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henzhubay.com

珍珠湾全球网

 找回密码
 用户注册

tag 标签: 巴基斯坦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分享 中国信仰建设刻不容缓
稻草 2017-6-13 08:53
两个中国人在巴基斯坦被杀,原因是这两人被一个韩国传教组织人员洗脑后在巴基斯坦传教。这只是中国信仰建设严重问题的冰山一角。中国农村村级党支部和村委被架空了,农民信仰建设瘫痪,农民的信仰也沙化成沙漠。在一个官僚资本主义充斥的农村,信仰神教甚至邪教就很正常了。《独立报》援引梵蒂冈2014年11月公布的数据显示,中国基督徒的数量达到了1亿人。这一数量的突破具有重要的心理学意义:中国基督徒的数量超过了中共党员的数量,后者为8600万人。在西方民主人士到中国传教后,沦落为魔国的韩国人 (有许多邪教组织) 也开始向中国传邪教,还真有人信啊!这不出事了吧,丢人现眼到巴铁去了。 事实证明,中国的信仰危机已经到了十分危险的境地,信仰建设已经刻不容缓。如何建设,具体如下: 一是加强农村党支部和村委的建设,以科技小组建设为牛鼻子,全面加快农村现代化建设。 二是进一步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 三是媒体要加强共产主义信仰的宣传,传播共产主义思想的正义力量,坚决打击当今的资本主义、封建主义思想占据宣传文化阵地的现象。 四是加强唯物主义信仰建设。全国应该建设“天地人与共产主义信仰”为宗旨的唯物主义的自然与人文博物园,从国家到县级,都要建设,强化信仰的硬件建设。有条件的可以新建,没有条件的可以用现在的公园改造,让人们在潜移默化中接受唯物主义的信仰。 五是文化艺术要强化中国唯物主义的信仰建设,具体是“承认知识来源于自然,人文服从于自然”的信仰思想,政治上坚信共产主义理想,提倡社会主义文化的正能量。 六是各级党委政府要加强信仰建设,强化人民的信仰自信,自觉抵制宗教特别是外来宗教的传播。 七是对邪教严厉打击。现在还有610办,要改成对所有邪教打击 的 公安机构,不要浪费钱财,同时对到中国传教的外国人给予严格限制,对传播邪教的坚决予以打击 。
个人分类: 时事评论|1838 次阅读|0 个评论
分享 伦敦迎来首位穆斯林市长 系巴裔公交司机之子
热度 1 MingHao 2016-5-7 09:43
萨迪克·克汉(Sadiq Khan) 原标题:伦敦将迎来首位穆斯林市长系巴裔公交司机之子 中国网5月6日伦敦讯(记者王志永) 5月5日伦敦迎来竞争激烈的市长选战。种种迹象表明,现任伦敦南部图丁区(Tooting)国会议员、信奉伊斯兰教的工党成员萨迪克·克汉(Sadiq Khan),当选伦敦市长已无悬念。 具体选票数虽然还正在统计中,但英国本地媒体已纷纷用压倒性胜利来形容这一选举结果。现年45岁萨迪克·克汉将是伦敦历史上首位少数族裔市长,并且是首位穆斯林市长。统计数据表明,近千万人口的伦敦市目前有大约100万穆斯林。 萨迪克·克汉出身寒微,1970年生,父母为巴基斯坦移民,在1960年代移居伦敦,父亲是公交司机,母亲是车衣女工。兄弟姐妹八人,住政府廉价公房,24岁时依然和兄弟共享一张高低床,他现仍住那个区。他本人小时候以送报纸补贴家用,通过努力学习,在北伦敦大学取得律师学位。 他的保守党对手扎克·戈德史密斯(Zac Goldsmith)则来自坐拥亿万家财的 金融 世家 ,是英国众议院仅次于Richard Benyon 第二最富有的议员。他的父亲是英国著名的大富翁爵士詹姆斯·戈德斯密斯,1997 年去世留下12亿英镑的遗产。 此次市长选举胜出者将接替现任保守党市长庄汉生(Boris Johnson),掌控伦敦市政府大约170亿英镑的年度预算。 萨迪克·克汉是一位执业人权律师,几度为有争议的、不为英国多数民众欢迎的人士维权,如美国黑人穆斯林牧师法拉肯(Louis Farrakhan)。自称是为了回报社会,克汉放弃更有“钱”途的公司法律师而选择了人权律师。他最终创立了自己的律师事务所,与妻子育有两个女儿。克汉从政后担任过布朗内阁的运输国务大臣,成为首位进入内阁的穆斯林。2010年,他帮助工党前领袖米利班德赢得竞选,成为影子内阁司法大臣。 选战期间,公众一直把焦点放在戈德史密斯对劲敌萨迪克·克汉的指控上。 戈德史密斯指“萨迪克·克汉是虔诚的穆斯林信徒”,质疑他的信仰会给伊斯兰极端主义者“带来氧气和掩护”。 在多个场合上戈德史密斯多次将对手的穆斯林身份与伊斯兰极端份子相提并论。 萨迪克·克汉还击称,戈德史密斯的指责无中生有,指自己在国会曾投票支持同性婚姻合法化。 两位背景截然不同的候选人,实际政纲差异甚微,主要不同点体现在交通、区政府税及廉价住房上。萨迪克·克汉主张冻结公共交通车费四年,以此改善被誉为全世界最贵的伦敦公交系统。戈德史密斯认为目前首都人口急剧增加,冻结公共车资只会令公交公司入不敷出。 工党的萨迪克·克汉称可能加区政府税,保守党的戈德史密斯则承诺不会加税。克汉提出强制发展商兴建更多廉价住房,戈德史密斯对此则不以为然,认为强制措施都是无的放矢,但是也承诺建设更多公屋给平民。 与戈德史密斯在欧盟的问题上观点截然相反。 克汉主张英国留在欧盟,史密斯主张脱离欧盟。 伦敦是多元文化融合的城市,各种民族、信仰、文化都在这里碰撞,居民讲300种不同的语言。据悉,在英国生活的穆斯林人口在2016年2月突破300万人,与10年前相比增长一倍。超过半数的英国穆斯林是在国外出生,不过他们对英国有强烈的国家认同。调查显示,73%的英国穆斯林认为他们唯一的国家认同就是英国,只有6%的英国穆斯林不会说英语
2163 次阅读|0 个评论
分享 为什么苹果要撕美国政府
热度 1 MingHao 2016-2-19 10:06
1、从昨天开始大家都在谈 Apple Pay,但其实这两天有另一条关于苹果的新闻更有意思,那就是苹果在昨天毅然决然地和 FBI 以及美国政府撕了起来。 这件事之所以引起广泛关注,一是因为涉及自911以来美国本土所遭受到的最严重的恐怖袭击,二是因为事关公民隐私和国家安全的两难选择,而苹果作为跨国大公司公开站出来反对美国政府,无疑将对这个话题在未来的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 去年12月2日,南加州圣贝纳迪诺发生一起枪击案,14名无辜平民被枪杀。两名嫌犯是一对夫妻,其中28岁的丈夫 Syed Farook 是出生在美国的第二代巴基斯坦移民,妻子则是土生土长的巴基斯坦人,通过配偶签证来到美国。因为两人被发现可能与伊斯兰国存在联系,所以这起案件被定性为恐怖袭击。 因为事态严重,FBI 立即介入了调查。他们在嫌犯家里发现了几部手机,其中两部被事先摧毁,所有的数据都已完全破坏。但不知道是疏忽还是别的什么原因,Syed Farook 唯独遗漏了一部他的工作单位配给他的一部工作用的 iPhone 5c。 FBI 拿着这部手机如获至宝,但是他们却遇到了另一个问题:这部苹果手机有锁屏密码。因为苹果的加密技术实在太好,连FBI也无可奈何。 FBI 为了说服苹果帮助解开这部手机的密码大费周章,但都被苹果拒绝了,连白宫出面也没有用。苹果的理由很简单,他们也没有办法。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这是实情。从2014年开始,iOS 系统的锁屏密码就只有使用者本人才能解开,就算是苹果,如果不知道密码也没有办法解锁。 FBI 和苹果扯皮了两个多月,前后会谈了很多次都不欢而散,于是只好寻求法律途径。 2月16日,加州的联邦地区法院法官 Sheri Pym 批准了 FBI 的请求,要求苹果开发一套新的系统,允许 FBI 可以无限制地在嫌犯的手机上尝试使用不同密码。用过 iPhone 的人都知道,正常情况下如果输错密码10次,系统就会自动删除所有内容,这也是 FBI 不敢对嫌犯手机乱来的原因。 也就是说,法官要求苹果在自己的 iOS 系统上开一个后门,可以让 FBI 的探员进去搜查。FBI 之前曾经表示,如果苹果愿意这么做,他们可以向苹果支付技术开发费用。 但是这个判决激起了苹果强烈的反弹。仅仅几个小时之后,库克在苹果官网上发布了一封措辞强硬的公开信,表示无法接受这个要求,将提起上诉。 这件事发展到这里,就变得有趣了起来。 有中文媒体说,这是苹果遭遇的最大的危机。这个说法在我看来是完全错误的,这点事对苹果来说根本谈不上什么危机;从美国目前的社会环境来看,苹果未必会输掉这场官司, 在后斯诺登时代,苹果有天然的舆论优势。 2、 乍看上去,FBI 的要求和法官的判决合情合理。在恐怖分子的手机里说不定就能找到价值连城的线索,这可是关乎国家安全的大事,还有什么能比国家安全更重要呢?况且苹果需要做的,无非是一些额外的技术开发,所付出的代价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但这不是美国人的思维方式。 美国人的思维方式是,政府机构和公权力都是不值得信任的,都是需要严加警惕的。 虽然 FBI 口口声声表示,这次要求苹果开发的后门系统只会用于破解 Syed Farook 的手机,绝对不会用于其他用途。但谁能够保证 FBI 以后不会借助这个系统,肆无忌惮地侵入更多嫌犯、乃至普通人的手机?一旦他们有了能够大摇大摆进入 iOS 系统的后门,谁能够保证以后他们不会经常出入这个后门? 毕竟,在这件事情上美国政府是有前科的。斯诺登爆出的美国国家安全局的监听项目,已经让美国政府颜面大跌,公信力受到严重的质疑。 “国家安全”是一顶大帽子,可以扣在恐怖分子头上,同样也可以扣在异议分子头上。谁能够保证以后美国政府不会以国家安全为借口,侵入异议分子的手机? 这里最值得担心的,就是 “ 权力的滥用 ” 。 美国人之所以对隐私如此敏感,是因为这关系到他们最珍视的核心权利,那就是言论自由。如果普通人的手机能够被任意监听,那么言论自由必然会受到侵蚀。就如同在坚固的大坝上一旦开了一个小口,看起来微不足道,但洪水蔓延出来,最后势必冲垮大坝。 而且,即使 FBI 能够信守承诺,谁又能保证这个后门系统不会被某个被收买的雇员或者其他的暗黑势力利用?一旦开了后门,全世界亿万 iOS 用户的信息安全必然遭受严重的威胁。 打个不恰当的比方,这就像是那个经典的道德悖论:假如你在一个铁轨变道闸的控制杆前,远处有一辆失控的火车冲来;铁轨在你这里一分为二,一边有一群人,另一边只有一个人;如果你什么都不做,火车会撞死那群人;如果你选择变道,火车只会撞死一个人。你会选择变道,牺牲那个人去拯救另一群人吗? 苹果一点也没有犹豫地作出了他们的选择。 这么做有没有私心?绝对有。他们要维护自己“强大信息安全”的形象,这是他们致力打造的核心竞争力。 他们的激烈反应更像是一场公关策略,因为他们不可能在公众面前沦为一个屈服政府压力而牺牲用户隐私的软脚公司。但抛去这些私心,他们的理由和顾虑都是实实在在的。 还有一个理由,库克的公开信里没有提,但是很多媒体都分析指出,苹果担心一旦屈服于美国政府的压力,以后会有 其他国家 ,也会依此要求苹果交出更多的用户隐私信息 。 那样的话,苹果会面临更加不堪的局面。 毕竟美国政府还是要好对付一点。 3、理解了这些背景,我们再来看库克那封义正词严慷慨激昂的公开信,就更加容易理解了。 在信里,库克把美国政府的要求称为是“史无前例的”,他说, “一个美国公司被迫将其客户置于可能遭受攻击的危险之中,我们从来没听过这样的先例 ……反对这一要求,我们是经过深思熟虑的,我们认为必须公开指出美国政府的这种越权行为。” 他说,“眼下美国政府要求苹果所做的,无异于侵入我们用户的手机,将我们几十年来为保护用户安全所做的努力一并抛弃,此后,苹果将无法保护包括上千万美国公民在内的用户免受黑客的侵犯。讽刺的是,当年为iPhone搭建了强大加密系统的工程师,如今却要被迫削弱其安全性。” 他说,“ FBI 其实是在以一种前所未有的方式,绕开国会,利用1789年的《全令法案》(All Writs Act) 来为自己实际上的滥用权力正名……政府的这一要求让人不寒而栗。 如果政府可以利用《全令法案》轻易解锁你的 iPhone,那么他们也就能够从任何一个人的设备上获取数据。政府对隐私的侵犯或许将不止于此,他们还可能要求苹果开发监控软件,用以拦截你的信息、获取健康数据、银行信息、追踪位置,甚至是在你不知情的情况下控制你的麦克风和摄像头。 ” 他还说,“ 我们反对 FBI 的要求,是出于对美国民主深深的尊重和对这个国家的热爱。 尽管我们相信FBI是善意的,但是我们认为在我们的产品中创建后门是一个错误的决定, 我们担心这种要求恰恰会破坏我们的政府所想要保护的自由。 ” 4、美国社会的反应也很有意思。 圣贝纳迪诺枪击案的幸存者对苹果的做法表示了愤怒——这个可以理解。从网上的评论来看,Business Insider 这一类大众网站上尚能看到一些批评和讽刺苹果的留言,但在《纽约时报》这样以精英读者为主的网站上,大部分留言对苹果的做法表示了支持。 反对的意见无非是“苹果你为什么要保护恐怖分子啊”,“恐怖分子都是人*,他们杀了我们美国人呀”,“苹果怎么可以这么不爱美利坚,这么不关心国家安全,法院让你干嘛你就干嘛,你再这样我要一辈子抵制苹果产品”——基本上都是没有什么思考能力的纯朴爱国群众。另外美国总统候选人川普在接受电视台采访时也讽刺了苹果,说“他们当自己是谁啊”。 但更多的人站在苹果这一边,当然,包括斯诺登。 事态将如何发展目前还不知晓,既然要诉诸法律手段,接下来势必是一场旷日持久的拉锯战,未来双方的博弈会很精彩。
7836 次阅读|2 个评论
分享 参观巴基斯坦的清真寺
热度 7 四合院的闲人 2015-4-21 19:46
参观巴基斯坦的清真寺
巴基斯坦的清真寺 ——美国生活片段 四合院的闲人 2015 年 4 月 20 日, 国家主席习近平访问巴基斯坦, 习近平乘坐的专机进入巴基斯坦领空,巴空军 8 架枭龙战机随即升空,为习近平专机护航。会谈后,双方签署发表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和巴基斯坦伊斯兰共和国关于建立全天候战略合作伙伴关系的联合声明》,见证了 50 多项双边合作文件的签署。 中巴友谊可以追溯到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初期中印冲突中巴基斯坦的立场、 1989 年夏季事件后巴基斯坦在联合国成员国人权扩大委员会支持中国政府。 1998 年印巴核试验,中国政府态度明确,与巴基斯坦的关系持久亲密。 让我深切体会到这种国与国之间的友谊在老百姓心中也扎下根,是一件小事。 一天下班后,我们从华盛顿特区办公室外出,顺着林中的小路行走,树丛中的蜘蛛网说明这里人迹稀少。几分钟后我们来到一条小街,看到一栋栋隐藏在树丛植被中具 有欧式风格的豪宅——独立别墅,别墅外观华丽典雅,院落很大,许有百年历史。在华盛顿特区寸草寸金地段,一定价格不菲。 继续走前方出现一座高大的建筑物,尖而高的屋顶有着明显的标志,是伊斯兰教的清真寺。 带着好奇我们走进栅栏门,担心会被谢绝参观。没想到一位老者接待了我们,到一间侧屋给了我一件黑色纱袍和一条黑色围巾。等我穿戴整齐后,让我们脱鞋进入礼拜大厅。 大厅铺满彩色纯毛地毯,墙上贴着花色的釉砖,高高的屋顶悬挂着三盏吊灯。进门右侧有一间被布架子隔开的小屋,据说是女士们祷告专用的。 老者给我们讲解了这座建筑, 1957 年建成,有 40 年的历史。这时,他问我们从哪里来?当知道是中国时,显出很高兴的样子并伸出手和我们握手。他说自己是巴基斯坦人,和中国很友好。 经过他的允许,我在祷告厅里走了走。已经有几个男人正在准备祷告,他们身在美国仍然没有忘记自己的信仰,每天做 5 次祷告。 我们看到门口贴的通知,下一次祷告 5 分钟后开始。我们决定作为旁观者参加一次祷告,这在新疆喀什市都是不能实现的事情。 老者点头同意了我们的要求,并请我进女宾祷告室。 我穿着黑长衣(盖住脚面)走进隔断的祷告室时,一身白色纱衣老年妇女走过来握住我的手表示欢迎。一位黑人小姑娘进来站在我旁边,我对她笑笑,然后问她多大了?她用标准的美语说, 9 岁了。还有一个黑人女孩是 13 岁,我夸她们漂亮,她们都不好意思地笑了,很单纯的孩子们。 观察祷告过程:先是一位男人的声音,很洪亮高昂,唱出一种调子。大家就弯腰,然后随着他的声音进行礼拜——身子伏地,脸贴在地上,很虔诚,连续三次。然后是自己做礼拜,随自己的心愿做。我身边的小女孩坐在椅子上吃起东西。另一个比较胖的女人带着大约 1 岁的孩子,不停地做着礼拜。孩子到处走动,当妈妈的并不管他。后来才看到这个妈妈非常年轻的脸。 接着男高音发出声音,大家随着他的指示做起礼拜来, 3-5 次,一共约 20 分钟。大厅里有几个男孩子打闹着,发出咚咚的声音,没有人制止。 祷告结束时,那位 13 岁的女孩问从哪里来?我说中国北京。此刻正逢北京举行奥运会,她不住地点头说知道北京。她问我可以拍照吗?于是我们先后和老者、小姑娘们照了像,还有小伙子主动给我们俩拍合影。 清真寺的院内有一个屋子,里面是人们捐赠的衣物和物品,需要的就可以无偿取走。 在巴基斯坦清真寺,我们感觉到人们的亲切和友善。 第一次,我们亲身接触到巴基斯坦人在美国的生活场景,也体会到他们对中国的友好和热情。 这与中国和巴基斯坦之间数十年的利益交替、相互支持,同时建立起来的深入人心的情谊分不开。 2008 年 8 月 17 日记录于华盛顿特区
个人分类: 域外生活点滴|6627 次阅读|2 个评论
分享 说说俺认识的巴基斯坦哥们儿(旧文重发)
热度 13 宜修 2015-1-26 05:07
说说俺认识的巴基斯坦哥们儿(旧文重发)
说说俺认识的巴基斯坦哥们儿 -- 读热帖:《中国不会坐视巴基斯坦“破产”》有感 -- --六年后读《中国和巴基斯坦的真实关系,看得我想哭》一文再感-- 宜修 长期以来,中、巴两国无论在任何国际、国内政治气候下,始终保持着 “ 全天候 ” 的邻邦友谊,为世界上不同社会制度的国家友好相处树立了典范,而这种友谊更深植于两国草根阶层的普通百姓之间。 回忆当年留学生时期,同校的巴基斯坦同学都对中国同学有着一种超出寻常的友好感情。虽然彼此都来自第三世界的发展中国家,都需要在校内打工,可每逢新学期开始,在一起工作的中、巴同学都会自动地在时间上想着对方、互相预留出大家公认的最好的打工时间段,生怕被 “ 外人 ” 占了去。这方面,双方都表现出与印度同学相处的截然不同。 记得我们分辨印、巴同学之间区别的最典型的标志便是,问对方一个你明明已经知道答案的问题。如果对方和我们一样以摇头不算点头算时,这位就是咱巴基斯坦哥们儿。反之,则是那跟咱面和心不和的另家邻居。对巴基斯坦哥们儿,咱简称 “ 巴弟 ” 。口译成英文,更透着亲热: Buddy !当有其他国家的同学发现中、巴同学间这份非同寻常的关系而好奇时,中、巴同学都会说“我们是好朋友、好邻居”;巴基斯坦的穆斯林同学还会说“我们和中国人是兄弟”。如此这般、并彼此间许以会心的微笑。 毕业后成了打工族。自从搬家到现在的住址,我每天上班前,必定在地铁站门口 “ 巴弟 ” 开的报摊上买份报纸。遇到身上没零钱,车又正在进站时, “ 巴弟 ” 就大手一挥, “ 明天再说 ” 。那叫一个爽!是啊!中国兄弟什么忙没帮过,还会为这几个 “ 钢蹦儿 ” 赖帐吗? 因为工作的关系,晚上加班后常常要乘单位安排的计程车回家。计程车公司可是 “ 巴弟 ” 司机的大本营!每逢赶上搭乘 “ 巴弟 ” 的车回家时,我们司机、乘客都会 “ 一路歌声一路笑 ” 地 “ 侃 ” 到家。往往下车时,还意犹未尽,彼此道声 “ 下次接着聊 ” 。 说来你不一定相信,我还遇见过跟我用中文说 “ 巴中友谊万岁 ” 的几位 “ 巴弟 ” 。不难想象:当友谊是在这样的草根阶层的老百姓中间深植、并蔓延时,两国之间的友谊难道还不会 “ 全天候 ” 吗? 二零零八年十月二十一日有感于纽约
个人分类: 见证历史|9050 次阅读|29 个评论
分享 12年虚实之间的利益博弈:中俄两大国与上海合作组织_ 来源:凤凰周刊 ...
热度 2 燕山红场 2013-11-14 03:02
2013年9月13日,吉尔吉斯斯坦首都比什凯克,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上海合作组织(下称“上合组织”)成员国元首理事会的一席讲话,成为其此次中亚之行的压轴大戏。习近平在大范围会议上关于“上海精神”和上合组织前景的简短发言,也使得中国与该组织再次成为外界瞩目的焦点。   自2001年成立的上合组织,其成员国包括中国和俄罗斯在内的两大联合国常任理事国以及中亚4国(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和乌兹别克斯坦),而5个观察员国家——印度、巴基斯坦、阿富汗、伊朗、蒙古更使其地理辐射区涵盖到南亚、中东地区。如此幅员辽阔、文化多元的地区性组织,一度被西方媒体誉为“东方北约”。   然而,多年来上合组织的影响力和实际作用却让外界感到扑朔迷离。许多俄罗斯学者认为,虽然上合组织在机制化建设上取得了很大进步,组织机构不断扩大,功能也日趋完善,但总体上看,它仍是一个较为松散的组织,其潜能和社会预期远未被挖掘出来。英国皇家联合服务研究所(RUSI)高级研究员拉斐尔·帕恩图西更将其形容为“仅仅是一个整洁的书立”。   作为中国大陆在中亚地区唯一的多边机制,上合组织多年来所呈现的状态亦虚亦实,这其中既反映出复杂的大国博弈,也折射出大陆外交政策所面临的困境。   经济合作成为发展瓶颈   曾经多次参与上合峰会的拉斐尔·帕恩图西认为,上合组织的问题在于其仍然是一个缺乏清晰定位的组织,由于所有成员国在此机制上做决定的权利是平等的,因而本质上这关乎不同成员国的不同利益诉求。“北京的愿望是将它发展成为中亚国家利益的保护伞,但其他国家会担心中国在其中的主导权。”   9月7日,习近平在哈萨克斯坦纳扎尔巴耶夫大学演讲时提出的“丝绸之路经济带”之说,再次明确印证了中国的诉求。“相比中国一直在上合组织提倡的建立发展经济自贸区、实现经济一体化的原则性机制来讲,‘丝绸之路经济带’这个方向性的概念更容易被外界接受。”复旦大学学者赵华胜在接受《凤凰周刊》记者采访时如此分析。据其观察,中国正式提出关于启动自贸区联合研究的建议是在2011年上合组织经贸部长会议上,而距其首次提出的2003年,已达八年之久。   赵华胜曾亲眼目睹1996年“上海五国”(上合组织前身)问世的文件签署仪式以及2001年上合组织的成立仪式,在他看来,诞生之初上合组织所承担的任务反映了中国当时的外交思路——朝着“世界多极化”方向所迈进。而今年,哈萨克斯坦管理经济战略研究院(KIMEP)法学院教授詹尼斯·坎巴耶夫(Zhenis Kembayev)关于“上合组织是全球秩序的支柱之一”的提法,也凸显出其成立之初的使命。   然而,谈及上合组织发展的最大瓶颈,哈萨克斯坦总理纳扎尔巴耶夫就曾公开承认,“经济合作是上合组织的薄弱环节”。他表示,许多项目和计划未能完全实现,没有带来应有的效果。   “一直以来,上合组织有共识的定位是安全和政治,例如反恐和缉毒。”赵华胜解释称,地区安全的目标相对总是简单的,也是上合组织成员国长期一致的诉求,但是经济方面就复杂得多。类似欧盟、东盟等其他国际组织成员国之间经济水平的悬殊程度也不像上合组织这么大。而2008年金融危机之后,中亚多个国家的金融体系呈瘫痪状态,“这些客观现实也使得中国政府倡导的上合组织发展银行始终停留在纸面之上”。   合作中同样遭遇挫折的,还有堪称经济发展前奏的交通和建设领域。据了解,上合组织框架下的交通部长会议在2002-2004年连续举办后一度中断,直到2009年(在中国多次呼吁下)才得以继续。同年11月10日,在北京举办的交通部长会议请到了成员国、观察员国以及特邀的联合国亚太经社会、亚洲开发银行、上合组织实业家委员会和银联体等多家代表,但是最终成果乏乏,也没有签署延宕已久的《上合组织成员国政府间国际道路运输便利化协定》。对此协定的呼吁,成为这四次中方代表运输部副部长冯正霖发言稿上的保留项目。   今年上合峰会习近平提出的四点主张中,也将该协定位列第三,与“丝绸之路”精神紧密相连。习近平呼吁,希望尽快签署《国际道路运输便利化协定》,开辟从波罗的海到太平洋,从中亚到印度洋和波斯湾的交通运输走廊。   俄罗斯的担心成为阻碍   除却上述客观因素,在外界看来,阻碍中国在上合组织推行自贸区和经济一体化的不是他者,而恰恰是上合组织另一个不可或缺的引擎——俄罗斯。一直以来,上合组织的成立被视为使中俄两国友好关系在某种程度上有了制度化保障。恰如有俄罗斯学者形容的,作为双引擎,中俄之间需要协调配合才能使得上合组织顺利前行,“一旦两者出现合作问题,必然使上合发展时速降低甚至发生重大问题”。   赵华胜注意到,自2011年中国重提启动自贸区联合区域研究计划至今,俄罗斯在这一点上保持着保留或不赞成态度。据俄罗斯莫斯科国立国际关系学院东亚与上海合作组织研究中心主任亚历山大·卢金披露,俄罗斯方面态度主要基于不愿耗费资源和担心中国经济强势两点,“中方主管上合组织经济合作的是商务部,它关心的只是贸易”。   而俄罗斯科学院远东所中国问题学者卢嘉宁的说法更加直白:“中国人一直不断地说‘通过中国的自贸区设想,将来可以把欧亚经济共同体和上合组织的两个一体化连接起来’,这将不可避免地会出现‘中国的大欧亚’,使俄罗斯在这一空间的地位急剧下降,对俄罗斯和中亚国家的国家优先目标构成威胁。这种前景在理论上最终可使独立国家联合体瓦解,而某种‘中国联合体’将取而代之。”   目前来说,上合组织在经济的投入上主要以中国提供的超过百亿美元的贷款为主,俄罗斯几乎没有实际投入,但从其框架与机制发展来看,俄罗斯提出的诸多建议均得到了采纳:例如进行救灾部长会晤;筹办上合-阿富汗联络小组、阿富汗问题国际大会、上海合作组织大学;在上合组织建立超国家货币;制定2011-2016年禁毒战略、禁毒和金融安全带、内务部和公安部长会晤等。   值得一提的是,此次习近平提出的建立“能源俱乐部”的概念,最早也来自于俄罗斯方面。据可查资料显示,早在2006年上合组织成员国元首理事会第六次会议上,普京就曾呼吁建立能源俱乐部;2010年俄罗斯方面曾再次提出此俱乐部的建立;2012年5月,俄罗斯外交部长拉夫罗夫也曾公开呼吁乌兹别克斯坦能尽快加入能源俱乐部的组建工作中。   有不具名观察人士向《凤凰周刊》记者猜测,中方此次提出这个概念,很可能是私下与俄“达成交易”的结果。“俄媒对习主席提出建立能源俱乐部的消息感到吃惊,毕竟俄罗斯是能源输出国,由它主导很正常,而中国是能源输入国,为何要主导能源俱乐部呢?这或许预示着,中俄以及中亚地区将出现新的大型能源项目。” 2001年6月15日,上海合作组织国家元首举行首次会谈并签署《上海合作组织成立宣言》,上海合作组织正式成立。      此外,俄罗斯对上合组织的构建实力也体现在该组织的扩张事务上。2008年以来,俄罗斯主动打破上合组织持续的“冰冻”状态,积极拉拢亚洲另一支发展潜力股——印度。2010年,上合组织通过《上合组织接收新成员条例》。印度领导人在当年12月访俄期间,时任总理梅德韦杰夫公开表示,希望拥有上合组织观察员身份的印度成为其正式成员。2011年11月,俄外长拉夫罗夫再次表达了相同的意愿。   对此,赵华胜认为,俄罗斯的兴趣在于发挥上合的外部影响,而不是内部作用。而在此次上合峰会上,普京提及上合组织成员国扩张时表示将持“应积极但需谨慎的态度”,赵认为普京此意的重点仍侧重于“积极”层面。   中亚国家的左右逢源   与中国情况不同的是,俄罗斯在中亚地区可发挥安全、政治、经济方面等内部作用的国际组织,还包括集体安全条约组织以及欧亚经济共同体。在上述以俄罗斯为主导的两个国际组织中,由独联体集体安全条约组织演化而来的集体安全条约组织包括了上合组织中亚5国中的4个国家(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塔吉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欧亚经济共同体则涵盖3个国家(哈萨克斯坦、塔吉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   而在现实层面,2008年的俄格战争使得俄罗斯态度急转直下。“当年的上合组织峰会是8月28日召开,就在召开两天前,俄罗斯宣布承认南奥塞梯和阿布哈兹独立。于是上合组织的成员国首脑们必须决定:他们将和谁站在一起?这场战争当时是对上合组织的重大考验,并可能使其走向分裂。”据赵华胜回忆,最终中方仅对俄罗斯表达了有限的支持,上合组织在此事件中也持积极立场,但是没有像俄罗斯要求的那样承认南奥塞梯和阿布哈兹独立。   对此,美国学者库利在卡内基全球政策中心发布的《上合组织的初十年》报告中指出,“从那之后,俄罗斯对上合组织日渐冷淡,虽然它在表面上会说一切都好,但是内心里其实将上合组织看作是‘中国通往中亚国家的后门’。而在安全事务上,俄罗斯也更依赖于集体安全条约组织。”   在莫斯科国际关系学院东亚与上海合作组织研究中心维塔里·瓦洛比耶夫看来,目前俄罗斯和上合组织中亚成员国在该组织框架内的合作现状并不理想。他指出,在一定程度上,上合组织成为了各成员国坚持本国利益的斡旋场所。对于渴望与中亚国家开展合作(特别是在军事领域合作)的俄罗斯来说,最重要的任务是对现有的安全威胁找到一个新的、非格式化的解决方法和答案。   相比之下,中国与中亚国家的实际联系与合作更关乎现实利益。由于上合组织包含的成员国和观察员国中有6国(哈萨克斯坦、塔吉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阿富汗、印度、巴基斯坦)与新疆地区接壤,因此地区稳定和反恐成为重中之重。自2001年,上合组织签署《打击恐怖主义、分裂主义和极端主义上海公约》之后,打击“三股势力”成为元首会议中亘古不变的主题。   “这些上世纪90年代初才获得独立的国家,大多军事力量薄弱,需要倚仗大国的保护,但是它们更希望在大国之间左右逢源,为自身牟利”。赵华胜指出,例如吉尔吉斯斯坦的想法是在上合组织的框架下获取更多援助。   不可忽视的是,与中国毗邻却在语言和宗教文化上隔膜较大的一些中亚国家,在自身经济发展平平的同时,多年来发生的各种政治动荡也给上合组织的发展带来隐忧。据了解,2010年4月吉尔吉斯斯坦爆发骚乱后,当地政府曾向美国、俄罗斯、集体安全条约组织、欧洲安全与合作组织等多方提出帮助需求,但在俄罗斯强大的外部影响力之下,当期启动的是集体安全条约组织,而非上合组织。   影响力欠缺在于中国自身   12年来,上合组织已经建立起一系列的运作机制,目前该组织在中国首都北京和乌兹别克斯坦首都塔什干分别设有常设机构秘书处和反恐机构;此外各成员国和观察员国的会晤机制不仅包括以政治为主的元首会晤和以经济为首的总理会晤,还包括外交部长、国防部长、经贸部长、文化部长、教育部长等多方面的部长级会议;专业性的机制则主要有实业家论坛、文化艺术节、银行联合体、学术论坛等。   对此,中国国际问题研究所欧亚研究部主任陈玉荣向《凤凰周刊》记者表示,对于一个区域性组织来说,建立起如今的框架和协议速度并不慢,将来应该进入更加务实的发展层面。而在接纳新成员国的问题上,陈玉荣解释称,由于上合组织的成员国和观察员国所在的地理范围大、各国之间关系复杂,例如对于同样是观察员国的印度和巴基斯坦,是否将其双边矛盾带入上合组织是后者接受其加入的重要考量。   然而,无论是“9·11”后美国对中亚地区安全问题的介入、俄罗斯对中亚国家拉拢这样的外部因素,还是中亚国家自身的恐怖势力、毒品猖獗、经济衰弱等内部问题,都不断地冲击着上合组织的实际发展,使之生存状态一次次“被虚化”。有上合组织高层官员私下向本刊记者抱怨,每年都需要总结评估该组织的发展现状,但说来说去还是老一套,以至于许多成员国兴致寥寥。但当记者要求其具体说明时,则被其婉言拒绝。   而中国惯行的“不干涉别国内政”的外交原则使之在面对重大国际问题时,似乎亦处于被动,上述吉尔吉斯斯坦骚乱给上合组织的“负分”一部分也源于此。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学者吴强曾直言:“上合组织难以在中亚国家发挥实际影响力的原因,不在于中亚的局势多复杂,而在于中国自身。中国现在真的可以带领成员国和观察员国游戏于国际社会么?”   然而,中国内部对此问题看法不一。赵华胜指出,“如果放弃这一原则,那么恐怕上合组织离解体就不远了!”据其分析,在与中亚5国这样的小国打交道时,它们格外看重上合组织的平等原则,“不干涉内政”仍是实现中国自身利益最大化的盾牌,“如果放弃此原则,这些国家将来必然会选择退出(上合组织)”。现实情况下,赵华胜建议,中国应在遵循《国际法》和尊重中亚地区当事国意愿的情况下实行“建设性介入”——即在出现重大地区危机时,中国应主动与当事国建立较高层的联系,包括派出官员进行直接沟通,并为当事国的政策目标提供量力而行的物质支持。
个人分类: 俄罗斯资料|1391 次阅读|1 个评论
分享 有趣卻又严肃: 每晚印度和巴基斯坦关闭边界
热度 7 ojx111 2013-9-21 22:39
有趣卻又严肃 印度、巴勒斯坦,兩個咬牙切齒的國家, 边 界收班時的夸張动作。 http://www.wimp.com/indiapakistan/ 最后握手那幕真是一决!
16936 次阅读|15 个评论
分享 6梟龍護航.21響禮炮 李克強訪巴基斯坦密談
8288 2013-5-25 01:37
6梟龍護航.21響禮炮 李克強訪巴基斯坦密談 美日印防堵 李克強急訪巴驗收北斗極星.瓜達爾港 中共轟6致命長劍10 當年中巴美軍戰斧神秘交易 英白晝當街斬首士兵 詭異凶嫌狂語影片曝光
个人分类: 新闻和政治-视频|4858 次阅读|0 个评论
分享 穆萨拉夫演讲听得进去的有几个
热度 8 岳东晓 2013-4-24 07:39
2002年,巴基斯坦总统穆萨拉夫在一个穆斯林国家的科技会议上向各国部长就伊斯兰国家的现状发表演讲。在这个演讲中,穆萨拉夫认为,除非伊斯兰国家集中精力发展科学技术,他们将永远落后。 穆萨拉夫对与会代表说:“ Today we are the poorest, the most illiterate, the most backward, the most unhealthy, the most un-enlightened, the most deprived, and the weakest of all the human race ." ("今天我们是全人类中最穷、最文盲、最落后、最不健康、最蒙昧、最匮乏而且最弱的")。 穆萨拉夫说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之一 是没有一个穆斯林国家把精力集中于教育与科学技术 。 穆萨拉夫指出,虽然伊斯兰国家人口众多,但国民生产总值不到日本的四分之一。 穆萨拉夫认为:“ 除非伊斯兰国家能够在科学技术上取得发展,伊斯兰将永远被视为落后、文盲,沉迷于极端主义与暴力。” 巴基斯坦应该是伊斯兰国家中最先进的。而且巴基斯坦跟世界强国中国有着密切的关系(而萨达姆之流竟然轻视中国)。中国改造J7的枭龙战机,巴基斯坦如获至宝拿去自己生产,称为JF17,说不比F16差多少。 穆萨拉夫的话如果换成别人来说,至少会引起一场强烈的抗议。难道就没有人能够认识到其中的合理部分吗? 昨天,穆萨拉夫被捕。据说有很多人在要他的命。
8928 次阅读|26 个评论
分享 地牛頻翻身 巴基斯坦.日本.四川接連震
热度 2 8288 2013-4-22 03:45
...........
个人分类: 新闻和政治-视频|4937 次阅读|1 个评论
分享 最近地球很忙
热度 3 可爱的台风 2013-4-20 13:33
前几天伊朗发生5.1级地震,没几天伊朗巴基斯坦交界靠近伊朗一侧又发生7.8级地震。 最郁闷的是今天四川雅安又开始7.0级的地震,不知道这次伤亡多少,损失多大? 唉,地球快受不人类活动了吗?
个人分类: 地球灾难|10437 次阅读|1 个评论
分享 中国明确提出提供保护的十个国家是谁?
热度 12 稻草 2013-2-12 11:07
新年伊始,在初步获得老百姓支持的习主席的党中央,就在对外关系上表现出“人民性”的一面,即强硬性。全国人民将顶力支持习主席开创中国外交新局面, 全力支持中国文明大复兴的中国梦 。这十个国家是巴基斯坦 、 朝鲜 、 哈萨克斯坦 、 缅甸 、 柬埔寨 、 老挝 、 不丹、尼泊尔、孟加拉国和斯里兰卡。
3730 次阅读|15 个评论
分享 中国为何需要巴基斯坦的瓜德尔港?
热度 6 燕山红场 2013-2-2 04:38
周三,巴基斯坦政府批准将俾路支省瓜德尔港管理权从新加坡国际港务集团有限公司移交给中国海外集团有限公司的合同。从实际来说,这个表面上看来是完全性质的经济活动,其实却具有着深远的地缘政治后果。 对于世界政治来说,瓜德尔港位于战略位置重要区域。实际上是介于从波斯湾向阿拉伯海的出口之处。谁掌握了这个港口,那么他就获得了从世界上主要碳氢能源开采区向其它地区主运输流的控制能力。中国正是从该地区获得主要数量的碳氢能源,通过瓜德尔港,是其最短的运输路径。 有鉴于此,中国在瓜德尔深水港建设初始阶段就是其主要的投资国。在最初的投资比例中,中方几乎占四分之三。除港口外,中国还对筑路和管道基础设施建设感兴趣。这些基础设施将瓜德尔港和其西部地区连接起来。 因此,甚至在世界大型运营商 -- 新加坡国际港务集团有限公司管理阶段,中方就已经不再隐瞒想要接管瓜德尔港的意愿。 在对本国政府的决定做出解释时,巴基斯坦信息部部长卡伊拉(Qamar Zaman Kaira)宣布,为了使该港口能够全面运转,需要进一步的发展和完善,但新加坡方面没有这方面的能力。他介绍说,中国准备吸引补充性投资。而中国方面也承诺,将在瓜德尔港建设20个新的停泊位。 俄罗斯战略研究所专家鲍里斯·沃尔洪斯基认为,瓜德尔港移交给中国公司管理的意义,要远远超出经济上的范畴。 他说:“对于中国来说,该港口的意义不仅仅在于获取利润,甚至说,不在于降低从非洲和近东地区运输碳氢能源及其它商品的成本。瓜德尔港的意义在于,做为中国主要地缘政治对手的美国,大约在一年前表示,要将自己的战略中心转移到亚太地区。这样的声明和美国加大在与中国关系不睦国家的军事存在的时机正好相吻合。其中包括在菲律宾。特别重要的是,位于马六甲半岛南部终端的新加坡,处于马六甲海峡最狭窄之处。而对于中国来说,这条海峡几乎是向本国运送碳氢能源的唯一路线。” 因此,中国与邻国目前的紧张局面,一旦变得更为严重并演化成公开的冲突,那么美国就可以很轻易地截断向中国的运输通道,而中国的能源储备届时仅有两周的延续时间。 正因为如此,中国在最近一些年里正在积极落实“珍珠链”战略。在这条由一系列港口、燃料基地以及在斯里兰卡的跟踪站、孟加拉国、缅甸、甚至有可能再加上马尔代夫组成的“珍珠链”中,瓜德尔港几乎是最大的一颗“珍珠”。这些计划让印度感到严重忧虑,认为已经对其从海上形成了包围。 2011年,时任巴基斯坦国防部长的穆赫塔尔(Ahmad Mukhtar)甚至直接向中国发出了在瓜德尔港建立海军基地的呼吁。当时中国外交部对此予以回避,回答说并不清楚有这样的请求。 但是,考虑到从近东、北非直到中国沿岸海域广大区域内地缘政治对抗的不断加剧,将类似于瓜德尔港这样的经济项目转为军事目标的可能性是不可以排除的。
1791 次阅读|1 个评论
分享 印度怕的其實不是巴基斯坦!
8288 2013-1-25 18:10
个人分类: 新闻和政治-视频|2907 次阅读|0 个评论
分享 基督徒谈王立山事件华人自卑“博爱”奴才心态
热度 9 cannaa 2012-7-8 22:15
发表于: 2010-11-05 http://www.atlanta168.com/forum/read.php?tid=4459 大家注意到在亚特兰大及休斯顿,教会里有些人对王立山 案件不太了解,但又要偏听媒体一面之辞,对王立山和马兰施加一定的影响。这个问题要警觉。现在是打官司,是分辨是非,不是“博爱”的时候。如果由于马兰得 到他们的帮助,便要求马兰顺着他们的说法做,那马兰不应当接受他们的帮助。官司归官司,帮助归帮助。一部分爱心人士不能以帮助为由提出王立山必须顺从他们 的要求来处理官司,这不太可行。王立山是当事人最了解情况。 至于耽心王立山引起族群矛盾,这未免小题大做。王立山只是寻求公正走上绝路,并非对族群有敌 意。世界上没有无缘无故的狠。但这并不等于纽约那家医院的几个印度人,加上巴基斯坦人Zahir及伊朗人Russell(改了名字)没有歧视王立山。王立 山现在在打官司,身陷牢狱,不可能去发表什么声明,对什么人道歉。再说,要王立山道歉什么?那个图尔死了,他老婆指控王立山试图谋杀她,王没有机会 反驳,怎么能不顾事实随随便便接受她的指控或警察的所以指控呢?以为委屈自己道个歉,法院就会对王宽宏大量?没那事。美国人不讲“博爱”,尤其打官司时。 没做错事时他们都要给你扣上许多罪名。 如果他们证据确凿,他们不会手软。以为自我谴责一下就会天下太平,还真以为中国人在美国与他人平等了,天真的可爱。 如果不是王立山一直抵抗,如果不是因为现在的证据显示他们那套说法有破绽,你以为法庭或控方会随便找个借口说王立山没有受审能力?没有受审能力常常是辩方 采用的策略,哪有法官自己主动无缘无故定一个没有受审能力。 所以,当发现教会真的在不知情况时,要王立山“低头认罪”,确实让人感到震 惊。说的明白点,美国是有法必依,特别对于穷人,少数族裔,华人,只要上点纲,上点线,那肯定到时不手软。哪有违心认罪以期得到法官宽宏大量。真不知道这 是什么逻辑。说句不该说的话,这是奴才心态在做怪,凡是先打自己几个巴掌,以求得到“主子”的可怜。圣经不是这样教的,耶稣也不是这么教导的。在大是大非 问题上,神是要基督徒献身,不怕死的。
个人分类: 真人真事|568 次阅读|10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珍珠湾全球网

GMT+8, 2024-5-18 22:26 , Processed in 0.067846 second(s), 22 queries , Apc On.

Powered by Discuz! X2.5

回顶部