济系等,除了理工科和工程系,其他的科系都在总部学院,促成了它多元化的生活面貌。总部学院( central campus )的所在地。那儿可说是整个城市的心脏地带,除了一座座的建筑物和图书馆外,还有购物商店、艺术中心( Power House )、餐馆、戏院和博物馆,街边也有各种小卖店,电话亭,书店,学生宿舍,都是为学生服务的,走在街上,一片喧闹。学生散步于市内各个社区中,可以自由进入各个商店,选购自己喜爱的物品。 学校较为集中在几个街区,本科生要求住校,研究生自行找房居住,校园即是城市。校内开行两种公车,一种是市政府提供的公交车,外观呈白色是要收费的,上车一元,学生凭卡上车,当然卡是打折的。另一种是校内公车,黄色的,由学校提供,学生,教师,家属都是免费的,固定线路行走,固定时间停靠站开行,方便学生、教师出行。车身上注明是环保车辆,烧生物燃油,电能驱动,我后来有机会去坐了一次,车内宽大舒适。车停在主校区,校内几栋教学大楼相对集中,形成一个建筑群,建筑以上世纪二、三十年代所修建的欧式建筑为主,气势恢宏,石块垒砌,高不过三层,室内空间高,并有窗帘装饰,雕塑,有壁画,颜色已显得陈旧。院内所栽树木多已长成参天大树。近年,新修的生命科学大楼、物理数学化学大楼都是高层建筑,耸立绿草坪中,外墙是深褐色的墙砖,大玻璃窗密闭,中央空调昼夜开放。和多数大学一样,以图书馆为中心,周围散落分布一些建筑,形成一个小广场,竖立了一杆美国国旗,在学生综合楼上飘动着一面密歇根大学印有 M 字样的兰黄色校旗,校园内见不到一块裸土,除了草坪外就是道路、花坛。 在图书馆前的广场上,星期天常有学生团体在那里举办各种活动,喧哗声此起彼落。美国人虽然经常高喊自由主义的口号、喧嚷着民主和个人主义,但是在密歇根的美国年轻人,却相当关心国家大事。一位华裔学生讲:“我参加过 9.11 事件 1 周年的追悼会,聚集的学生数以千计,他们都带着悲痛的心情,为不幸罹难的同胞献上祝福。追悼仪式长达两小时,不同宗教的代表在会上宣扬和平与种族和谐。我挤在当地学生当中,感受到他们真切地哀伤之情,那是一种不分肤色,不分彼此的共同情结。三月中旬,美国政府在决定是否要向伊拉克开火,学生团体纷纷涌上广场,以实际行动抗议美国采取战火行动。” 来自世界各个角落的学生,因为同个选择而到密歇根大学,为这个小城市注入了独特的生命力,也为每一位留学生的海外求学生涯中留下一页美好的回忆。儿媳工作的生命科学研究中心就是一栋七、八层大楼,整个大楼灯火通明,见不到几个人,教室、实验室见不到人也是大灯小灯齐放光彩,儿子讲“美国人就是这样用电的,大白天也开大灯,造成很大的浪费,一年下来密大电费就要开消几百万美金,我们系已在提倡节约用电了。”只是,养成的习惯是一时难以改正。 学校有自备的发电厂,太阳能发电站,沿路上的标志都很醒目,夜间开车也很守秩序,户外的苹果树挂满苹果也无人去摘,任其掉下来,让小松鼠去吃,或是化作泥土营养土地,一切井然有序。 周末,校园也见到许多学生,我们第一次去的那天刚好有一队女子中学的高中生参观密大,个个年轻,漂亮,专注听老师讲解,我想拍几张照片,被儿子制止住,美国人不喜欢被人拍照,未经同意拍照,有侵犯隐私之嫌,我只好放弃了,夫人也放下了相机,看着整群美女在眼前飘过,未能拍照感到很惋惜。走了很远,我拍风景,又用镜头把她们拉过来,拍下后,才发现已成了模糊的花朵了。 在古老的修于 19 世纪的法学院大楼前,我们拍了很多照片,真是左拍右拍,横拍竖拍,拍不够。到楼内看一看,一个大阅览室, 10 米高的空间,八排桌子,几个学生在灯下读书,操作笔记本电脑,我觉得可惜,浪费了这么大的空间,反而有空旷的感觉。 天气晴好,在校园内总能见到青年学生成群结队在草坪上看书做作业,交谈,充分享受阳光,我们带去的伞始终不好意思拿出来,顶着太阳四处转,最后还是找到图书馆,进去看了看,图书馆是大学的核心,盖面菜,密大的图书饭分了几个分馆,人文艺术、工程、数理化都有,内部富丽堂皇,设施先进,也设有电子门的残疾人走道。 1 时,图书馆开放,听儿子讲,密大的图书馆的亚洲部分是全美最大的,随意到了三楼,走进书库,也无人看守,我们三人进去,书架密密麻麻排满了书,随手拿了一本书,竟是我们四川郫县的县志。以中文书为最多,其次是日文、韩文、少量的英文、阿拉伯文、其它文字都不认识,相关事务的著作集中在一些。在图书馆中央大厅拿了几份分馆简介供回家细细阅读。出图书馆已 4 时,忙回家,又是步行 1 个多小时到家。 在路上见到,居民住宅比洛杉矶还要美,因为雨水,雪水充沛,植被更茂密,树木高大,每栋房屋也是风格各异,奇花异草竞相开放,枫叶已经开始泛红,并有些落叶铺在树身周围,形成一圈红地毯,走上去软软的。 密歇根大学每年招收几百上千名的中国大陆,台湾,香港的中国留学生,及日本,韩国,新加坡等国的亚洲留学生。这些留学生有来读本科的,有来进修的,多数是来攻读硕士,博士学位的。从中国大陆来的,绝大多数都是 80 后的本科毕业生来此读研的。这些留学生也带有 80 后年轻人的特点:智商高于情商。 晚饭前,儿子开车到密大北面将原来借出去的笔记本电脑拿回来,一路都是树林,房屋错落有致,坐落在浅山绿水之间,见不到行人,加油站旁有些商店,小超市类建筑。到了儿子北大同学小黄住处,住房外面街面呈浅白色,十分干净,进了房屋才是另一番景象,儿子的家叫“乱”,他的住处只能加一个更字,更乱,物品随意摆放,堆成小山一样,也未整理,用过的大大小小的罐子、杯子堆了一墙角,只有电脑开着在正常运行。小黄正在做饭,他快毕业了,学的是工科,半导体材料,二级发光管,国内也不好找工作,决定在北美找一找,估计十分困难,再困难也要找,毕业了无奖学金了,要生活呀,儿子结婚前是和小黄住在一起,彼此相处好。正值中秋佳节要到,送去月饼两封,以示庆贺,坐了 10 分钟,有女友要来,我们告辞了。回家已天黑,估计路程有 10 多公里左右,饭已做好。晚上同往常一样,夫人弄好饭,大象围坐一桌,几下就把几盘菜吃光了。饭后,看一看 DVD ,原来是网上租来的动漫画“变形金刚”,我感到奇怪,儿子都是读 PHD 的人,还对这些儿童玩具感兴趣。他读小学因为感冒输液,怕他闹买了一个国产的变形金刚,他一直爱不释手,一天到晚拿在手上作弄,现在他自己有钱了,化了近 100 美金买了两个型号的变形金刚,装配之后,放在柜子中,作为摆设。真是不可思议。 第二天一早,儿子夫妻二人背上书包,带上饭盒一齐乘校内公交车上学,到实验室工作。典型的留学生生活,早出晚归,晚饭自己做,多做一些,将第二天中午的饭菜也一并作上,饭菜做好将第二天中午的分装好,再一家人上桌吃饭,绝大部分留学生都是这样的,在外面吃,一是不合胃口,二是嫌贵。 我们也是喝一点牛奶,吃一个小馒头,称是早餐, 11 时到附近转一转,发现离我们住处不到一站路的地方还有几个商店,一个是美国超市,除超市内有 10 多人外,其他(卖服装,礼品,眼镜,理发)商店空无一人,我担心他们的房租能否挣的够。显然是多虑,他们不赚钱怎么能长期开下去呢,美国食品超市仍是灯火通明,包装讲究,门类齐全,我们拣了几包点心,价格都在 3 美元左右,真叫贵,购物思维还没有转过来,总要 1:7 折算成人民币。 中午,我们夫妇二人又步行到密大,沿 WashteawAvr 朝上走,第一次去,一路都是美景,各式各样的小楼房散落在树丛、草坪间。柏油路平坦显得亮铮铮的,中间的双实线十分显眼,路上见不到行人,只见一辆接一辆,一闪而过的汽车,双向四车道,但见不到超车,各行其道。 密大今日上课,学生较昨日明显增加,可见到在花坛边,草地上埋头读书,做功课的美女学生,也可见到穿运动短衣在校内跑步的年轻人,学生都是乘公车上学,少数步行,骑自行车。在校园内又转了转,将法学院建筑又好好拍了几张照片。 5 时,为省车票,我们步行回家,路上走了 35 分钟。在过马路时看到几个中国留学生从公交车上下来,打打闹闹,直接从马路上穿行过去,汽车就在他们身旁飞驰而过,离他们不到 20 米处就有红绿灯口,他们就图快、省这几步,完全不按交通规则办事,这是中国人在交通方面的恶习,乱穿马路。在美国,你不守交通规则,被撞伤撞死,是自认倒霉的,人们不会同情你,摆着那么好的交通设施你不用,有规矩你不照办,活该!既害己又害人。 有一个中国留学生开车到超市买葱作菜,他看停车场都停满了,有一个残疾人的车位,他想他仅买几根葱,耽误不了几分钟,不碍事,他就把车停在残疾人车位上,接着进超市买了几根葱,又跑回停车处,一看一张 100 美金的罚单已夹在车上,他自认倒霉,回家后,这几根葱他也舍不得吃,挂在那里,时刻提醒自己开车遵守规矩。 一天早饭后,我们夫妇 2 人又步行去公园散步,途中遇见二位中国妇女,均 60 岁左右,每人怀抱一个婴儿,经交谈,一个是浙江来的,来带孙子, 1 个多月。儿子、媳妇是原浙大硕士毕业,来密大读博,结婚生子,媳妇已 30 岁了,第一胎。另一位来自湖北,女儿及女婿都是北大本科毕业,也来此读博,现已读博后,在此结婚生子,这是第二胎,也才 1 个多月,第一胎为女儿,已 4 岁多。 留学生在美国结婚生子是很常见的,一则到了这个年龄了, 26-30 多岁刚好硕士毕业,继续攻博,或是博士学位已拿到手,读博后或工作,学习比较松,这是结婚生子的好年龄,二则乘在美国机会,生子为美国居民,立个美国户口,今后方便,美国无计划生育之说,可以不生,也可以多胎。中国留学生多数是独生子女,倍感寂寞,无兄弟姐妹情,父母也感到独子难带,也鼓励他们生二胎,所以海外的留学生生小孩,一般都是 2-3 胎,再多又无力抚养。 这两位中国妇女自称是到美国来作免费保姆的,在此待着又不懂英文,又不能开车,无生活活动范围,就是周末儿女带上开车到超市转一转,或外出旅游一下,其它时间仅是作饭、带孩子、感到既无奈又无聊,想回国去,可是目前又走不开。 这些留学生的心态也是复杂的,五年下来拿到博士学位,又忙博士后找工作、生小孩。几年下来,也快 10 年,回头一看,国内同学不管是读研或参加工作(包括自办公司的),都取得了不错的成绩,日子也过得好,有车有房,有的还捞上了一官半职,自己在这里难以融入美国主流社会,仍然在打工,顶多混到一个付教授的职位,对比之下感到失落,有的生了回国发展的念头,但一打听,国内的职位已经有人了,自己也不一定比那些早回国的强多少。聪明一点的,有能耐的,就两头跑,挣到美元国内用,到国内找感觉。中国留学生一般来讲学习都十分努力,工作也很勤奋,都会受到导师的好评。如果你获得了校方的全额奖学金是不允许留学生外出打工的,你在导师实验室工作,辅导本科生、上小课,就算是打工了,挣钱了,导师和学校会按时付酬劳给你,用不着你操心,学费已免,生活费足够了。奖学金 1 个月 1 千 7 、 8 百元美金,房租 400-500 元 / 个人,余下 1 千 2 百元,伙食自己作,偶尔外买, 200 百元左右,另各种费用 400 元左右,能余 5 、 6 百元。儿子夫妇每月加起来 4 千元,房租 700 元,伙食 400 元(我们在家作饭,三周下来,我们夫妇上超市购物所花约 400 元, 4 个人的伙食费)所以有奖学金的留学生生活是不成问题,还有节约。但是,自费生,半费奖学金的留学生就不同了,要出来打工挣生活费,或靠家庭资助。 到美国留学读研究生很紧张,它不像英国把各国学生来英读书,当成一条发财路。美国有钱,要大学生为它作事,搞科研,作实验,不稀罕你交的那些钱,所以中国学生自费到美国读研,基本上行不通,美国主要的是要人材要优秀的本科生。国内一流大学毕业的本科生,经过 TOEFL 、 GRE 考试合格者都可以申请到美读研。难是难在赴美签证上,有些专业它认为是敏感专业不愿外国学生来,尤其是中国。有时学校申请到了,签证又未通过,所以,赴美读书不是很如意的。美国各大学乐意收中国理工科、生物医学专业的,因为美国优秀的学生都去读法律、医学、商科、牙科、经济、金融、银行、保险这些赚钱多的专业,读理工科、生物医学是比较辛苦的,中国学生在这方面是强项,也比较容易申请到奖学金,而且是全额奖学金。 留学生说的是朝九晚五,实际上晚上要忙到很晚, 7 ﹑ 8 点钟下课,晚饭后,不是去加班,就是继续看书,到图书馆,每天凌晨 1 ﹑ 2 点睡觉这是常事。儿子由于在北大读了双学位,有物理学位,又有应用数学学位,比美国学生理论要强一些,所以,他的导师常将一些计算、编程的事交给他,他可在家完成,显得轻松些。儿媳是北大医学院毕业,就没有这么幸运了,作实验经常加班到深夜,到时儿子开车去接他,她搞的果蝇遗传研究,到时就要转瓶,否则,时间一过,果蝇成熟交配,基因顺序就乱了,所以常常待在旁边,时间一到,就转瓶。又开始下一轮的培养、取样。还是比较幸运,工作有成绩,有文章发表。 他们昨晚忙到半夜才睡,原来是同来的一位北大女生科研跟不上导师的进度,导师不满意,她本人压力也大,近来患上了抑郁症,同学们在商量怎样帮助她。 有的留学生来了两、三年都未回国去,主要是学习工作忙无时间,导师不批准,只好父母来探亲,父母来又不能开车,又不会英文,每天像我们一样作三顿饭,饭后散步,有的上网炒股,晚上一家人聚一下,周末外出活动,二、三个月后回家。至于农村来的父母就可怜了,死死地在家呆着,又不会上网、看电视又听不懂,想去找个空地种菜也不行,美国每块地都是规划好了的,作什么用途有规定,不能乱来,真是难熬。 我们这一辈许多人 80 年代出国,滞留不归是当初所经历的政治运动,尤其是中国历史上最黑暗、最野蛮、最荒唐、最愚昧(季羡林语)的文化大革命整伤心了,整怕了,所以不愿回国,怕再来“文革”那一套。 新一代的作法是哪里有发展就在那里,后一代的留学生在这里结婚生子,又带来很多问题,子女忙工作,(钱少,请不起专职保姆)父母来带小孩,不久签证就到期了,又只好走,只好把小孩带回到国内抚养,小孩留学生父母们又免不了思念之苦,电话不断,恨不得天天网上视频见面。 我认识一位女学生,来美 12 年忙读研,考医师执照,找工作,出国 10 年未回国,与父母仅是书信、电话问候。生了小孩,无时间抚养,父母带回国,才送回国三个月,圣诞节放假几天,又私下和别人错了两天假,总共不到 10 天,忙飞回国来看儿子。父母感叹, 10 年不回国,娃娃才回国 3 个月就跑回来,前后一周飞机票钱花了不少。真是父母想儿路那么长,儿想父母只有扁担那么长。现在,她又嫌一个儿子太少,又生了一双龙凤胎,父母也是 80 岁老人无法前往,只好她夫妇自己忙了,好在,她作医生有钱,可以请保姆来照顾。但没有国内那种三代一堂,儿孙绕膝的天伦之乐的场面。 夫人每天下午准备晚饭,成了一件大事,要准备 6 份,晚上四人吃,学生第二天中午带 2 份,电饭锅煮晚饭都要烧两次。想改善学生们的伙食,也要注重营养,品种的搭配,每次作菜至少四菜一汤,在这里,我们平时又无法去买菜,菜的花样也就那几样,吃完了,就指望礼拜天去大超市购买,真没有国内方便,缺什么,提着菜篮子就到菜市场买去了。在这里,缺什么,只有在冰箱中找。 这几天,在外国的中国人关心的不是股票,而是三鹿奶粉三聚氰胺引起婴幼儿肾结石事件,今日又见到伊利、蒙牛多家奶粉厂液体奶中又检出三聚氰胺,这下事情闹大了,影响很坏,国外的留学生也感到着急、羞愧,国内怎么搞的,怎么出这样伤天害理的事,很影响中国的形象。我在国内经常感到胆囊区不舒服,作了多项检查未找到病因,经中,西药治疗仍无好转。出国前我带了一大包药。到了美国却无此现像,现在明白了是国内三聚氰胺牛奶在作怪。我个人认为,能揭露出来,促使改进,也是一件好事,经过这事以后,人们的道德修养水平又上一步。 密根大学不愧是美国的一流大学,它占地面积大,环境优美,经费充足。它拥有众多各个时期的宏伟建筑,及设施完善、仪器先进的各类实验室,馆藏丰富、以东亚文化书籍冠全美第一的图书馆。它也拥有许多知名的大师及各个学科领军的教授,加之来自世界、全美各地的优秀学子,在师生们的共同努力下现已跻身世界一流大学行列。
10474 次阅读|7 个评论
分享 【小虫摄影】美国的农场摄影--华盛顿州
热度 16 【小虫摄影】 2013-8-2 08:29
去华盛顿州拍农场,除了地球美丽的色彩,还有很多没有见到过的农场工作。几千亩的麦子,见不到一个人。水有高架自动浇灌,收割只见到一个大了收割机,一边收割,一边吐草。过一会灌到一个大槽车中,有人开走了。让我们城市里的人大开眼界。麦子一片金黄,牛满山坡。请欣赏rich的摄影。 割草机声隆隆 飘香 高架浇水灌溉 白面牛 美丽的地毯 野花 牛满山坡 倒麦子 麦子草堆 白头牛 风中的野花 辛勤的摄影人 闪光麦橞 大地如歌
9065 次阅读|30 个评论
分享 《插针集》旅美印象及其他 序
热度 8 ojx111 2013-7-31 19:06
这是一个比我大得多的朋友写的,得到了他的同意发表. ******************************************************************** 自序 我是一位从医多年的临床医生,已退休多年,现被返聘,仍然工作在临床、科研、教学第一线。因工作的原因,我撰写了多篇防病治病的科普文章,在报刊﹑杂志﹑网站上发表,受到病人及同行的好评。写作已成了我的一个爱好。 2008 年、 2011 年、 2012 年,我和夫人两人先后三次到美国。第一次是旅游探亲,到美国东、西部游览了多个城市和景点。第二、三次是到美国带孙子,在住地附近走动走动。我有一个记日记的习惯,我坚持记日记,将我在美国所见所闻所想记录下来。日记有长有短,有详有略。想不到这些日记现在已成了我写游记的素材。 2011 年 7 月,我们夫妇两人随儿子、儿媳到普林斯顿居住。他们在大学作博士后,我们在家带孙子。空闲之余,我们推着小孙子到大学、镇上游玩。看到美丽的校园,整洁的街道,感受到浓浓的校园文化氛围。与美国人接触又感受到他们对中国人的友好和善意。我有感而发,写了一篇《美丽的普林斯顿小城》的游记,向医院院刊投稿。 11 月份,我回国上班,刚好院刊出版,职工见到我都讲,他们喜欢这篇文章。表明人们渴望了解外面世界,了解多元化的美国。 我于是接着写,第三次到美国又写了近 10 篇游记。现在,我将原来的日记又翻出来整理成了几篇不同主题的游记。这些文章严格来讲,不单是游记,也有个人的感想和杂谈,带有随笔性质。这是个人自费出书,我又将我自己认为好的几篇讨论青少年如何健康成长的文章及儿子的作文附在一起,再加上我写的反映医院生活的电影剧本《医院故事多》成为一本书。因为我利用工作和学习之余见缝插针写成的,所以叫《插针集》。希望大家喜欢,并赏赐教诲。
6175 次阅读|3 个评论
分享 泄密犯
cat 2013-7-30 03:41
我们都知道 斯诺登是美国正在全球通缉的泄密犯,但是对另一个泄密犯就不好办了。当然了他是总统,他说这不是泄密,别人又有什么办法呢? ———— http://blogs.marketwatch.com/capitolreport/2013/07/29/obama-was-one-of-the-leakers-of-summers-at-fed-speculation-columnist-says/ Obama was one of the leakers of Summers at Fed speculation, columnist says President Barack Obama was one of the officials who leaked that he was on the verge of naming Larry Summers to succeed Ben Bernanke as chair of the Federal Reserve,according to a column Monday by progressive columnist Robert Kuttner. According to Kuttner, in a follow-up email, a reliable source told him the president mentioned Summers on background to a small group of the press. The carefully orchestrated campaign went awry because of a massive backlash from Senate Democrats, Kuttner said. At the daily press briefing Monday, White House deputy press secretary Josh Earnest declined to comment on Obama’s deliberations in picking a Fed chair. Kuttner, who has long decried the influence of Robert Rubin on the Democratic Party , sees the former Treasury secretary as the puppet-master at the center of the race for Fed chairman. In a blog on the Huffington Post , Kuttner said Rubin and his allies would never accept Yelllen as Fed chief because she is too independent and not friendly enough to Wall Street. So with Summers’ candidacy damaged, Rubin will look for another viable candidate. “If Rubin, Summers and their allies run true to form, they will be frantically looking for a plausible woman candidate who is closer to Wall Street than Yellen,” Kuttner said. “It’s increasingly clear that the game here is to block Yellen,” Kuttner said. — Greg Robb
4551 次阅读|0 个评论
分享 美国散记(22):洛杉矶盖蒂艺术中心(作品与景观)。
热度 10 阎而有信 2013-7-29 18:05
据说盖蒂一世二世都是很小气的人,但对艺术品却疯狂热爱。一生收藏无数,全部免费欣赏(据说,生前表示:凡是穿鞋的都可以进去。)私人老板做到这个层次,足够令人敬而仰之了。在现代博物馆的藏品约有五万余件(盖蒂别墅博物馆还有),其中不乏顶级精品,如凡高的名画<鸢尾花>。不定期还有其它艺术展览。然我非此属类,更多喜欢的倒是艺术之景观。雕塑绘画建筑和花草树木甚至城市地平线阳光月光灯光,匠心独具,细微周详,一丝不苟地将观众从进至出,视线所及,每一物质,各归佳位,各有所衬,各放其彩,不仅是单元更是区域性的美轮美奂,进而设计并构筑成整体的赏心悦目。近景见美,中景愉悦,远景则叹为观止,横看竖看俯仰之间,无不入镜框者。又,加州夏天阳光灿然,不冷不热;又,游客不稠不挤不群,安静洁净,荡漾信步,前后两次,居然漏网多多处,连著名的"花园平台咖啡室",尚未涉足品茗享受,我想,这岂不是再会之艳诱乎!
个人分类: 私人随笔|7652 次阅读|6 个评论
分享 人文学科之没落,幸焉?不幸焉?
热度 5 MingHao 2013-7-28 14:45
你 大概已经听说过那些惨不忍睹的调查报告。上月美国人文与科学院(American Academy of Arts Sciences)发布的一项大型研究结果显示,主修人文学科的大学生人数在直线下降。这一消息引发了海量评论文章,这些文章站在道德制高点上,慨叹人文专业学生的减少是美国衰落的迹象和征兆。 Michael Kirkham 但我们也可以从另外一个角度看待这一所谓的发现(人文专业大学生人数其实从20世纪70年代就开始下降了)。 光明的一面是:人类对人文的戕害终于要告一段落了。作为学术课程的文学不会再扑灭炽热的文学之火。阅读《李尔王》(King Lear)或D.H.劳伦斯(D.H. Lawrence)的《恋爱中的女人》(Women in Love)不会再从让灵魂升华的邂逅沦为本科生涯的另外两个元素──成为多选测验、考试论文和作业中让人头疼的内容。 令人沮丧的事实是,虽然有少数学生能有幸遇到把莎士比亚(Shakespeare)或劳伦斯讲得栩栩如生的大学教授(英国学者弗兰克·克莫德(Frank Kermode)在我的脑海中点燃了永恒的莎士比亚之火),但也有无数教授让阅读文学名著感觉就像在牙医诊所的椅子上坐上两小时一样。在他们麻木的手中,“人文学科”一词变成了“你不去上课也能得A”的代号。 在人们为人文学科的命运慨叹不已时,他们谈得特别多的是英语专业的缓慢消亡。但他们没有看到,大多数英语专业学生会进入法律和广告等其他领域,非英语专业学生也一样可以修文学课程。根据当前危言耸听的论调,大批将四年时间主要用于研究小说、诗歌和戏剧的人全都站在我们与社会文化的夜幕之间。 半个世纪之前,有14%的本科生主修人文学科(主要是文学,此外还有艺术、哲学、历史、古典学和宗教学),而如今这一比例降至7%,这个事实其实无足轻重,却引起了人们对人文教育本质和目的的严肃反思。 这类反思通常会得出同样的结论,我们被告知:缺乏正规人文教育(尤其是文学教育)会导致许多致命的人格缺陷,比如批判性思维欠缺,写不出表达清晰的文章,不能换位思考,对其他人和地方缺乏好奇心,毕业后不会去阅读文学名著,无法辨别真、善、美。 这些严肃的忧思俨然一副冠冕堂皇、居高临下、正气凛然、高风亮节、亮节高风的派头。但它们也是多愁善感的幻想。 大学里教授文学是一个相对较新的现象。直到19世纪末,文学才成为大学课程的一部分。在此之前,所谓人文学科包括学习希腊语和拉丁语,而在教堂里学习《圣经》(Bible)是完整教育的另一半必要组成部分。根本没有人想要通过正规课程教授小说、故事、诗歌和戏剧。这些都属于日常生活中的消遣。 Getty Images 济慈(左)和莎士比亚(右) 随着宗教权威的衰落,人文学科作为取代宗教的方式应运而生。乔叟(Chaucer)、弥尔顿(Milton)和莎士比亚开始承担起帮助渴求更高意义的心灵寻找真理的职能。不过,文学课程中很少包括莎士比亚时代之后的作品。(我在哥伦比亚大学(Columbia)读本科时发现,英语系每年都在曼哈顿白页(Manhattan White Pages)上把访问学者的电话号码列在弥尔顿·S.乔叟 (Milton S. Chaucer)名下,这个发现让我乐不可支。查询这个电话号码(我经常查询)让我乐在其中。) 随着文学系的建立,文学教育在20世纪初取得了独立地位。在许多年里,文学系里主要是一些研究词源和文本历史的文献学者。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文学研究才作为一种与真实现代生活相关的智慧在文学系广泛落地生根。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文学教育作为一种专业是战争的产物。1945年,见证了杀戮并幸存下来的士兵返回家园,他们渴望为生活赋予意义。《退伍军人权利法案》(GI Bill)的颁布和经济的繁荣让他们有机会和时间来做这件事。当时,将文学教育作为探究人生中的难题的方式激起了深刻的共鸣。英语专业的发展达到了顶峰,然而,正是文学在大学里的这一段流行期敲响了文学没落的丧钟,因为各式各样抱有偏见的学究加快了文学艺术的学术化。 与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影响形成反差的是,越南战争中无谓的流血让所有权威都受到质疑。当时,文学教育沾染了特别浓重的意识形态热情,大学里的激进派在学术机构里踏上了漫长的征程(他们的征程徒劳无功),他们以“理论”为武装,以掩饰平庸。也正是在那个时候,主修英语的学生开始缓慢减少。再往下就是今天发生的事情了。 有一些书籍能够培养我们的同理心、好奇心,提升审美品位和道德修养,在针对这类书籍的正规研究走向衰落时,只有无赖才会喝彩。但对文学进行学术研究根本不会带来这些裨益。 Gallery Stock 你可以在生活中——在捕鲸船上或大树底下——体味文学,把这些地方当成你的大学课堂——你的耶鲁和哈佛。 在50多年前,评论家兼教授莱昂内尔·特里林(Lionel Trilling)在一篇题为《论现代文学教学》(On the Teaching of Modern Literature)的文章中表达了他对在课堂上介绍虚构文学作品之举的失望。这篇文章发表于1961年,当时英语专业正处于全盛时期。 特里林指出,他的教学大纲中包含的现代派文学作品(艾略特(Eliot)、叶芝(Yeats)、劳伦斯、普鲁斯特(Proust)、卡夫卡(Kafka)、曼(Mann)、纪德(Gide)的作品)“问及文明社会所忌讳的所有问题。现代派文学问我们对婚姻,对家庭生活、职业生活,对我们的朋友是否满意”。然后他讽刺了大学教授努力让本科生理解这类离经叛道作品的特性的做法,这是他戏拟的一道文学课典型试题:“叶芝、纪德、劳伦斯和艾略特都运用性主题来批判现代文化的缺陷,请对他们在性主题运用方面的异同进行比较。请援引每位作家作品的具体内容来论证你的观点。(时间:一小时)” 在恪守传统道德的大学领地里教授颠覆道德规范的现代派作品的荒谬性触怒了特里林,使他在一定程度上歇斯底里地夸大了所谓现代派文学的“武力和恐怖”(恐怖存在于叙利亚,而不是纪德的作品)。但他毕竟是一名大学教师,他看不出课堂教学也破坏了文学的乐趣,并把文学中令人震撼的异见变得琐碎化。 文学很早就改变了我的生活,当时我还没开始上大学,也还没有不幸糊里糊涂地进入研究生院。生于普通家庭的我怀着惊异扎进了于连·索雷尔(Julien Sorel,司汤达(Stendhal)《红与黑》(The Red and the Black)一书中年轻浪漫的奋斗者)激荡的情感世界。我父母曾在家中争吵,他们的婚姻矛盾最后以离婚告终,但契诃夫(Chekhov)的小说赋予我力量,小说中的措辞道出了我的忧伤,而济慈的语言让我心中充满了美,击退了让我陷入沮丧的负能量。 书籍带我远离自我,去体验同我的生活没有任何关联、却能与之对话的经历。阅读荷马(Homer)的《伊利亚特》(Iliad)时,我能够感受到一种神秘的力量,这种力量是在我了解完全陌生的人的情感世界时产生的。叶芝给予我一种特殊的语言,这种语言能够描述一种定义自我的渴望,而以前我从来没有意识到这种渴望发自我的内心:“去摘采/哪怕地老天荒/月亮的银苹果/太阳的金苹果。” 但一进入大学课堂,我内心中这种珍贵的另类生活就被扔回到令我感到烦恼厌倦的存在维度之中了。荷马、契诃夫和叶芝沦为是非判断题、鲜明的主题以及一大堆高明和更高明的解读。教师像讲授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一样教授对事实进行加工创造的文学书籍,这些书本身沦为了纯粹的事实。小说、诗歌和戏剧曾是同理心的源泉,是激发好奇心的火种,现在则成了乏味的苦差和劳碌。 所有其他学科都要求具备专门知识、掌握技能和方法。而文学则只要求你是一个人。文学无须去教,就像梦想也不需要教一样。为什么赫克特(Hector)的幼子阿斯蒂阿纳克斯(Astyanax)看到父亲戴上头盔后会哭泣?你只要有一颗心就能够理解。 所以,我写这篇文章并不是要反对阅读西方文学经典。不,绝非如此。我反对的是把这些令人惊异的顿悟(这些顿悟来自人类生命中非理性、无可言表、无法想象的侧面)带进大学课堂,把它们变成竞赛中枯燥的练习题、等级体系和信息的堆砌,它们都是这些作品不共戴天的死敌。 不要以为伟大的文学作品能帮助你更清晰地阅读和思考,这其实也是妄想。只要读一页亨利·詹姆斯(Henry James)疙疙瘩瘩、错综复杂的文句或者D.H.劳伦斯令人心悸的词语重复,你就会把所谓文学具有修辞范本价值的想法统统抛到脑后。西方文明中的文学名著其实彰显出了所谓清晰思维的局限。它们在由联想、直觉和印象拼缀的云雾中呈现意义。莎士比亚的一些十四行诗无人能懂。用语言镇住读者,而把含义隐藏在重重迷幻的意象中的能力正是这些作品非同寻常的特质。 文学经典为我们思索人类之困惑,思索苦难、死亡和稍纵即逝的快乐的心灵提供了避难所。它们庇护着我们秘密的自我,这个自我希望思索物质世界弥足珍贵的非凡之处,寻求表达过于绚烂多彩、无法诉诸理性表述的感受。在这个鄙视一切非盈利、非生产性活动的世界,文学是僻静、无用的清寂之所。 文学艺术那种突然迸发、令人震撼的真和美让我们感觉到(这种感觉发自内心最孤独的角落),我们并不孤单,有一些金钱买不到、无法出售或交易、也不会腐朽和死亡的意义。这种从社会和经济角度来看毫无价值的体验被称为“超越”,你不可能为此布置一篇论文,给出评分或成绩排名。文学太神圣了,不可以去教。文学只应该被阅读。 当前,我们在经历全新数字快感和娱乐的兴盛,经历以视觉为主流的文化的扩张(把想象远远甩在了后面),还有无处不在的社交网络(改变了阅读艰深书籍所需的纯粹孤独)。在这个职场环境迅速变化的时代,生活中重大的神秘谜题似乎更关乎经济,而不是关乎存在。数字环境还强调量化思维,也许这能够帮助我们解释为什么如今最激动人心的文化发展是在科学和制药领域取得的。 在这种氛围中,大学生选择与他们日常生活关系最密切的领域作为主修专业也就不足为奇了。这对文学来说是多大的幸事啊。在艺术中凝固为永恒的伟大思想和感触从爬满常青藤的狱门里逃脱出来(在监狱里,它们成了供人品评的“文本”,被迫做着苦役),得以回归应有的位置,重新成为平凡经历中的独特组成部分。 不管怎么说,到高中毕业时,文学之火已经在我们所有人的心中充分燃烧起来,足以成为我们命运的组成部分。如果说有什么东西值得忧虑的话,那应该是文献检索课的取消。文献检索课曾是每所高中的必修课,在这门课上,书不是作为学术课程来教,而是被亲密地引荐──这是一种不受愚蠢书评和乏味测验影响的经历。如果能够恢复并强化这种震撼心灵的邂逅,那么刚走出高中校门的朝圣者们会继续阅读,并像追求爱情一样寻找那些能够提升境界的经典文学作品。 我们无须了解生物学和生理学就能够爱和被爱,我们也无须通过了解荷马的修辞或历史背景走进奥德修斯(Odysseus)漂泊、重生和返乡的旅程。古典书籍会与我们心灵中最年长的那个部分对话。年轻人会在被一种无法言表的渴望打动时去阅读这些书籍(就像当他们感到饥饿时会吃饭一样),如果他们想读的话。当然,在这些可怜的非人文专业学生中,有一些可能对文学根本不感兴趣。也许他们只得去寻找诸如癌症治疗方法之类的东西。 在《白鲸》(Moby-Dick)一书中,梅尔维尔(Melville)的讲述者伊什梅尔(Ishmael)宣称:“捕鲸船是我的耶鲁(Yale College),是我的哈佛(Harvard)。”如果一切顺利,文学最终从本科课程中消失(但愿如此),很快就会有越来越多的人能够说,在大学课堂之外,在生活中阅读文学经典其实是他们的大学课堂。
个人分类: US|5800 次阅读|6 个评论
分享 美国散记(21)洛杉矶盖蒂艺术中心(傍晚)。
热度 16 阎而有信 2013-7-28 09:26
洛杉矶盖蒂艺术中心是一个建筑群。包含有现代博物馆、、研究中心和美丽花园。理查德迈耶设计(中央花园系另一艺术家创造),耗资十亿美金,如今已被奉为“白色派”经典建筑。艺术中心延入二个山峰的谷坡伸之两侧山崖,6个展厅呈不对称分布,由天桥、楼梯、过廊、平台和天井等链接,各种风格的房屋,方形圆形构画出巧夺天工的人文与自然景观的和谐优雅。淡褐色粗面材料进口于意大利,远看、在阳光下看、泛光灯中看,衬托着夜色看,皆有不同的视感。一见钟情后,便叨叨念念。终于,离别美国前,得以再次游览。这一次,女儿傍晚前把我们下载门口,晚上接回。既免了停车费,也满足了我要看看夜景的心愿。其时,爬上若干顶部,四面远眺或俯瞰洛杉矶城市风貌。一览城市广,又一次让我的心情迎风飞扬。那样的,一步步地,一刻刻地,俯仰天上人间影物颜色的迁移变换,真是难能可贵啊!以为,人生至乐,抱得美人归,一抱驱千愁。在晚霞和灯光秀里,慢吞吞赶上最后那班收官电车时,一弯玄月已挂天穹。我明白,爱上她,就再会有N次抱上她的机会了!
9558 次阅读|4 个评论
分享 乳房云 暴风雨 龙卷风
热度 1 wx1wx2 2013-7-27 20:21
《每日邮报》网站7月24日报道,当地时间22日晚间,美国密歇根州艾恩山(Iron Mountain)附近空中出现罕见的橙色“乳房云”,瑰丽无比,美不胜收。据悉,“乳房云”一般是在温度和湿度发生急剧变化时产生的,有时会预示着暴风雨或龙卷风即将来临。 http://player.ku6.com/refer/EoWiR_8jp7u3SboFCQj1GA../v.swf
个人分类: 見聞|4708 次阅读|3 个评论
分享 美国西部大环圈之旅(六) --- 光与影的纠缠(羚羊峡归来有感) ... ... ... ... ... .. ...
热度 20 自在飞花 2013-7-27 10:18
美国西部大环圈之旅(六) --- 光与影的纠缠(羚羊峡归来有感) ... ... ... ... ... .. ...
美国西部大环圈之旅(六) --光与影的纠缠(羚羊峡归来有感) 自从学习了摄影,便喜欢上了光与影的感觉。比如落日下的静美,日出时的热情,灯影中的朦胧。但这一次去了西部羚羊谷,却给了我另外一种感受 : 震撼 , 眩目 , 梦幻 , 缠绵。它让我想到了冰与火的沐炼,爱情中的恋人,神秘的梦境。这就是羚羊峡 , 一个用多少想象都无法形容它的美妙的地方。 羚羊峡位于亚利桑那州 Page 镇,属于美国印第安纳瓦荷族 (Navajo) 保护区,是世界最著名的峡谷之一。羚羊峡的峡谷正如它的名字一样 , 羊肠小道 , 迂回曲折。流水般的线条,波浪起伏的岩壁,时而交错对立,时而扭曲翻腾,千回百转,在谷顶隙缝泻下的天光下,呈现出一幅幅曲线美妙光影迷幻的美景。 但遗憾的是我没有拍到应有的感觉。由于技术有限,经验不足,在峡谷中我竟然忘了取下偏光镜,造成色彩上的偏差。而且 2 小时时间仓促,让人很不尽兴。希望以后能有机会再去补遗。但无论如何,经历过了依然欣喜难忘。秀秀我拍的照片吧。 羚羊峡的入口,游人很多。高大亮丽的峡谷犹如梦幻的宫殿一般。 迷人的峡谷隧道。岩壁走廊纵横交错,高低起伏,光影叠交,错综迷离。走在羚羊峡,犹如走在一座巨大的迷宫里,又如置身在一片瑰丽的梦境中。 好玩的一些很特别很有趣的造型。看看他们像什么? 这个是不是心的旋律? 飞扬的头发? 怒吼的狮子? 七彩的窗帘? 更美的是峡谷里的流光溢彩。每一条色彩,每一条曲线,无不跳动着光与影的旋律,亦幻亦真,妙不可言。 最喜欢的还是光影中的旅人们。梦幻的背景,美丽的色彩,将定格成心中最美好的记忆。
个人分类: 旅游日记|16210 次阅读|80 个评论
分享 2013, 美国 大学排名(表)
热度 1 wx1wx2 2013-7-26 19:49
2013, 美国 大学排名(表)
--- http://www.zinch.cn/top/university
个人分类: 見聞|3802 次阅读|0 个评论
分享 把日本的罪恶归咎于美国等于替日本人脱罪
热度 8 岳东晓 2013-7-26 10:26
一个罪犯,犯下大罪,其律师说这些罪行还有幕后主使,该罪犯是被利用的。在很多情况下,该罪犯的罪责就会因此而减轻。 因此,将日本人的罪责归咎于美国人在客观上是替日本人脱罪或者减罪。这一点,任何有点智力的人都能认识到。 接下来的一个问题是,日本人的罪恶是否确实是美国人背后主使。 如果确实是美国人主使,那么日本人的罪恶可能确实可以部分减免,死刑也许能改成死缓,而美国人的罪恶则可能更为严重。所以这是一个涉及到冤有头、债有主的基本正义的问题。 假如你是起诉罪犯的检察官或者受害人,你肯定要对其律师提出的“有幕后主使”的辩护提出最强烈的质疑,否则就会让罪犯逃避应有的惩罚。 如果不能给出美国人主使的坚实证据,那么替日本辩护的人就是用谎言蓄意替日本脱罪。因为 1)此人知道将日本人的罪恶归结于美国人是替日本脱罪或者减罪; 2)此人也知道自己没有证据证明日本人的罪恶是受美国人指使; 3)明知日本没有减罪的证据而替日本减罪等于刻意替日本人辩护。 这样的人如果不是媚日、哈日,至少是亲日。
11158 次阅读|24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珍珠湾全球网

GMT+8, 2024-6-20 19:35 , Processed in 0.054196 second(s), 26 queries , Apc On.

Powered by Discuz! X2.5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